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8-03-19 12:06: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噫吁嚱!乎高哉 危:高大
B.地崩山壮士死  摧:垮塌
C.下有冲波折之回川 逆:回流
D.以手抚膺长叹  坐:因为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噫吁!危高哉 ②嗟尔远道之人胡为来哉
B.①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C.①不秦塞通人烟 ②所守或匪亲,化为狼
D.①手抚膺坐长叹 ②何解忧,唯有杜康
【小题3】下列对诗歌内容的鉴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B.诗歌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噫吁嚱”开篇,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C.诗中融神话传说、写景绘形于一炉,亦真亦幻,由山脚写至山顶,移步换景,逐一写来。
D.诗歌用了散文化诗句,字数不等,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小题4】诗人借助艺术想象,运用夸张、衬托手法,极写山势高危,请选择一个方面加以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释:①杜二甫:即诗人杜甫。②泗水:水名。③徂徕:山名。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描写了李白在秋日于鲁郡东石门送别杜甫的情形,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B.颔联中的“何时”“重”两词表达了李白渴望来日能够再与好友相逢畅饮的心情。
C.尾联以“且尽手中杯”来结束全诗,干脆有力,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情调。
D.全诗用语绚丽飘逸,融叙事、绘景、抒情为一体,诗情画意与深情厚谊跃然纸上。
【小题2】“蓬”作为意象,常用作游子的代称。古诗中还有其他形容游子的意象,下列诗中加点词不是用来指代游子的是
A.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B.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李白《赠裴十四》)
C.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 (白居易《答微之》)
D.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王维《伊州歌》)
【小题3】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是表达豁达情感的送别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