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蒲剑①
(明)唐寅②
三尺青青太古阿③,舞风砟④破一川波。
长桥有影蛟龙惧,江水无声日夜磨。
两岸带烟生杀气,五更弹雨和渔歌。
秋来只恐西风恶,削破风棱⑤恨转多。
(注释)
①蒲剑:水草菖蒲叶子,其形似剑。②唐寅:明朝著名的画家、诗人。29岁中解元,因受考场舞弊牵连得为官,依靠卖画为生,生活贫困潦倒,54岁即病逝。③太古阿:古代“太阿”宝剑。④砟( zhǎ)破:穿破。⑤棱:指菖蒲叶的棱角。
【小题1】下列各项对这首诗判断错误的是()
A.这是一首咏物诗。
B.这是一首七言古诗
C.这首诗主要运用托物抒情手法。
D.诗的中间两联对仗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比喻,将蒲叶比作古代的太阿宝剑,突出蒲叶的宝贵。
B.颔联写长桥倒影似蛟龙,流水无声磨损蒲叶,渲染环境的险恶。
C.“两岸”、“五更”写时空变换,“烟”、“雨”写气候特点。
D.“恐”、“恨”以拟人修辞,表达诗人对宝剑的担忧怜惜之情。
【小题3】古人论诗云:“一篇全在尾句。”结合全篇,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赏析尾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6-22 11:01: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陈维崧
秋色冷并刀①,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②,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③。
【注释】①陈维崧(1625年—1682年)身经家国巨变之后,情怀激荡,于悲壮慷慨的史事最多感触,屡形于言。②并刀:古并州(山西北部)一带出产的刀具,以锋利著称。③三河年少客:指好气任侠之辈。三河谓河东、河内、河南,在河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一带。④豫让桥:晋国豫让行刺赵襄子时的藏身之处。
【小题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秋色本应所见,但作者着一“冷”字,化视觉为触觉,化有形为无形,新奇地描绘出秋色给人带来的冰冷刺骨之感。
B.风为“酸风”,可见天气之恶劣;“卷怒涛”,则描写出了寒风吹过江河湖海,大浪滔天,浪花飞溅的壮阔气势。
C.词的上阕一、二句,展现了北方深秋季节所特有的天气特征,渲染了萧瑟肃杀的气氛,并为人物的出场蓄势。
D.“并马三河年少客”,描写作者独自驰骋在盛产剑客侠士的古邢州之地,引出对活跃在古邢州的历史人物的追忆。
E. 在词的下阕中,作者对与燕赵相关的历史人物荆轲、高渐离、豫让都赋予了赞赏之情,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敬仰。
【小题2】“忆昨车声寒易水”一句是整篇词眼,请结合全诗赏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津字罗汉,少端谨。除侍御中散。津以身在禁密,不外交游,至宗族姻表罕相参候。司徒冯诞与津少结交友,而津见其贵宠,每恒退避,及相招命,多辞疾不往。后迁长水校尉,仍直阁。出除岐州刺史。有武功人赍绢三匹,去城十里,为贼所劫。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津乃下教,云有人着某色衣,乘某色马,在城东十里被杀,不知姓名,若有家人,可速收视。有一老母行哭而出,云是己子。于是遣骑追收,并绢俱获。自是阖境畏服。至于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于是官属感厉,莫有犯法者。延昌末,起为华州刺史。先是,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于是竞相劝厉,官调更胜。除定州刺史。初,津兄椿得罪此州,由赵略投书所致。及津至,略举家逃走。津乃下教慰喻,令其还业。于是阖州愧服,远近称之。孝昌中,北镇扰乱,侵逼旧京。时贼帅鲜于修礼、杜洛周残掠州境,孤城独立,在两寇之间。津修理战具,更营雉堞。又于城中去城十步,掘地至泉,广作地道,潜兵涌出,置炉铸铁,持以灌贼。贼遂相告曰:“不畏利槊坚城,唯畏杨公铁星。”津与贼帅元洪业等书喻之,并授铁券,许之爵位,令图贼帅毛普贤。洪业等感寤,复书云欲杀普贤,又云:“贼欲围城,正为取北人,城中所有北人,必须尽杀。”津以城内北人,虽是恶党,然掌握中物,未忍便杀,但收内子城,防禁而已。将吏无不感其仁恕。卒,谥曰孝穆。

(选自《北史·杨津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
B.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老/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
C.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
D.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宜阁,原为值勤殿阁,南北朝时为禁卫武官,侍卫在皇帝左右,负责其安全。
B.官调,是指官府按户征收的布、绢或绵等,与田租一起构成了国家的正式赋税。
C.雉堞,由女墙、垛墙和垛墙之间形成的垛口组成,作战时用于掩护守城的将士。
D.铁券,是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是我国古代皇帝颁赏赐给臣子的钱财和礼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津严于律己,为人端正谨慎。他因为身在禁密,所以不和外人交往,即使是宗族姻亲也少有往来;对已得贵宠的少时好友,亦尽量避而不见。
B.杨津治境有方,得到官民敬服。在岐州,他迅速破案,因此地方官吏不敢再为非作歹;在华州,他采取有力措施,解除百姓长期以来受到的欺压。
C.杨津宽厚仁慈,有君子的风范。赵略举报了他的兄长,他以德报怨,让赵略还家就业;对待城中的北镇乱党,他不忍心处死他们,而设法保全他们。
D.杨津善用谋略,平定地方叛乱。在定州受两军围困时,他开挖地道,巧设伏兵,设炉冶铁,持以灌敌;他又劝降洪业,有效地分化瓦解了敌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
(2)至于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