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题文)诗歌鉴赏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温庭筠早年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江淮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中的“小山”指的是“小山眉”,唐代女子好画“小山眉”,过了一夜眉黛深浅不匀,如山峰重叠之状。
B.词的第二句分别用“云”“雪”比喻香腮和鬓发,并以“欲度”状写鬓发的态势,把两种静态的物象贯串起来,将美人的绰约韵致写得栩栩如生。
C.三四两句的动作描写既照应了前两句中眉残鬓乱的肖像描写,又通过“懒”字和“迟”字,写出了主人公慵懒无绪之心情。
D.末两句写思妇所着之衣服,暗示了女主人公生活条件之优裕,也表现出她与爱人双飞双宿的喜悦与满足。
E.本诗主要采用了反衬、比兴等表现手法,借美人自喻身世,收到了言约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
(2)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结合文本与背景材料进行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5-03 01:18: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温庭筠:晚唐诗人,此诗为咏史诗。①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②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③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
B.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出使时的人事变换,流露出恍如隔世的感慨。“非甲帐”意指不是武帝时的甲帐,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
C.颔联像两幅图画。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
D.颈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调整时空顺序,“化板滞为跳脱”,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诗的动荡离合之美。
E. 尾联运用多种手法:借喻,用“茂陵”喻指去世的汉武帝;化用,“逝川”是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化用而出。
【小题2】诗题为“苏武庙”,但诗中实写苏武庙的文字并不多,而是大量运用虚写来呈现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过陈琳墓①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释):①陈琳墓: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为曹操所器重,其墓址在今江苏省邳州市。
【小题1】以下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头两句用充满仰慕、感慨的笔调领起全篇。“青史见遗文”,不仅点出陈琳以文章名世,而且寓含着歆慕尊崇的感情。
B.颔联中的“霸才”,是指陈琳。陈琳遇到曹操那样一位豁达大度、爱惜才士的主帅。而诗人自己的际遇,则与陈琳相反,作者运用对写的手法,曲折的表现了对陈琳际遇的欣羡。
C.颈联写墓前实景。年深日久,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铜雀台也只剩下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
D.尾联写文章无用,只能弃文就武,持剑从军,使人不胜感慨;而时代不同,今日从军,又焉知不是无所遇合,再历飘蓬。
E. 本诗突出的手法是对比,如青史垂名和书剑飘零的对比。诗歌文采斐然,寄托遥深,既凭吊陈琳,又自伤身世,堪称咏史佳作。
【小题2】《唐诗隽》说此诗“感怀寄意中,尽伤心语。”结合全诗,说说作者流露了哪些“伤心语”。请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