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请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这里用“孟嘉落帽”的典故。东晋王隐《晋书》:“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第一句“老去”一层,“悲秋”一层,“强自宽”又一层,层层变化,写出诗人面对秋景,想到自己也已老去,不禁悲从中来,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首联第二句从“兴来”“今日”“尽君欢”三个角度来写,与上一句形成对仗,规劝友人一定要及时行乐,莫要像自己一样,空逝年华,到头来只能宽慰自己。
C.颔联借用典故,以古人自比,尽显名士风流的蕴藉之态,写出与友人相聚时的欢乐时光,照应首联的“尽欢”。
D.全诗前三联抑扬顿挫,情感曲折多变;尾联一问一答,表现出诗人对人生难料、自己衰老境况的沉重心情和深广忧伤。
E. 这首诗歌跌宕腾挪,酣畅淋漓,可谓“字字亮,比比高”;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出,读之更具慷慨悲凉之感。
【小题2】本诗的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2-14 11:04: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起岳阳楼望月

(清)姚鼐

高楼深夜静秋空,荡荡江湖积气通。

万顷波平天四面,九霄风定月当中。

云间朱鸟①峰何处?水上苍龙②瑟未终。

便欲拂衣琼岛外,止留清啸落江东。

①朱鸟:指南岳衡山。②苍龙:指湘灵,为湘水之神。《楚辞•远游》中有记载:“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楼深夜静秋空”描绘洞庭月夜景色,诗人登上岳阳楼感受到万籁俱寂,四周悠远空旷,令人有天地孤独之感。
B.“九霄风定月当中”写风静无声,皓月当空,清光四溢,天水空灵一片,上下澄澈,令人幽然神远。
C.“云间”一联引用两个典故,从夜空想到朱鸟化为衡山的传说,又从湖波中幻起湘灵鼓瑟的想象,为全诗增加了神秘色彩。
D.第四联间接抒发感慨,表达自己要拂衣飞去、长啸升空的念头,也表明了自己辞官归隐的愿望。
【小题2】“洞庭天下水”,岳阳楼前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经常被登楼揽胜的诗人写入诗文,成为一卷美丽的图画。下面描写洞庭美景的诗句,其意境与本诗最相似的一项是
A.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张说《和尹从事懋泛洞庭》)
B.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C.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濛濛隔寒镜。(刘禹锡《洞庭秋月行》)
D.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元稹《洞庭湖》)
【小题3】岳阳楼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一向为登临胜地。自唐宋以来,吟咏岳阳楼的名篇佳作甚多,诗圣杜甫晚年也曾写下了名垂千古的《登岳阳楼》。与姚鼐的《夜起岳阳楼望月》比较,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