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定居草堂的第二年,即上元二年(761年)。②三城戍:岷山三城的堡垒,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三联皆对仗工整,不同于常见的中间两联对仗,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首联扣题中“望”字,视角由近及远:从终年积雪的岷山、重兵驻防的三城到清澈见底的锦江和横跨江面的万里桥。
C.颔联的“海内风尘”指战乱,切合首联的“三城戍”;“天涯涕泪”切合与离别相关的“万里桥”。
D.尾联最后点出深沉的忧虑: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赋役沉重,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E.此诗前三联写“野望”,由向内审视转为向外观察,尾联才指出由这一变化的原因,艺术结构上颇有控纵自如之妙。
(2)诗中蕴含着诗人哪些丰富的思想情感?请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8-25 01:05: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老莱衣”运用典故,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天伦之乐,在这干戈遍地的乱世,已很难找到。
B.“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事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何处访庭闱”一句探问,既表达出对韩十四探亲之途渺茫的担忧,又透露了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
D.“树影稀”中一个“稀”字借写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E.末句“犹恐”二字,传达出诗人对自己的勉励,激励自己虽然友人归乡了,但自己不能归乡,自己还要发奋努力。
(2)诗歌第三联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赏析其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