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孝嗣字始昌,东海郯人也。八岁袭爵枝江县公,见宋孝武,升阶流涕,迄于就席。帝甚爱之,尚康乐公主,拜驸马都尉。孝嗣姑适东莞刘舍,舍兄藏为尚书左丞,孝嗣往诣之。藏退谓舍曰:“徐郎是令仆人,三十余可知,汝宜善自结。”善趋步,闲容止。尚书令王俭谓人曰:“徐孝嗣将来必为宰相。”王俭亡,上征孝嗣为五兵尚书。其年,撰江左以来仪典,令谘受孝嗣。明年,从武帝幸方山。上曰:“朕经始此山之南,复为离宫,应有迈灵丘。”灵丘山湖,新林苑也。孝嗣答曰:“绕黄山,款牛首,乃盛汉之事。今江南未广,民亦劳止,愿陛下少更留神。”上乃止。历吏部尚书,太子左卫率,台阁事多以委之。武帝崩,遗诏以为尚书右仆射。明帝谋废郁林,孝嗣即还家草太后令。郁林既死,明帝须太后令,孝嗣于袖出而奏之,帝大悦。时议悉诛高、武子孙,孝嗣坚保持之,故得无恙。孝嗣爱好文学,器量弘雅,不以权势自居,故见容明帝之世。建武四年,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让不受。时国用虚乏,孝嗣表立屯田,帝已寝疾,兵事未已,竟不行。及崩,受遗托,加中书监。永元初辅政,帝失德。始安王遥光反,众怀惶惑,见孝嗣入宫乃安。然群小用事,不能制也。时孝嗣以帝终乱天常,与沈文季俱在南掖门,欲要文季以门为应,四五目之,文季辄乱以他语,孝嗣乃止。群小亦稍憎孝嗣,劝帝除之。其冬遣茹法珍赐药孝嗣容色不异谓沈文季曰始安事吾欲以门应之贤叔若同无今日之恨。少能饮酒,饮药至斗余方卒。乃下诏言诛之。孝嗣之诛,众人惧,唯会稽魏温仁奔赴,以私财营丧事,当时称之。中兴元年,和帝赠孝嗣太尉,谥曰文忠。

(选自《南史》,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冬/遣茹法珍赐药/孝嗣容色不异/谓沈文季曰/始安事吾/欲以门应之贤/叔若同/无今日之恨/
B.其冬/遣茹法珍赐药孝嗣/容色不异/谓沈文季曰始安/事吾欲以门应之/贤叔若同/无今日之恨/
C.其冬/遣茹法珍赐药/孝嗣容色不异/谓沈文季曰/始安事/吾欲以门应之/贤叔若同/无今日之恨/
D.其冬/遣茹法珍赐药孝嗣/容色不异/谓沈文季/曰始安事/吾欲以门应之贤/叔若同/无今日之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汉朝时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称为敕,南北朝后专指皇帝诏书。
B.领,有兼任官职的意思,表达同样意思的还有带、摄、知、判、征等词语。
C.台阁,汉时指尚书台,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和阁臣,常与“公府”并举。
D.开府,指高级官员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系三公所享殊遇,故“仪同三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孝嗣敢于直谏,体恤民情。他直言规劝,使武帝放弃了准备营建豪华离宫的想法。
B.徐孝嗣很有远见,行事周到。他事先为明帝准备好太后的诏令,并制服了掌权的小人。
C.徐孝嗣为人善良,心地仁厚。他拼力保全了本来要被全部诛杀的齐高帝和武帝的子孙。
D.徐孝嗣雅正淡泊,不慕权位。他从不夸耀自己的权势,曾经拒绝接受朝廷加赏的待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八岁袭爵枝江县公,见宋孝武,升阶流涕,迄于就席。
(2)时国用虚乏,孝嗣表立屯田,帝已寝疾,兵事未已,竟不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11 06:01: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冷朝阳①还上元

韩翃(唐)

青丝缆引木兰船,名遂身归拜庆年。

落日澄江乌榜②外,秋风疏柳白门③前。

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

别后依依寒梦④里,共君携手在东田⑤。

注 ①冷朝阳:生卒年不详,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在中进士第之后,不待朝廷授官,即 于上元节归家省亲,韩翃等人即席赠诗,为之送行 ②乌榜:即用黑油涂饰的船。③白门: 六朝皆定都建康,其正南门为宣阳门,俗称白门,后用以代指金陵。④寒梦:一作“寒食”。⑤东田:在金陵城外。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友人此时高中进士衣锦还乡,归舟饰以“青丝”,称“木兰船”,衬托冷朝阳中举之 后的畅爽之状,写其归途之乐。
B.颈联短短十四个字,却总共写了描绘出“桥”、“市”、“林”、“山”、“湖”、“寺”共六种景 象,笔力可谓深厚,更衬托出了所居之人的高雅情操。
C.“别后依依寒梦里”一句,在 “梦”之前着一“寒”字,写此刻诗人与后人别后的凄凉,只能 在“梦”中相见,反衬了相思之苦,友情深厚浓郁。
D.“共君携手在东田”一句,回忆自己曾经在寒夜梦里携友人手共赏东田山色的情景,书写 此刻别后的相思之情。
【小题2】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他的送别诗也体现出了这一特点。请以颔联为例,赏析这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