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池上早秋
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注)①唐宝历元年(825),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36岁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②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自己年迈体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诗题“早秋”,描绘了一幅秋水满池、碧波荡漾,又有荷花菱芰辉映的画面。
B.“早凉生北槛”突出了早秋的天气特点,因为栏杆本身不会生凉,而是天气已生凉意。
C.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情感,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D.尾联的“何必更愁悲”跟刘禹锡《秋词》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在格调上颇为相似。
【小题2】简要分析诗歌颈联的深刻含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7-17 03:28: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冷泉亭记

(唐)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②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③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作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籅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①矧(shěn):况且。
【小题1】我们高中阶段学习的白居易代表作是__________。
【小题2】填入第②段方框内的虚词应是(   )
A.也B.哉C.乎D.焉
【小题3】用“/”为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坐 而 玩 之 者 可 濯 足 于 床 下 卧 而 狎 之 者 可 垂 钓 于 枕 上
【小题4】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画线句作者写冷泉亭的方位,层层写来,由表及里,使人对冷泉亭的位置了然于胸。
B.第②段中描写亭周景色,作者采取了详略结合的写法。他先详写春景和夏景,然后略写作者身处其间的惬意与感受。
C.作者将景物描写同心理感受紧密结合,不仅反映了冷泉亭的自然美景,而且作者沉浸山水之中、逍遥而自适的雅士形象也跃然纸上。。
D.纵观全篇,其落足处均在一“情”字上。通篇寄情于景,即景抒情,情寓于景,景助情生。
【小题5】余杭郡只有五亭,而没有人再建造亭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