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许孜字季义,东阳吴宁人也。孝友恭让,敏而好学。年二十,师事预章太守会稽孔冲,受《诗》《书》《礼》《易》及《孝经》《论语》。学竟,还乡里。冲在郡丧亡,孜闻问尽哀,负担奔赴,送丧还会稽,蔬食执役,制服三年。俄而二亲没,柴毁骨立,杖而能起,建墓于县之东山,躬自负土,不受乡人之助。或愍孜羸惫,苦求来助,孜昼则不逆,夜便除之。①每一悲号,鸟兽翔集。孜以方营大功①,乃弃其妻,镇宿墓所,列植松柏亘五六里。时有鹿犯其松栽,孜悲叹曰:“鹿独不念我乎!”明日,忽见鹿为猛兽所杀,置于所犯栽下。孜怅惋不已,乃为作冢,埋于隧侧。猛兽即于孜前自扑而死,孜益叹息,又取埋之。自后树木滋茂,而无犯者。积二十余年,孜乃更娶妻,立宅墓次,烝烝朝夕,奉亡如存,鹰雉栖其梁,薝鹿与猛兽扰其庭圃,交颈同游,不相搏噬。
元康中,郡察孝廉,不起,巾褐终身。年八十余,卒于家。邑人号其居为孝顺里。咸康中,太守张虞上疏曰:“臣闻圣贤明训存乎举善,褒贬所兴,不远千载。谨案所领吴宁县物故人许孜,至性孝友,立节清峻,与物恭让,言行不贰。当其奉师,则在三②之义尽;及其丧亲,实古今之所难。咸称殊类致感,猛兽弭害。虽臣不及见,然备闻斯语,窃谓蔡顺、董黯无以过之。孜没积年,其子尚在,性行纯悫,今亦家于墓侧。臣以为孜之履操,世所希逮,宜标其令迹,甄其后嗣,以酬既往,以奖方来。②《阳秋传》曰:“‘善善及其子孙。’臣不达大体,请台量议。”疏奏,诏旌表门闾,蠲复④子孙。其子生亦有孝行,图孜像于堂,朝夕拜焉。
(选自《晋书》)
注:①大功:丧服名,五服之一,服丧期九个月。②在三:《国语·晋语一》:“‘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一事之,唯其所在,则致死焉。”后以“在三”为礼敬君、父、师的典故。③甄:造就。④蠲复:免除赋税或劳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竟,还乡里竟:完毕B.邑人号其居为孝顺里号:名称
C.与物恭让,言行不贰贰:背离D.臣以为孜之履操,世所希逮逮:赶得上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孜“至性孝友”的一组是(   )
①冲在郡丧亡,孜闻问尽哀 ②躬自负土,不受乡人之助
③立宅墓次,烝烝朝夕,奉亡如存④元康中,郡察孝廉,不起⑤孜没积年,其子尚在⑥疏奏,诏旌表门闾,蠲复子孙
A.①②③B.③⑤⑥C.①④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自己的老师去世后,许孜就带着行李前去奔丧,护送老师的灵柩回会稽,吃粗劣的食物,担任劳役,坚持服丧三年。
B.许孜在父母去世后因哀丧过度骨瘦如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在为父母建立坟墓时,却仍不接受乡人的帮助。
C.由于许孜的孝敬以及规范的驯养,那些栖息在他屋梁上的鹰和雉以及庭院中的鹿和猛兽都亲密共处,不互相斗咬。
D.咸康年间的一位太守张虞认为,自己尽管没有看到许孜的孝行连禽兽都打动了的场面,但至少认为蔡顺、董黯也不能超过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愍孜羸惫,苦求来助,孜昼则不逆,夜便除之。
(2)臣以为孜之履操,世所希逮,宜标其令迹,甄其后嗣,以酬既往,以奖方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03 05:34: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池,恢复旧境;离开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营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四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石鉴,字林伯,乐陵厌次人也。出自寒素,雅志公亮。仕魏,历尚书郎、侍御史、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多所纠正,皇帝惮之。出为并州刺史、假节、护匈奴中郎将。
武帝受禅,封堂阳子。入为司隶校尉,转尚书。时秦、凉为虏所败,遣鉴都督陇右诸军事,坐论功虚伪免官。后为镇南将军、豫州刺史,坐讨吴贼虚张首级。诏曰:“昔武牙将军田顺以诈增虏获自杀,诬罔败法,古今所疾。鉴备大臣,吾所取信。往事西事,公欺朝廷,以败为得,竟不推究。中间黜免未久,寻复授用,冀能补过,而乃与下同诈。所谓大臣,义得尔乎!有司奏是也,顾未忍耳。今遣归田里,终身不得复用,勿削爵土也。”久之,拜光禄勋,复为司隶校尉,稍加特进,迁右光禄大夫、开府,领司徒。前代三公册拜,皆设小会,所以崇宰辅之制也。自魏末已后,废不复行。至鉴,有诏令会,遂以为常。太康末,拜司空,领太子太傅。
武帝崩,鉴与中护军张劭监统山陵。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劭,骏甥也,便率所领催鉴速发,鉴以为不然,保持之,遣人密觇视亮,已别道还许昌,于是骏止,论者称之。山陵讫,封昌安县侯。
无康初,为太尉。年八十余,克壮慷慨,自遇若少年,时人美之。寻薨,谥曰元。
(选自《晋书·石鉴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B.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C.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D.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是
A.受禅,文中指接受禅让。在中国古代,皇帝把帝位让给别人称为禅让。
B.诏,帝王的命令或文告。有时也指上级下达的文书,是一种命令文体。
C.爵土,官爵和封地,古代分封给皇室贵族或有功之臣的名位和土地。
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鉴志高秉正,皇帝都忌惮他。石鉴出身于贫寒家庭,志趣高雅,对时政人事屡有纠正,皇帝都畏惧他,所以调遣他外出做官。
B.石鉴历任要职,其间多有反复。石鉴曾担任尚书左丞、尚书、右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尉等重要职务,其间也曾被降职甚至免职。
C.石鉴弄虚作假,很令朝廷失望。石鉴监督陇右军事时,因虚报战功被免官;后任镇南将军,又因虚报战绩被治罪,皇帝对他很失望。
D.石鉴做事稳重,受到人们称赞。张劭率兵催促石鉴赶快出兵讨伐汝南王司马亮,但石鉴按兵不动,只是派人监视,事后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武牙将军田顺以诈增虏获自杀,诬罔败法,古今所疾。
(2)自魏末已后,废不复行。至鉴,有诏令会,遂以为常。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戴若思,广陵人也。若思有风仪,性闲爽,少好游侠,不拘操行。遇陆机赴洛,船装甚盛,遂与其徒掠之。若思登岸,据胡床,指麾同旅,皆得其宜。机察见之,知非常人,在舫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器如此,乃复作劫邪!”若思感悟,因流涕,投剑就之。机与言,深加赏异,遂与定交焉。
若思后举孝廉,入洛,机荐之于赵王伦曰:“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年三十,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安穷乐志,无风尘之慕,砥节立行,有井渫之洁;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伦乃辟之,除沁水令,不就,遂往武陵省父。时同郡人潘京素有理鉴,名知人,其父遣若思就京与语,既而称若思有公辅之才。以讨贼有功,赐秣陵侯。帝为晋王,以为尚书。中兴建,为中护军,转护军将军、尚书仆射,皆辞不拜。发投刺王官千人为军吏,调扬州百姓家奴万人为兵配之,以散骑常侍王遐为军司,镇寿阳,与刘隗同出。帝亲幸其营,劳勉将士,临发祖饯,置酒赋诗。
若思至合肥,而王敦举兵,诏追若思还镇京都,进骠骑将军,与右卫将军郭逸夹道筑垒于大桁之北。寻而石头失守,若思与诸军攻石头,王师败绩。若思率麾下百余人赴宫受诏,与公卿百官于石头见敦。敦问若思曰:“前日之战有余力乎?”若思不谢而答曰:“岂敢有余,但力不足耳。”又曰:“吾此举动,天下以为如何?”若思曰:“见形者谓之逆,体诚者谓之忠。”敦笑曰:“卿可谓能言。”敦参军吕猗昔为台郎有刀笔才性尤奸谄若思为尚书恶其为人猗亦深憾焉。至是,乃说敦曰:“周顗、戴若思皆有高名,足以惑众,近者之言曾无愧色。公若不除,恐有再举之患,为将来之忧耳。”敦以为然,又素忌之,俄而遣邓岳、缪坦收若思而害之。若思素有重望,四海之士莫不痛惜焉。贼平,册赠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曰简。
(选自《晋书戴若思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敦参军吕猗为台郎/有刀笔才/性尤奸/谄若思/为尚书/恶其为人/猗亦深憾焉
B.敦参军吕猗为台郎/有刀笔/才性尤奸谄/若思为尚书/恶其为人/猗亦深憾焉/
C.敦参军吕猗为台郎/有刀笔/才性尤奸/谄若思/为尚书/恶其为人/猗亦深憾焉/
D.敦参军吕猗为台郎/有刀笔才/性尤奸谄/若思为尚书/恶其为人/猗亦深憾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通过举孝廉,在社会上形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與论和风尚。
B.爵,即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C.祖饯,古代出行时举行祭祀祖宗的仪式以求平安,称“祖”;摆酒宴送行称“饯”,即现在所说的饯行。《史记・荆轲》中有“既祖,取道”。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贵族、杰出的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进行评定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若思知错就改。他年轻时不拘节操行为,与他的同伙劫持了陆机的船只,在陆机的劝说下,幡然醒悟,痛改前非。
B.戴若思才华横溢。陆机把他比作清洁的井水、东南之遗宝、奇异的美玉;同郡人潘京找到他交谈,称赞其有公辅之オ。
C.戴若思深受器重。元帝征发千人担任军吏,调集万名土兵,委派他与散骑常侍王遐等人镇守寿阳,并亲自为他送行。
D.戴若思刚正不阿。面对叛臣王敦的质问,他不卑不亢;对奸臣吕猗,他厌恶有加,最终因此被害,深受有识之土敬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机察见之,知非常人,在舫屋上遥谓之曰:“卿オ器如此,乃复作劫邪!”
(2)敦以为然,又素忌之,俄而遣邓岳、缪坦收若思而害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顾众,字长始,吴郡吴人。父秘,交州刺史,有文武才干。众出后伯父,早终,事伯母以孝闻。及帝践阼,大将军王敦请为从事中郎。会诏除鄱阳太守,加广武将军。众径之鄱阳,不过敦,敦甚怪焉。及敦构逆,令众出军,众迟回不发。敦大怒,以军期召众还,诘之,声色甚厉。众不为动容,敦意渐释。时敦又怒宣城内史陆喈,众又辨明之。敦长史陆玩在坐,代众危惧,出谓众曰:“卿真所谓刚亦不吐,柔亦不茹,虽仲山甫何以加之!”
苏峻反,王师败绩,众还吴,潜图义举。吴中人士同时响应。峻遣将弘徽领甲卒五百,鼓行而前。众与顾飏、张悊要击徽,战于高莋,大破之,收其军实。众遣飏率诸军屯无锡。庾冰至,镇御亭,恐贼从海虞道入,众自往备之。而贼率张健、马流攻无锡,飏等大败,冰亦失守,健等遂据吴城。时贼党方锐,义军沮退,人咸劝众过浙江。众曰:“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临平人范明亦谓众曰:“此地险要,可以制寇,不可委也。”众乃以明为参军。明率宗党五百人,合诸军,凡四千人,复进讨健。健退于曲阿,留钱弘为吴令。军次路丘,即斩弘首。众进住吴城,遣督护朱祈等九军,与兰陵太守李闳共守庱亭。健遣马流、陶阳等往攻之。闳与祈等逆击,大破之,斩首二千余级。峻平,论功,众以承檄奋义,推功于谟,谟以众唱谋,非己之力,俱表相让,论者美之。咸康末,迁领军将军、扬州大中正,固让不拜。以母忧去职。穆帝即位,何充执政,复征众为领军,不起。服阕,乃就。以年老,上疏乞骸骨,诏书不许。迁尚书仆射。永和二年卒,时年七十三。
(摘自《晋书·卷七十六》)
【小题1】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
B.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
C.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
D.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践阼:皇帝登临皇位。唐孔颖达:“践,履也;阼,主人阶也。天子祭祀升阼阶……履主阶行事,故云践阼也。”
B.母忧: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C.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致仕”意思与之恰好相反。
D.永和:东晋穆帝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众小时候过继给伯父,伯父早死,他侍奉伯母以孝闻名。王敦请顾众做从事中郎,恰好有诏让顾众任鄱阳太守,他未与王敦见面即赴任,王敦很抱怨他。
B.及至王敦叛乱,命令顾众出兵接应,顾众迟疑徘徊不前。王敦大怒,以行军失期召回顾众,并加以责问指斥,声色十分严厉,顾众面不改色。
C.苏峻见东方义军起兵,就派弘徽领兵抵御。顾众率众在高莋大败弘徽,获取其物资,后命顾飏屯兵无锡,庾冰镇御亭,他自己则守海虞阻截苏峻军经此进攻。
D.苏峻之乱被平定,朝廷论功封赏,顾众以为蔡谟传檄兴兵讨贼,理应居首功,蔡谟以为顾众首倡义举,并非自己之力,二人都上表互相推让,想让议论者赞美他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峻遣将弘徽领甲卒五百,鼓行而前。众与顾飏、张悊要击徽,战于高莋,大破之,收其军实。
(2)众乃以明为参军。明率宗党五百人,合诸军,凡四千人,复进讨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苻洪字广世,略阳临渭氐人也。其先盖有扈之苗裔,世为西戎酋长。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父怀归,部落小帅。先是,陇右大雨,百姓苦之,谣曰:“雨若不止,洪水必起。”故因名曰洪。好施,多权略,骁武善骑射。

属永嘉之乱,乃散千金,召英杰之士访安危变通之术。宗人蒲光、蒲突遂推洪为盟主。刘曜僭号长安,光等逼洪归曜,拜率义侯。曜败,洪西保陇山。石季龙将攻上邽,洪又请降。季龙大悦,拜冠军将军,委以西方之事。季龙灭石生,洪说季龙宜徙关中豪杰及羌戎内实京师。季龙从之,以洪为龙骧将军、流人都督,处于枋头。累有战功,封西平郡公,其部下赐爵关内侯者二千余人,以洪为关内领侯将。冉闵言于季龙曰:“苻洪雄果,其诸子并非常才,宜密除之。”季龙待之愈厚。及石遵即位,闵又以为言,遵乃去洪都督,余如前。洪怨之,乃遣使降晋。后石鉴杀遵,所在兵起,洪有众十余万。

永和六年,帝以洪为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广川郡公。时有说洪称尊号者,洪亦以谶文有“草付应王”,又其孙坚背有“草付”字,遂改姓苻氏,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洪谓博士胡文曰:“孤率众十万,居形胜之地,冉闵、慕容隽可指辰而殄,姚襄父子克之在吾数中,孤取天下,有易于汉祖。”初,季龙以麻秋镇枹罕,冉闵之乱,秋归邺,洪使子雄击而获之,以秋为军师将军。秋说洪西都长安,洪深然之。既而秋因宴鸩洪,将并其众,子健收而斩之。洪将死,谓健曰:“所以未入关者,言中州可指时而定。今见困竖子,中原非汝兄弟所能办。关中形胜,吾亡后便可鼓行而西。”言终而死,年六十六。

(选自《晋书》载记第二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
B.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
C.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
D.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出生三个月时取名定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对别人通常称字来表示尊敬。
B.爵,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不尽相同。
C.拜,我国古代社会授予某人官职为“拜”,例如《张衡传》中的“公车特征拜郎中”等。
D.孤,古代帝王的自谦之词,是“小国之君”的意思,类似的词语还有朕、寡人、不谷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苻洪出身名门。苻洪的祖先世代担任西戎酋长,他的父亲是部落的小帅;永嘉年间,苻洪被族人推举为盟主。
B.苻洪机智多谋。苻洪先后被迫归附刘曜、石季龙,深得他们的信任;他建议石季龙充实京都.因此更受厚待。
C.苻洪骁勇善战。苻洪屡立战功,两千多部下被赐予爵位;冉闵嫉妒苻洪的才能,对石季龙、石遵进言除掉他。
D.苻洪为人宽容。冉闵叛乱时,麻秋被俘,苻洪授予他官职,并且肯定了麻秋定都长安的建议,但终为其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永嘉之乱,乃散千金,召英杰之士访安危变通之术。
(2)所以未入关者,言中州可指时而定。今见困竖子,中原非汝兄弟所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