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注)①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②公主琵琶:汉武帝时以汪都王刘建女细君公主嫁与乌孙国王昆莫,恐其途中烦闷,故令人弹琵琶以娱之。蒲桃:今作“葡萄”。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前三句先描写辛劳又单调的从军生活,又着意描写了边陲的恶劣环境,冷落凄凉。
B.三、四句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征夫与远嫁公主进行对比,突出了他们同样的幽怨之情。
C.诗歌七、八句中,两个“胡”字有意重复,“夜夜”“双双”又有意使用叠字,强化了情感。
D.九、十两句写玉门犹被遮断,行人追随将军拼命向前,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
E. 诗中写征夫之苦,不采用客观叙述角度,而采用第一人称,场景如在眼前,真切感人。
【小题2】本诗画线句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最后两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所抒之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加以比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4-26 03:01: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文

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诸孙也。六岁善辞章。麟德初,刘祥道表其材,对策高第。未及冠,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登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之功,赋诗见情。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救除名。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缣,即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九。

(选自辛文房《唐才子传》,有删改)

乙文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 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 “亦是老先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选自王定保《唐摭言》,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
B.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
C.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
D.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策,汉代试士,将设问写在简策上,应试者因其所问而作答,称为“对策”。后代也有以此取士。
B.及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会行冠礼,以示成年。故男子年满二十岁, 称为“及冠”。
C.左迁,降低官职。古代贵右贱左,因此将贬官称为“左迁”,将升官称为“右迁”。
D.衡庐,指衡山和庐山。两者都属于五岳,其他三岳分别为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和北岳恒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勃年少成名。他极有才华,六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就做了官,还被沛王征召做署府修撰。
B.王勃因文生祸。他因开玩笑写了一篇声讨英王斗鸡的檄文而被高宗嫌恶,定为死罪,因为父亲求情才免于死罪。
C.王勃探亲逢盛事。王父受王勃连累被降职,王勃去看望父亲时恰巧遇到滕王阁举行盛会,在会上写下《滕王阁序》。
D.王勃才情出众。甲文和乙文都记叙了王勃写《滕王阁序》的过程, 虽细节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王勃的非凡才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2)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孝伯,高平公顺从父弟也。父曾,少以郑氏《礼》、《左氏春秋》教授为业。郡三辟功曹,并不就。道武时,为赵郡太守,令行禁止。并州丁零数为山东害,知曾能得百姓死力,惮不入境。
孝伯少传父业,博综群言,美风仪,动有法度。从兄言之太武,征为中散,谓顺曰“真卿家千里驹也”。迁秘书奏事中散,转散骑侍郎、光禄大夫,赐爵魏昌子。委以军国机密,甚见亲宠,谋谟切秘,时人莫能知。迁北部尚书。以频从征伐规略之功,进爵寿光侯。
真君末,宋文帝闻车驾南伐,遣其弟太尉、江夏王义恭率众赴彭城。太武至彭城。宋徐州刺史武陵王骏遣人献酒二器、甘蔗百挺,并请骆驼。帝明旦遣孝伯至小市门,骏亦使其长史张畅对。孝伯曰:“主上有诏诏太尉、安北,可暂出门,欲与相见。今遣赐骆驼及貂裘杂物。”畅曰:“有诏之言,何得称之于此?”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孝伯风容闲雅,应答如流,畅及左右甚相嗟叹。帝大喜,进爵宣城公。
孝伯体度恢雅,明达政事,朝野贵贱:成推重之。景穆曾启太武,广征俊秀,帝曰:“朕有一孝伯,足理天下,何用多为?假复求访,此人辈亦何可得?”其见贵如此。或有言事者,孝伯恣其所陈,假有是非,终不抑折;及见帝,言其所长,初不隐人姓名,以为己善。故衣冠之士,服其雅正。自崔浩诛后,军国谋谟,成出孝伯。太武宠眷,有亚于浩,亦以宰辅遇之。卒之日,远近哀伤焉。孝伯美名,闻于遐迩。李彪使江南,齐武帝谓曰:“北有李孝伯,于卿远近?”其为远人所知若此。
节选自《北史·李孝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B.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C.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D.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指堂房亲属,从父年长于父者称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从伯即堂伯、从叔即堂叔。
B.《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C.“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即今天山东省所在区域,又称齐鲁。
D.“爵”即爵位,是一种表示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的尊号,多根据血缘亲疏或功劳大小授予,可世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孝伯少承父业,为官多有功勋。他少年时继承父业,博览群书;担任赵郡太守,丁零不敢入境骚扰,担任北部尚书,征战规划谋略有功。
B.李孝伯善于言辞,声名播于远近。李孝伯与张畅相见时应答如流,张畅及左右很是赞叹;李彪出使江南,齐武帝特意向他问起孝伯的才能。
C.李孝伯不隐人善,品行典雅方正。孝伯让人充分发表意见,即使说得不对,也不加指责;等见到皇帝,说起别人长处,他从不埋没别人姓名。
D.李孝伯深受赏识,执掌军国大权。太武帝夸赞说,有一个李孝伯,便足以治理天下;崔浩被杀后,李孝伯执掌政事,太武帝以宰辅之礼待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委以军国机密,甚见亲宠,谋谟切秘,时人莫能知。
(2)孝伯体度恢雅,明达政事,朝野贵贱,咸推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