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成都府(节选)
杜甫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注)①乾元二年(759年),肃宗初立,局势未稳。诗人举家从同谷出发,艰苦跋涉,终于在年底到达成都。本诗作于诗人初到成都之时。②曾城:即重城。成都有大城、少城,故云。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一二句写成都城市风貌、物候特征,表现了城市的富庶繁华与气候温和。
B.三四句从听觉角度写城市的声色之娱,喧嚣嘈杂令诗人心生不悦,无所适从。
C.“鸟雀夜各归”用拟人手法描写诗人眼前所见,间接表现自己内心感受,情景交融。
D.结句诗人联想到自古羁旅之人,将自己置于时间洪流之中,扩宽了诗歌的意境。
E. 全诗时空交错,既写城郭、星空等空间景物,也使人觉察到黄昏至月升的时光流逝。
【小题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6-04 06:02: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登  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小题1】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正衬手法。“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D.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小题2】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

同类题4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各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④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韩十四:名不详,十四是指他的排行。②老莱衣:传说春秋时代楚国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他的双亲。③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④白马江:在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东北十里处,当时诗人寓居于此。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苍劲中蕴藏一股郁抑之气,暗扣题目,交代背景,揭示战争把天伦之乐、甚至人间万事都破坏的现实。
B.颔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前后形成流水对,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对方的遭遇,宾主分明,寄寓遥深,一气流贯。
C.颈联虚实结合,实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虚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秋意更深,景象更觉怅然。
D.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收束全诗,“犹恐”二字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E.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但不像一般送别诗那样凄凄惨惨戚戚,诗人用笔苍劲,伸缩自如,感情激昂,可谓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
【小题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