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咸长虞,刚简有大节。风格峻整,识性明悟,疾恶如仇,推贤乐善,常慕季文子、仲山甫之志。好属文论,虽绮丽不足,而言成规鉴。颍川庾纯常叹曰:“长虞之文近乎诗人之作矣!”
咸宁初,袭父爵,拜太子洗马,累迁尚书右丞。时帝留心政事,访朝臣政之损益。咸上言曰:“陛下处至尊之位,而修布衣之事,亲览万机,劳心日昃。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然泰始开元以暨于今,十有五年矣。而军国未丰,百姓不赡,一岁不登便有菜色者,诚由官众事殷,复除猥滥,蚕食者多而亲农者少也。”
咸在位多所执正。豫州大中正夏侯骏上言,鲁国小中正、司空司马孔毓,四移病所,不能接宾,求以尚书郎曹馥代毓,旬日复上毓为中正。司徒三却,骏故据正。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徒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
咸以世俗奢侈,又上书曰:“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令使诸部用心,各如毛玠,风俗之移,在不难矣。”又议移县狱于郡及二社应立,朝廷从之。迁尚书左丞。
时太宰、汝南王亮辅政,咸致书曰:“咸以为太甲、成王年在蒙幼,故有伊①、周②之事。圣人且犹不免疑,况臣既不圣,王非孺子,而可以行伊、周之事乎?……无功而厚赏,莫不乐国有祸,祸起当复有大功也。人而乐祸,其可极乎!作此者,皆由东安公。谓殿下至止,当有以正之。正之以道,众亦何所怒乎!众之所怒,在于不平耳。咸之愚冗,不惟失望而已,窃以为忧。”
吴郡顾荣常与亲故书曰:“傅长虞为司隶,劲直忠果,劾按惊人。虽非周才,偏亮可贵也。”元康四年卒官,时年五十六,诏赠司隶校尉,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二十万,曰贞。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七》)
(注)①伊:指伊尹,商朝宰相。名伊,一说名挚;尹是官名。②周:指周公,姓姬名旦。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
B.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
C.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
D.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另取的一个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又称表字,对名进行解释补充,有表述阐明的作用。
B.诏书,用于上对下,先秦时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后专指帝王或朝廷官员的文书命令。
C.布衣,原义为布制衣服、麻布衣服,因平民不能穿绫罗锦绣,故以布衣借指平民百姓。
D.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等生前品行评定后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咸恪尽职守,主持公道。他不满夏侯骏随心所欲褒贬他人,上奏罢免夏侯骏的职务,在司徒魏舒不同意的情况下毅然独自上书。
B.傅咸上书陈事,直言敢谏。他以昔日帝王亲自日理万机与陛下只做微薄之事作对比,劝诫晋帝集中精力振兴军国、免除徭役、重视农耕。
C.傅咸反对奢侈,针砭时弊。他以先王风化天下、吃肉穿帛都有定制为例,指出奢侈浪费的严重后果,提出了制止奢风的建议。
D.傅咸议论时政,忧国忧民。他认为如果无功加赏,人们会没有极限地以祸乱为乐,对此希望君王用法制之道使制度纯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好属文论,虽绮丽不足,而言成规鉴。
(2)圣人且犹不免疑,况臣既不圣,王非孺子,而可以行伊、周之事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22 10:01: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鲲,字幼舆,陈因阳夏人也。祖缵,典农中郎将。父衡,以儒索显,仕至国子祭酒。鲲少知名,通简有高识,不修威仪,好《老》《易》,能歌,善鼓琴,王衍、嵇绍并奇之。左将军王敦引为长史,以讨杜锼功封成亭侯。母忧去职,服阕,迁敦大将军长史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鲲不徇功名,无砥砺行,居身于可否之间,虽自处若秽,而动不累高。敦有不臣之迹,显于朝野。鲲知不可以道匡弼,乃优游寄遏,不屑政事,从容讽议,卒岁而已。每与毕卓、王尼、阮放等纵酒,敦以其名高,雅相宾礼。尝使至都,明帝在东宫见之,甚相亲重。问曰:“论者以君方庾亮,自谓何如?”答日:“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温峤尝谓鲲子尚曰:“尊大君岂惟识量淹远,至于神鉴沈深,虽诸葛瑾之喻孙权不过也。”
敦既诛害忠贤,而称疾不朝,将还武昌。鲲喻敦曰:“公大存社稷,建不世之勋,然天下之心实有未达。若能朝天子,使君臣释然,万物之心于是乃服。杖众望以顺群情,尽冲退以奉主上,如斯则勋侔一匡,名垂千载矣.,”敦曰:“君能保无变乎?”对曰:“鲲近日入觐,主上侧席,迟得见公,宫省穆然,必无虞矣。公若入朝,鲲请侍从。”敦勃然日:“正复杀君等数百人,亦复何损于时!”竟不朝而去。是时朝望被害,皆为其忧。而鲲推理安常,时进正言。敦既不能用,内亦不悦。军还,使之郡,莅政清肃,百姓爱之。寻卒官,时年四十三。敦死后,追赠太常,谥日康。
(节选自《晋书·谢鲲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B.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C.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墩其为人所慕如此
D.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酒”,古代官职名称,古代专管宗庙祭祀飨宴时酹酒祭神的行政长官。
B.“东官”,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富的储君,在汉也代指太后。
C.“端”,古代礼服的名称,文中用法与“端章甫”(《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意为“穿着礼服”。
D.“社稷”,古时君主为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到郊外祭祀土神和谷神,后就借指国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鲲年少成名,多才多能。他年少知名,通达简傲有超人见识,不修饰威仪,爱好《老子》《易经》,能唱歌、善弹琴,王衍、嵇绍都认为他是奇才。
B.谢鲲高远畅达,不竞权势。他不求功名,居身于可否之间,虽然自居好像秽浊,而行事不求积功高升。后来悠闲自得地寄居,不致力于政事。
C.谢鲲敢于讽议,稳定朝野。王敦诛害忠贤后,称病不上朝,谢鲲不惧淫威,斥责他有狼子野心,并用自身作保,希望他人朝觐见天子请罪。
D.谢鲲清廉肃静,深受爱戴。他临政清廉肃敬,百姓爱戴他。不久他死在官署,享年四十三岁,后被迫赠为太常,谥号叫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忧去职,服阙,迁敦大将军长史。
(2)每与毕卓、王尼、阮放等纵酒,敦以其名高,雅相宾礼。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③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洗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官居三品,秦汉起始,做“先马”,后人可能误写,做“洗马”。
B.“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文书。这与“上书”意思一样。
C.蜀国刘禅亡国后,魏帝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
D.文中所提“皋陶”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周门人方之游夏”“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学能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
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①诡计:奇计。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博学能
(2)祜独其室
【小题2】为下列居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皆计所,送绢偿之( )
A.侵占
B.侵犯
C.侵害
D.侵袭
【小题3】为下列居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 )
A.结交
B.连接
C.往来
D.沟通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胤今日若死,此门开耳   今君亡赵走燕
B.称为“羊公”,不名也   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C.祜女夫尝劝祜有营置 视成蓄,掩口胡卢而笑
D.人臣树私背公   及诸河,在舟中矣
【小题5】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小题6】第④段中“此意”指的是:做大臣应当   
【小题7】依据②③两段相关事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
相关事迹
羊祜的品质
安边垦田
(1)__________________
徐胤当门
(2)__________________
邓香归降
(3)__________________
陆抗服药
(4)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略有删节

(注)服阕:古代父母死后守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为“服阕”。虫流:指人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祖母刘氏,自抚养 躬:亲自
B.华之   善:好
C.感恋弥至,烝烝之性   感恋:感念眷恋;感激眷恋
D.使吴,有才辩 数:多次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密奉事孝谨闻 是区区不能废远
B.迁汉中太守 上疏曰:臣以险衅
C.刘氏有疾,涕泣侧息 有暇讲学忘疲
D.齐桓得管仲霸 登高招,臂非加长也
【小题3】下列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他曾拜谯周为师,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在祖母去世后,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D.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吏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小题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2)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祖纳字士言,最有操行,能清言,文义可观。性至孝,少孤贫,常自炊爨以养母,平北将军王敦闻之,遗其二婢,辟为从事中郎。 转尚书三公郎,累迁太子中庶子。历官多所驳正,有补于时。齐王冏建义,越王伦收冏弟北海王实及前前黄门郎弘农董祚弟艾,与冏俱起,皆将害之,纳上救焉,并见宥。后为中护军、太子詹事,封晋昌。以洛下将乱,乃避地东南。元帝作相,引为军谘祭酒。纳好奕棋,王隐谓之曰:“禹惜寸阴,不闻数棋。”对曰:“我奕忘忧耳。”隐曰;“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灭。君少长五都,游宦四方,华裔成败,皆当闻见,何不记述而有裁成?应仲远作《风俗通》,崔子真作《政论》,蔡伯喈作《劝学篇》,史游作《急就章》,犹皆行于世,便成没而不朽。仆虽无才,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所以自强不息也。况国史明乎得失之迹,此可兼济,何必围棋然后忘忧也!”纳喟然叹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耳。”乃言之于帝曰:“自古小国犹有史官,况于大府,安可不置。”因举隐,帝以问记室参军钟雅,雅曰:“纳所举虽有史才,而今未能立也。”事遂停。然史官之立,自纳始也。初,弟约与逖同母,偏相亲爱,纳与约异母,颇有不平,乃密以启帝,称:“约怀陵上之性,今显侍左右,假其权势,将为乱阶”。人谓纳与约异母,忌其宠贵,乃露其表以示约,约憎纳如仇,朝廷因此弃纳。纳既闲居,但清谈、披阅文史而已。及约为逆,朝野叹纳有鉴裁焉。温峤以纳州里父党,敬而拜之。峤既为时用,盛言纳有名理,光禄大夫。卒于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灭/
B.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灭/
C.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灭/
D.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疏,有“分条陈述”的意思,是大臣向皇帝提意见或建议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范畴。如《谏太宗十思疏》。
B.卒,大夫死曰卒,古代不同等级死的称呼也就不同,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士曰死,庶人曰不禄。
C.史官是我田古代朝廷中专门负责整理编纂前朝史料史书和搜集本朝史实的官职名,主要分为记录类和编纂类。
D.清淡是指在魏晋时期.士大夫等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玄学问题进行析理问难、反复辩论的文化现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顼是( )
A.祖纳颇受赏识,能匡正时弊。祖纳曾任尚书三公郎、太子中庶子等职,被封晋昌公;在任职期间,他能对不好的政事进行驳斥或纠正。
B.祖纳不顾个人安危,仗义执言。齐王司马冏等人竖起义旗,都将遭到杀害,祖纳此时不惧牵连,上疏解救,他们最后都得到了赦免。
C.祖纳心有块垒,爱好下棋。祖纳心怀忧愁,他下棋以解脱,王隐对此有所不满,认为大丈夫应有所作为,祖纳以能力不足予以推辞。
D.祖纳举贤荐能,推动职官设置。祖纳力陈史官设立的重要意义,并顺势举荐史才,他的建议虽然未被采纳,但史官之立却从此开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虽无才,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所以自强不息也。
(2)约怀陵上之性,今显侍左右,假其权势,将为乱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