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
皇甫曾
流萤与落叶,秋晚共纷纷。返照城中尽,寒砧雨外闻。
离人见衰鬓,独鹤暮何群。楚客在千里,相思看碧云。
【小题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观秋景而触发伤感之情,在诗中选择了大量秋天典型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如“流萤”“落叶”“雨”“独鹤”等。
B.诗歌的颔联中动静结合,以月光秋雨中捣衣的声音烘托出凄清迷离的秋意,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C.诗中的“离人”与“楚客”其实都指的是诗人自己,这两个词直接表现了诗人中年被贬之后背井离乡的悲苦境遇。
D.本诗语言清淡,通俗平实,例如首联直写秋景,虽平白如话,但秋意已浓。时人评价其诗“体制清洁,华不胜文”。
【小题2】本诗与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相比,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13 12:02: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两句叙事,点明围猎时间,写出了射猎队伍的庞大和准备场面的充分、壮阔,为全诗铺写了一个背景,画面感很强。
B.“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二句,色彩对比鲜明耀目,“开”“骤”二字气势阔大。“白马”一句由壮丽场景转到英雄人物出场,将写作重心引向对这位骁勇骑士的描写。
C.“背手抽金镞”,是动作描写,由诗人所见侧面描绘骑士背手取箭的动作,“抽”见其手势的利落。而“控”进一步展现了射者臂力强劲的架势, “翻身”再展其英姿。
D.“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中“万人齐指处”是虚写,极言围观者之众;“寒空”的“寒”亦为虚写,非指天气,意在渲染雁飞之高,能够射中之神妙。
E. 此诗在取材方面,干净利索地只选取射手中的一个人物,而且又只写此一马上英雄的一个手势与一个身段,取材精确,描写线条明快。
【小题2】诗人通过一系列的描写把主人公张弓搭箭射中目标的全过程刻画得淋漓尽致,试分析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手法表现主人公高超的射技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各题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深其为人     先帝不以臣卑
B.有上书请佞臣者 则有国怀乡,忧谗畏讥
C.流水清浊,在其也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D.朕欲使大行于天下 欲大义于天下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岂可堪教令   行拂乱其所
B.朕所任,皆以为贤 名者谁?太守自谓也
C.是犹源浊望水清 是故谋闭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D.不欲诈道训俗 能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那个上书的人想出的办法倒是真的可能辨别出谁是佞臣,可见他本人一定不是佞臣。
B.太宗认为上书者的办法很好,但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是因为这种办法弊大于利,会败坏社会风气,不利于教化百姓。
C.魏武帝曹操是一代枭雄,同时也是一个奸狡巨滑的人,太宗一向看不起他,所以不愿意向他学习。
D.由上段文字可以看出,太宗虽为一代明君,但也并不都是时时从善如流,善纳谏言,这是由封建帝王的本质决定的。
【小题4】翻译句子
(1)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夏侯亶字世龙,车骑将军详长子也。齐初,起家奉朝请。齐永元末,夏侯详为西中郎南康王司马,随府镇荆州,直留都下,为东昏听政主帅,及崔慧景作乱,直以捍御功,除骁骑将军。及梁武起兵,详与长史萧颖胄协同,密遣迎亶,亶乃赍宣德皇后令,令南康王纂承大统。建邺平,以宜为尚书吏部郎,俄迁侍中,奉玺于帝。天监六年,累迁南郡太守。父忧解职,居丧尽礼,庐于墓侧,遗财悉推诸弟。八年,起为司州刺史,领安陆太守。服阕,袭封丰城县公。居州甚有威惠,为边人悦月。历都官尚书,迁给事中、右卫将军。累迁吴兴太守。在郡复有惠政,吏人图其像,立碑颂美焉。普通五年,为中护军。六年,大举北侵,先遣豫州刺史裴邃帅谯州刺史湛僧智等自南道攻寿阳,未克而邃卒,乃加亶使持节代邃,与魏将河间王琛、临淮王或等相拒,频战克捷。寻有密敕,班师合肥,以休士马,须堰成复进。七年夏,淮堰水盛,寿阳城将没,武帝复遣北道军元树帅彭宝孙、陈庆之等稍进。亶帅湛僧智、鱼弘、张澄等通清流涧,将入淮、肥。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后。宜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自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寿春久罹兵荒,百姓多流散,亶轻刑薄赋,务农省役,顷之人户充复。卒于州镇。帝闻之,即日素服举哀,赠车骑将军,曰襄。州人夏侯简等表请为亶立碑置祠,诏许之。亶美风仪,宽厚有器量涉猎文史辨给能专对亶历六郡三州不为产业禄赐所得堕散亲故性俭率居处服用充足而已不事华侈。晚年颇好音乐,有妓妾十数人,并无被服姿容。子谊袭封丰城县公。

(节选自《南史·夏侯亶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宽厚有器量/涉猎文史辨/给能专对/亶历六郡三州/不为产业/禄赐所得/随散亲故/性俭率居处/服用充足而已/不事华侈/
B.宽厚有器量/涉猎文史/辨给能专对/亶历六郡三州/不为产业/禄赐所得/随散亲故/性俭率/居处服用充足而已/不事华侈/
C.宽厚有器量/涉猎文史/辨给能专对/亶历六郡三州/不为产业/禄赐所得/随散亲故/性俭率居处/服用充足而已/不事华侈/
D.宽厚有器量/涉猎文史辨/给能专对/亶历六郡三州/不为产业/禄赐所得/随散亲故/性俭率/居处服用充足而已/不事华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守丧期满除服。按古礼,官员守丧期间绝不可外出做官,只有期满除服方可。
B.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凡使臣持节,就代表着皇帝的亲临。
C.“石”,在古代是一种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也是一种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D.谥,即谥号,古人死后后人依其生前行迹所立之称号,有“官谥”和“私谥”之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侯亶能文能武,功绩显赫。崔慧景作乱时,有捍卫抵御之功:攻打北魏时,屡战屡胜。治理时,轻刑薄赋,让百姓休养生息。
B.夏侯亶审时度势,安国定邦。他先后在齐东昏侯、南康王和梁武帝时期为官。他看清形势,顺应时局,拥戴三位皇帝顺利登基。
C.夏侯亶才能卓著,受人敬重。卒于州镇后,皇帝当天就素服举哀:州人上表请求为他立碑设置祠堂,以表达对他的敬重与感激。
D.夏侯亶看淡财利,拒绝奢靡。他在州郡为官时,不置产业,吃穿够用就行;晚年颇好音乐,那些妓妾都没有用华丽的衣服打扮。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忧解职,居丧尽礼,庐于墓侧,遗财悉推诸弟。 
(2)寻有密敕,班师合肥,以休士马,须堰成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