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小题。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杜甫被叛军囚禁在长安。‚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
B.颔联中,“未解忆长安”有双重含意:一是儿女因太小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一是儿女们不理解望月思亲的母亲。
C.颈联中,一“湿”一“寒”含蓄地写出了自己眺望之久,思念之深,牵挂之切。
D.尾联中,“照”字应“月”字,“双”字应“独”字,“双照”与“独看”对举成文,由实入虚,回忆过去的欢乐,感伤现在的孤独,将团聚寄托于将来。
E. 本诗艺术构思巧妙,以“月”为线索,将“独看”和“双照”作为全诗诗眼,虚实结合,表达主题效果显著。
【小题2】人们称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运用“曲笔”手法中的“他面描写手法(对写法)”,体现古诗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同样,杜甫的《月夜》也如此,请结合诗句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14 11:02: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百忧集行
唐杜甫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
一日上树能千回。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入门依旧四壁空,
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七言律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
B.首句不谈忧,而是谈喜;不说老,而忆少。从诗中可以看到他少年生活的一个片断。诗人回忆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壮,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C.“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诗人虽用“倏忽”二字,然从“十五”至“五十”其间沧桑都是读者可以想见,其间的感慨又可想而知。
D.为了表现百感交集的感慨,强化悲的情怀,诗人使用数字进行对比,例如,“十五”和“五十”的对比,“四壁空”和“百忧集”的对比等。
E. 此诗中诗人不幸的遭遇,切身的体验,内心的痛楚,化为一股股情感激流,回旋跌宕,悲愤呼号,久久不息,正是杜甫作品“沉郁顿挫”风格的体现。
【小题2】“悲”贯穿全诗,也是本首诗歌的情感体现,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