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调研2)(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27 09:01: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时元帝为琅琊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琊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义。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

②及帝登尊号,百官陪列,命导升御床共坐。导固辞,至于三四,曰:“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帝乃止。进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及刘隗用事,导渐见疏远,任真推分,澹如也。有识咸称导善处兴废焉。

③导善于因事,虽无日用之益,而岁计有余。时帑藏空竭,库中惟有练数千端,鬻之不售,而国用不给。导患之,乃与朝贤俱制练布单衣,于是士人翕然竞服之,练遂踊贵。乃令主者出卖,端至一金。其为时所慕如此。

④导简素寡欲,仓无储谷,衣不重帛。帝知之,给布万匹,以供私费。导有羸疾,不堪朝会,帝其府,纵酒作乐,后令舆车入殿,其见敬如此。

(选自《晋书·王导传》卷六五,有删节)

注:①晋元帝:司马睿,西晋皇室后裔,于290年袭封琅琊王,在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之际,接受王导建议南迁建康称帝,为东晋的开国皇帝。②刘隗:东晋大臣,为官刚正,为晋元帝之重臣。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实词在句中的意思。
(1)陈留高士张公见而之 (2)窃
(3)及刘隗用事 (4)帝其府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导每劝令国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B.百姓归心 殽有二陵
C.帝亦雅器重 仰头向鸣D.帝止 尔其无忘父之志
【小题3】下列特殊句式中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及刘隗用事,导渐见疏远
C.后令舆车入殿,其见敬如此
D.其为时所慕如此
【小题4】把第①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琊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
【小题5】概括第①段王导使吴地“百姓归心”的办法。
【小题6】概括王导的性格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①任旭,字次龙,临海章安人也。父访,吴南海太守。
②旭幼孤弱,儿童时勤于学。及长,立搡清修,不染流俗,乡曲推而爱之。郡将蒋秀嘉其名,请为功曹。爵居官贪秽,每不本法,旭正色苦谏。秀既不纳,旭谢去,闭门讲习,养志而已。久之,秀坐事被收,旭狼狈营送,秀慨然叹曰:“任功曹真人也。吾违其谠言,以至于此,复何言哉!”
③寻察孝廉,除郎中,州郡仍举为郡中正,因辞归家。永康初,惠帝博求清节俊异之士,太守仇馥荐旭清贞洁素,学识通博,诏下州郡以礼发遣。旭以朝廷多故,志尚隐遁,辞疾不行。寻天下大乱,陈敏作逆,江东名豪并见羁絷,惟旭与贺循守死不回。敏卒不能屈。
④元帝初镇江东,闻其名,召为参军,手书与旭,欲使必到,旭固辞以疾。后帝进位镇东大将军复召之;及为左丞相,辟为祭酒,并不就。中兴建,公车征,会遭母忧。于时司空王导启立学校,选天下明经之士,旭与会稽虞俱以隐学被召。事未行,会有王敦之难,寻而帝崩,事遂寝。明帝即位,又征拜给事中,旭称疾笃,经年不到,尚书以稽留除名,仆射苟崧议以为不可。
⑤太宁末,明帝复下诏备礼征旭,始下而帝崩。
⑥威和二年卒太守冯怀上销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竞不行。
⑦子琚,位至大宗正,终于家。
(节选自《晋书·列传六十四》)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久之,秀坐事被收 (2)及为左丞相,辟为祭酒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旭狼狈营送
A.尴尬B.窘迫C.急忙D.疲惫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寻而帝崩,事遂寝
A.耽误B.平息C.忽略D.停止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乡曲推而爱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B.州郡仍举为.郡中正   为击破沛公军人
C.手书与旭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与会稽虞喜俱以隐学被召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小题5】第⑥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咸和/二年卒/大守冯怀上疏谓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竟不行。
B.咸和二年卒/太守冯怀上疏/谓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竟不行。
C.咸和/二年卒太守冯怀上疏/谓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竟不行。
D.咸和二年/太守冯怀上/疏谓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竞不行。
【小题6】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任功曹真人也。吾违其谠言,以至于此,复何言哉!
【小题7】《晋书·列传》把任旭列入“隐逸传”,请结合文本分析其理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浔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初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注】①桔槔:井上汲水的一种工具,也泛指吊物的简单机械。②海昏:地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B.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D.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吏,闲散的官吏,指有官阶而无职事的官员。如宋代范仲淹《酬滕子京同年》诗中有:“谢家风雅若为酬,散吏方耽海上游。”
B.察,指察举制,汉代至隋代的一种选官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朝廷,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C.龙骧将军,中国古代武职官名,主要见于南北朝时期,地位高下不一,北魏、北齐均第三品,隋代以后无此官职。
D.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以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河北两省,与外族对应时泛指中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访治军有方,处事果断。得知自己统领的的厉武将军丁乾与华轶统领的武昌太守冯逸有勾结,就逮捕并杀了丁乾。
B.周访作战勇敢,智慧过人。征伐杜弢时,制作长岐枨破解了杜弢的桔槔进攻,又偷偷渡江,斩掉几百个敌人首级,最终在南康大败杜弢。
C.周访性格谦虚,不矜功伐。周访功勋卓著却从不谈论,他认为将士们冲锋在前,自己没有什么功劳,将士们也因此更敬重他。
D.周访志向远大,为人忠贞。周访训练兵马想进攻中原,慷慨激昂有平定河洛之志;听说王敦有犯上作乱的野心,一直对他切齿痛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2)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性好骑射,著韦衣①,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年四十余,郡上计掾察孝廉。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于是自课。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除渑池长,迁浚仪令,入为尚书郎。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舒曰:“吾即其人也。”襆被而出。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

累迁后将军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②而已。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毓初不知其善射。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毓叹而谢曰:“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岂一事哉!”转相国参军,封剧阳子。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文帝深器重之,每朝会坐罢,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迁宜阳、荥阳二郡太守,甚有声称。征拜散骑常侍。出为冀州刺史,在州三年,以简惠称。入为侍中。武帝以舒清素,特赐绢百匹。迁尚书。

太康初,拜右仆射。舒与卫瓘、山涛、张华等以六合③混一,宜用古典封禅东岳,前后累陈其事,帝谦让不许。以舒为左仆射,领吏部。舒有威重德望,禄赐散之九族,家无余财。以年老,每称疾逊位。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太熙元年薨,时年八十二,谥曰康。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一》)

(注)①韦衣:用皮革做成的衣服,为卑贱之服。②画筹:指用筹码计算射箭的成绩。③六合: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B.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C.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D.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台辅,指三公或宰相之位。三公,指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马为三公。
B.孝廉,“孝”是孝顺父母,“廉”是为官廉洁,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通过选举孝廉,在社会上造成“孝顺父母,兄弟和睦”的舆论和风尚,起到了一定的社会教育作用。
C.封禅,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封”多指在泰山南梁父山上辟场祭地;“禅”多指在泰山顶上筑坛祭天。
D.九族,泛指亲属。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诛连九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魏舒不愿要虚名。40多岁时,郡中上计掾访察孝廉,魏舒家族中人认为他没有学识,所以劝他不要去参加考试,不如远走高飞,而魏舒却坚持学习并最终通过了考试。
B.魏舒为官清廉。无论是在宜阳、荥阳、冀州做官,还是在朝中担任侍中,均因清廉而被人称道;他还把自己的俸禄赏赐赠给了九族中人,家中也没有多余的钱财。
C.魏舒才华出众。他的射箭本领得到后将军钟毓的高度评价;转任相国参军后能够筹划决断那些众人不能决断的关于废除或是兴建的大事,也深得汉文帝的器重。
D.魏舒为人坦诚。朝中要淘汰不称职的郎官,魏舒自认为当属被淘汰的人员,便自行整理行装而离职。此举也令平素没有高论的同僚们深感羞愧。
【小题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
(2)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卢志字子道,初辟公府掾、尚书郎,出为邺令。成都王(司马)颖之镇邺也,爱其才量,委以心膂遂为谋主。齐王(司马)冏起义,遣使告颖。颖前锋都督赵骧为(司马)伦所败,士众震骇,议者多欲还保朝歌。志曰:“今我军失利,敌新得胜,必有轻易陵轹之情,若顿兵不进,三军畏衄,惧不可用。且战何能无胜负,宜更选精兵,星行倍道,出贼不意,此用兵之奇也。”颖从之。及伦败,志劝颖曰:“齐王众号百万,与张泓等相持不能决,大王迳得济河,此之大勋,莫之与比,而齐王今当与大王共辅朝政。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颖纳之,遂以母疾还籓,委重于冏。由是颖获四海之誉,天下归心。

及(司马)乂死,颖表志为中书监,留邺,参署相府事。乘舆败于荡阴,颖遣志督兵迎帝。及王浚攻邺,志劝颖奉天子还洛阳。时甲士尚万五千人,志夜部分,至晓,众皆成列,而程太妃恋邺不欲去,颖未能决。俄而众溃,唯志与子谧、兄子綝、殿中武贲千人而已。志复劝颖早发。时有道士姓黄,号曰圣人,太妃信之。及使呼人,道士求两杯酒,饮讫,抛杯而去,于是志计始决。而人马复散,志于营阵间寻索,得数乘鹿车,司马督韩玄收集黄门,得百余人。志入,帝问志曰:“何故散败至此?”志曰:“贼去邺尚八十里,而人士一朝骇散,太弟今欲奉陛下还洛阳。”帝曰:“甚佳。”于是御犊车便发。屯骑校尉郝昌先领兵八千守洛阳,帝召之,至汲郡而昌至,兵仗甚盛。志喜于复振,启天子宜下赦书,与百姓同其休庆。奔散者多还,百官粗备。帝悦,赐志绢二百匹、绵百斤、衣一袭、鹤绫袍一领。

洛阳没,志将妻子北投并州刺史刘琨。至阳邑,为刘粲所虏,与次子谧、诜等俱遇害于平阳。

(节选自《晋书·卢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
B.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
C.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
D.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辟”指初次授予官职,其中“辟”为授予官职的意思,与其意思相近的有“授”“拜”等词语。
B.“武贲”即虎贲,是对勇士的一种称呼,常常指守卫王宫、护卫君主最勇猛精锐的兵士。
C.“黄门”常指宦官,因为东汉黄门令等职常由宦者充任,后来“黄门”逐渐成为中枢行政机构。
D.“赦书”是皇帝用来传达任官封爵、告诫臣僚等信息的一种重要文书,有着相对固定的格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志才华出众,气量不凡。在邺城时,成都王司马颖因为卢志才华气量出众,便给予他重任。
B.卢志富有主见,精于用兵。在部队作战失利之时,他力排众议,提出了自己关于用兵的奇谋。
C.卢志临危不乱,忠于君王。在战乱中,卢志多次沉着冷静地带领着忠诚不渝的将士护卫皇帝。
D.卢志善于劝谏,深谋远虑。他曾劝谏司马颖,要暂避齐王的锋芒并推崇齐王,慢慢博取民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战何能无胜负,宜更选精兵,星行倍道,出贼不意,此用兵之奇也。
(2)贼去邺尚八十里,而人士一朝骇散,太弟今欲奉陛下还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