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
刘禹锡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
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
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
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注】①此诗写于829年,当时诗人在长安,白居易(乐天)在洛阳,元稹(微之)在越州(今浙江绍兴)。②镜湖:越州境内的一个湖。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一望雪相似”出语平易而境界真切,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洁白纯净。
B.“遥想"表明空间距离之远,而“正如此’’则隐隐地表明了这份情谊不会因距离而衰减。
C.“知君当此夕”中“知”字,语气肯定,表明诗人相信友人定会如约欣赏月下湖景。
D.末两句写诗人与友人彼此牵挂的缕缕情思,随着皎皎月光绵延至“千万里”。
E. 全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诗人在帝都赏月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无尽的思念。
【小题2】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5-15 12:27: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夫石
(唐)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望夫山
(宋)陈造
亭亭碧山椒,依约凝黛立。
何年荡子妇,登此望行役。
君行断音信,妾恨无终极。
坚诚不磨灭,化作山上石。
烟悲复云惨,仿佛见精魄。
野花徒自好,江月为谁白?
亦知江南与江北,红楼无处无倾国。
妻身为石良不惜,君心为石那可得?
(注)①诗人于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政治上备受打击和迫害,长流远州,思念京国的心情一直很迫切,此诗即借咏望夫石寄托这种情怀。②山椒:山顶。③荡子:外出不归的男子。④行役:出门在外,这里指外出的男子。⑤红楼:泛指华丽的楼房,多指富贵女子所居。⑥良:实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为七言绝句,全诗紧扣题目,通篇在“望”字上做文章;陈诗为古乐府诗,通过细致的外形描写与问答,深入揭示女子的苦痛心情。
B.刘诗第三句,“几千载”突出苦恋之执着;末句“初望”出乎意外,又尽情入妙;“只似”“初望”,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与深切。
C.陈诗中,望夫女子自问自答,诉说自己的丈夫外出,音信断绝,自己抱恨无极,精诚不灭,而化成石头,接着又转入写景,渲染气氛。
D.陈诗起首四句,不仅写出了眼前望夫石的外形,同时又将当年望夫女子的容貌与心情灌注入石像中,从而起到了既写人又写石的作用。
【小题2】两首诗在表现望夫女子的不幸时,运用的手法及作用有何不同?试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