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孝嗣字始昌,东海郯人也。八岁袭爵枝江县公,见宋孝武,升阶流涕,迄于就席。帝甚爱之,尚康乐公主,拜驸马都尉。孝嗣姑适东莞刘舍,舍兄藏为尚书左丞,孝嗣往诣之。藏退谓舍曰:“徐郎是令仆人,三十余可知,汝宜善自结。”善趋步,闲容止。尚书令王俭谓人曰:“徐孝嗣将来必为宰相。”王俭亡,上征孝嗣为五兵尚书。其年,撰江左以来仪典,令谘受孝嗣。明年,从武帝幸方山。上曰:“朕经始此山之南,复为离宫,应有迈灵丘。”灵丘山湖,新林苑也。孝嗣答曰:“绕黄山,款牛首,乃盛汉之事。今江南未广,民亦劳止,愿陛下少更留神。”上乃止。历吏部尚书,太子左卫率,台阁事多以委之。武帝崩,遗诏以为尚书右仆射。明帝谋废郁林,孝嗣即还家草太后令。郁林既死,明帝须太后令,孝嗣于袖出而奏之,帝大悦。时议悉诛高、武子孙,孝嗣坚保持之,故得无恙。孝嗣爱好文学,器量弘雅,不以权势自居,故见容明帝之世。建武四年,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让不受。时国用虚乏,孝嗣表立屯田,帝已寝疾,兵事未已,竟不行。及崩,受遗托,加中书监。永元初辅政,帝失德。始安王遥光反,众怀惶惑,见孝嗣入宫乃安。然群小用事,不能制也。时孝嗣以帝终乱天常,与沈文季俱在南掖门,欲要文季以门为应,四五目之,文季辄乱以他语,孝嗣乃止。群小亦稍憎孝嗣,劝帝除之。其冬遣茹法珍赐药孝嗣容色不异谓沈文季曰始安事吾欲以门应之贤叔若同无今日之恨。少能饮酒,饮药至斗余方卒。乃下诏言诛之。孝嗣之诛,众人惧,唯会稽魏温仁奔赴,以私财营丧事,当时称之。中兴元年,和帝赠孝嗣太尉,谥曰文忠。

(选自《南史》,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冬/遣茹法珍赐药/孝嗣容色不异/谓沈文季曰/始安事吾/欲以门应之贤/叔若同/无今日之恨/
B.其冬/遣茹法珍赐药孝嗣/容色不异/谓沈文季曰始安/事吾欲以门应之/贤叔若同/无今日之恨/
C.其冬/遣茹法珍赐药/孝嗣容色不异/谓沈文季曰/始安事/吾欲以门应之/贤叔若同/无今日之恨/
D.其冬/遣茹法珍赐药孝嗣/容色不异/谓沈文季/曰始安事/吾欲以门应之贤/叔若同/无今日之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汉朝时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称为敕,南北朝后专指皇帝诏书。
B.领,有兼任官职的意思,表达同样意思的还有带、摄、知、判、征等词语。
C.台阁,汉时指尚书台,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和阁臣,常与“公府”并举。
D.开府,指高级官员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系三公所享殊遇,故“仪同三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孝嗣敢于直谏,体恤民情。他直言规劝,使武帝放弃了准备营建豪华离宫的想法。
B.徐孝嗣很有远见,行事周到。他事先为明帝准备好太后的诏令,并制服了掌权的小人。
C.徐孝嗣为人善良,心地仁厚。他拼力保全了本来要被全部诛杀的齐高帝和武帝的子孙。
D.徐孝嗣雅正淡泊,不慕权位。他从不夸耀自己的权势,曾经拒绝接受朝廷加赏的待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八岁袭爵枝江县公,见宋孝武,升阶流涕,迄于就席。
(2)时国用虚乏,孝嗣表立屯田,帝已寝疾,兵事未已,竟不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11 06:01: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萧思话,南兰陵人,孝懿皇后弟子也。思话年十岁许时,未知书,好骑屋栋,打细腰鼓,侵暴邻曲, 莫不患毒之。自此折节,数年中,遂有令誉。颇工隶书,善弹琴,能骑射。后袭爵封阳县侯。元嘉中,为青州刺史。亡命司马朗之兄弟聚党谋为乱,思话遣北海太守萧汪之讨斩之。初在青州,常所用铜斗覆在药厨下,忽于斗下得二死雀。思话叹曰:“斗覆而双雀殒,其不祥乎?”既而被系及梁州刺史甄法护在任失和氐帅杨难当因此寇汉中乃自徒中起思话为梁南秦二州刺史平汉中悉收侵地置戍葭萌水。思话迁镇南郑。法护,中山无极人也。过江,寓居南郡。弟法崇自少府为益州刺史。法护委镇之罪,为府所收,于狱赐死。 十四年,迁临川王义庆平西长史、南蛮校尉。文帝赐以弓琴,手曰:“前得此琴,言是旧物,今以相借,并往桑弓一张,材理乃快。良材美器,宜在尽用之地,丈人真无所与让也。”尝从文帝登钟山北岭,中道有磐石清泉,上使于石上弹琴,因赐以银钟酒,谓曰:“相赏有松石间意。”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监四州军事,征为吏部尚书。思话以去州无复事力,倩府军身九人。文帝戏之曰:“丈人终不为田父于闾里,何忧无人使邪?”未拜,迁护军将军。 是时,魏攻悬瓠,文帝将大举北侵,朝士佥同,思话固谏不从。魏军退,即代孝武为徐、兖二州刺史,监四州军事。后为围碻磝城不拔,退师历下,为江夏王义恭所奏免官。 元凶弑立,以为徐、兖二州刺史,即起义以应孝武。孝武即位,征为尚书左仆射,固辞,改为中书令、丹阳尹、散骑常侍。时都下多劫掠,二旬中十七发,引咎陈逊,不许。后拜郢州刺史,加都督。卒,赠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穆侯。
(节选自《南史·萧思话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梁州刺史甄法护在任失和/氐帅杨难当/因此寇汉中/乃自徒中起思话为梁/南秦二州刺史/平汉中/悉收侵地/置戍葭萌水
B.及梁州刺史甄法护在任失和/氐帅杨难当因此寇汉中/乃自徒中起思话/为梁/南秦二州刺史/平汉中/悉收侵地/置戍葭萌水
C.及梁州刺史甄法护在任失和/氐帅杨难当因此寇汉中/乃自徒中起思话为梁/南秦二州刺史/平汉中/悉收侵地/置戍葭萌水
D.及梁州刺史甄法护在任失和/氐帅杨难当/因此寇汉中/乃自徒中起思话/为梁/南秦二州刺史/平汉中/悉收侵地/置戍葭萌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州,古九州之一,益州、雍州、徐州和兖州均属古九州之列,九州泛指中国。
B.文帝,指宋文帝刘义隆。文,是刘义隆的谥号,文中“孝武”也是谥号。
C.“敕”在古代,多与皇权联系在一起,例如“敕令”即皇帝下的命令。
D.吏部,掌管科举考试和官吏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称为吏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思话意趣高雅,悠游闲适。梁文帝十分欣赏他的高雅志趣,将自己珍藏的古琴赠送给他;在供职吏部尚书期间,他将工作事务交予府君,悠游自在。
B.萧思话知错能改,多才多艺。他幼时不喜读书,邻人的怨恨使其自我克制,几年之间,他便擅长隶书,善于抚琴,能够骑射,拥有美好的名声。
C.萧思话平定叛乱,屡建功勋。他担任青州刺史期间,派遣下属萧汪之平定司马兄弟之乱;后来又抵御敌寇杨难当的侵犯,全部收复汉中失地。
D.萧思话忠于君王,深得宠信。他不顾众议,谏阻文帝北侵;元凶杀君篡位他起义响应孝武帝,功高不居,备受皇上厚爱,生前委以重任死后屡获殊荣。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话叹曰:“斗覆而双雀殒,其不祥乎?”既而被系。
(2)文帝赐以弓琴,手敕曰:“前得此琴,言是旧物,今以相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①.《全唐诗》此诗题下注:一本下有“旅怀”二字。②.崔涂是江南人,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③.五湖: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之后,辞官,乘扁舟泛五湖而去。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上句渲染了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用我送春归去,表达诗人凄楚的情怀。
B.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乡,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的愁苦,溢于言表。
C.尾联暗用五湖典故,含有归隐田园之意,深刻的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D.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小题2】颔联“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造语新奇,后人评价这两句诗为“以景传情,仅十四个字,却写得极有层次”。请简要赏析此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