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

刘长卿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第一句叙述了十年间自己的境遇与朋友李录事相同,均是人生艰难,从而将深沉的感慨寓于其中,令人伤感。
B.首联第二句中,诗人借景抒情,用遇风飞转的蓬草形象写出自己飘泊无定的生活,隐含着羁旅中飘泊不定的苦味。
C.颈联中“归马”点明朋友归襄邓之事,“杳杳”萧萧”两个叠音词音韵和谐,有音乐美,渲染了欢快的气氛。
D.尾联写两人分别后相距千万里,所以离别的时候有无尽的伤感,照应了题中的“送”,惜别之意尽显。
E.本诗是送别诗,题目点出了主要事件,语句平易晓畅,但情感真切自然,读后让人有种惆怅的心绪。
【小题2】诗的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17 06:03: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注)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度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唯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两诗均作于诗人被贬南巴途中。夏口、汉口,今属湖北武汉,岳阳今属湖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与作者自己的迁谪生涯有关。诗人将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怀,巧妙地与被贬途中的所见所闻结合起来,情感真挚动人。
B.两诗首联“楚客”均指贾谊。《自》诗写鹦鹉洲水面平静、空气澄明,楚客思渺,《长沙》诗写“三年谪宦”,楚客只落得“万古留悲”。
C.两诗均用典。《自》诗借“古今怜”表明在诗人看来士人遭贬是种古今共通的悲剧,《长沙》诗用“有道”和“无情”,暗讽笔触指向当世。
D.两诗皆写深秋景象。《自》诗中写“秋水远连天”,透着凄冷寒意,《长沙》诗借“秋草”“寒林”描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色。
【小题2】两首诗颔联均寓情于景,请具体分析其在情感和景物描写手法上的不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①此诗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后,洛阳陷落,刘长卿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时。②摇落:零落,凋残。③旧垒:指当年南朝留下来的包括吴公台在内的防御工事。④磬:寺院中敲击以如今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
【小题1】下面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扣题,由台上落叶起兴,触景生情,悲秋意绪溢满纸端。"入"字揭示了诗人情随景迁,微妙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怅惘。
B.颔联宕开一笔,转而细写登台所望之景。上句“野”字,投射出诗人处江湖之远的失意苦闷,“少”字暗示了诗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C.颈联上句写远景,通过西风残照,寂寂废垒等意象,写出了吴公台四周苍茫的暮色,“依”字极有韵味,赋予夕阳人格化的形象。
D.颈联下句写近景,诗人用一个“寒”字,把听觉感受转化成触觉感受,将诗人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自己内心感受巧妙地融合了起来。
E. 全诗前三联着力写景。首联“摇落”“秋”字挈领全篇,奠定情感基调;颔联由远及近,景中含情;颈联视听结合,意境悄怆幽邃。
【小题2】有人认为,这首诗最后两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请你说说它们在内容与情感上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