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长安月夜①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小题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B.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C.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
D.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
【小题2】第一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09 08:01: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有关《长恨歌》中的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里“一”和“百”形成映衬,“百媚生”又和“无颜色”形成对比。只“一笑”,就能生“百媚”,见出杨贵妃的绝顶美艳与万种风情,为后文写她受到独宠作铺垫。“粉黛”指六宫女子的化妆用品。
B.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夜晚宫殿中流萤乱飞,玄宗愁闷无语,“悄然”相思。一盏孤灯相伴,灯草挑尽,仍然辗转难眠。萤火虫的微弱光亮与无边的夜色形成对比。
C.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西宫、南苑到处都是枯黄的秋草;台阶上落满了红叶,无人清扫。这两句烘托出唐玄宗居处的荒凉和晚年生活的痛苦孤独、寂寞凄凉。
D.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杨贵妃身居仙山,生活寂寞;听到唐玄宗派遣使节到来,她如玉的容颜流满了清泪,就好像一枝带雨的梨花。这两句写出了她的凄美、哀怨。
同类题2
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嘈嘈”形容弹奏动作的粗重,“切切”形容弹奏动作的轻细。
B.“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
C.“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
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内容,完成文后小题。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的诗以语言浅近著称,意境显露,但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诗中表达了对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学了舒婷的《致橡树》,你也来谈谈《花非花》的朦胧之美吧。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①
。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
②
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本诗前八句叙写_____,后六句叙写_____,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同类题5
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①对此欲倒
东南
倾
方位名词作状语
,
向东南
②云青青兮欲
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无边落木萧萧
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闻舟中
夜
弹琵琶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遂命
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梦
啼妆泪红阑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词的活用
⑦一夜
飞
度镜湖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
栗
深林兮
惊
层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的活用
⑨艰难苦恨
繁
霜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商人
重
利
轻
别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白居易(772-846)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