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湛,处冲,司徒浑之弟也。少有识度。身长七尺八寸,龙颡大鼻,少言语。初有隐德,人莫能知,兄弟宗族皆以为痴,其父昶独异焉。遭父丧,居于墓次。服阕,阖门守静,不交当世,冲素简淡,器量隤然,有公辅之望。
兄子济轻之,所食方丈盈前,不以及湛。湛命取菜蔬,对而食之。济尝诣湛,见床头有《周易》,问曰:“叔父何用此为?”湛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济请言之湛因剖析玄理微妙有奇趣皆济所未闻也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栗然,心形俱肃。遂留连弥日累夜,自视缺然,乃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之罪也。”既而辞去,湛送至门。
济有从马绝难乘,济问湛曰:“叔颇好骑不?”湛曰:“亦好之。”因骑此马,姿容既妙,回策如萦,善骑者无以过之。又济所乘马,甚爱之,湛曰:“此马虽快,然力薄不堪苦行。近见督邮马当胜,但刍秣不至耳。”济试养之,而与己马等。湛又曰:“此马任重方知之,平路无以别也。”于是当蚁封内试之,济马果踬,而督邮马如常。济益叹,还白其父,曰:“济始得一叔,乃济以上人也。”武帝亦以湛为痴,每见济,辄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及是,帝又问如初,济曰:“臣叔殊不痴。”因称其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湛闻曰:“欲处我于季孟之间乎?”
湛少仕历秦王文学、太子洗马、尚书郎、太子中庶子,为汝南内史。元康五年卒,年四十七。子承嗣。
(选自《晋书》卷七十五)
(注)①隤(tuí)然,柔顺随和的样子。②蚁封: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③山涛、魏舒:均为西晋文学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济请言之/湛因剖析玄理/微妙有奇/趣皆济所未闻也/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
B.济请言之湛/因剖析玄理/微妙有奇趣/皆济所未闻也/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来
C.济请言之/湛因剖析玄理/微妙有奇趣/皆济所未闻也/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
D.济请言之湛/因剖析/玄理微妙/有奇趣/皆济所未闻也/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又称表字,是古代男子20岁举行加冠仪式后取的,自称用字表示谦虚;称人用名表示尊敬。
B.服阕,守丧期满除服。父母逝世后,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都要守孝三年,期满脱下孝服。
C.尚书郎,官名,初从尚书台令史中选拨,后从孝廉中选取。入台第二年即为尚书郎。
D.出,京官外调之意,属于官职变化的专用词。与“出”相对的“入”,则是指地方官到京城任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初,王济瞧不起王湛这个叔叔,吃饭时不把佳肴放到王湛面前,而王湛从容地面对。
B.才气高超豪迈的王济对王湛产生了恭敬之情,源于叔叔剖析玄理微妙而有奇趣。
C.王济感叹自己三十来年不知道家中有叔叔这样的名士,愧疚之余,送走了王湛。
D.王湛其实并不痴傻,他善于相马又是一名骑马高手,而且对深奥的《周易》很有研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济益叹,还白其父,曰:“济始得一叔,乃济以上人也。”
(2)及是,帝又问如初,济曰:“臣叔殊不痴。”因称其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7-08 12:06: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①,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补陈留太守。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媪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拜司空。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俄转司徒。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冲虽位阶台辅,而不预世事。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

及魏帝告禅,使冲奉策。武帝践祚,拜太傅,进爵为公,顷之,司隶李憙、中丞侯史光奏冲及何曾、荀顗等各以疾病,俱应免官。帝不许。冲遂不视事,表乞骸骨。优诏不许,遣使申喻。冲固辞,上貂蝉印绶,诏又不许。泰始六年,诏曰:“昔汉祖以如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②勋,藩翼王室者也。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郎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顗各尚德依仁,明允笃诚,翼亮先皇,光济帝业。故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兼文武,忠肃居正,甚嘉之。”

九年,冲又抗表致仕。明年薨。帝于朝堂发哀,追赠太傅,赐秘器,朝服,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谥曰成。

(节选自《晋书·郑冲传》)

(注)①搜:寻找。扬:选拔、举荐。侧:同“仄”。侧陋:隐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②庸:古同“佣”,雇佣,任用。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B.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C.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D.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指从京城调出,到地方为官。文中郑冲由京官尚书郎补任地方官陈留太守。
B.朕,我,我的。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后自秦始皇起,用为皇帝自称。
C.致仕,指古代官员自请加职或升职。
D.秘器,指棺木。郑冲去世时,武帝为了表示对郑冲的恩宠,赐给他棺木以安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冲注重修养,作风朴素。任陈留太守时,他把儒雅作为自己追求的道德境界,任职不求美名,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营私产,世人因此看重他。
B.郑冲洁身自好,受人尊重,做太保时,级别虽已和宰相相同,但他从来不参与世俗的事务;贾充、羊祜等人制定礼仪、法律制度,都是先求教于他。
C.郑冲是武帝的心腹之臣。在李憙、史光等人以疾病为由奏请免去郑冲等人的官职时,武帝依然对郑冲坚信不疑,并一次次地驳回他的辞职申请。
D.郑冲受到皇帝的称赞,皇帝通过赞美汉高祖刘邦的知人善任,回顾祖辈君臣的通力协作,进而夸赞了郑冲等人的勋劳,并间接表达了赏识之意。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
(2)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

同类题2

阅读下列古文,完成小题:
陶侃①,字士行,本鄱阳人也。早孤贫,吴平,徙家庐江之寻阳。鄱阳孝廉范逵至,过存侃,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以易酒肴,乐饮极欢。及逵去,侃追送百余里。逵曰:“卿欲仕郡乎?”侃曰:“欲之,困于无津耳。”逵过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寒雨雪诸属吏皆难之侃独请行人咸服其义
迁龙骧将军、武昌太守。时天下饥荒,山夷多断江劫掠。侃令诸将诈作商船以诱之。劫果至,生获数人。自是水陆肃清,流亡者归之盈路,侃竭资振给焉。又立夷市于郡东,大收其利。时周颚为荆州刺史,先镇浔水城,贼掠其丁口。侃使部将朱伺救之,贼退保泠口。侃谓诸将曰:“此贼必更步向武昌,吾宜还城,昼夜三日行可至。卿等谁能忍饥斗邪?”部将吴寄曰:“寄欲十日忍饥,昼当击贼,夜分捕鱼,足以相济。”侃曰:“卿健将也。”贼果增兵来攻,侃使朱伺等逆击,大破之,获其辎重,杀伤甚众。
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②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
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终日敛膝危坐,阃外③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无使生无益于时,死无识于后!”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樗蒲④之具,悉投之于江。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贼人稻!”命鞭扑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岁岁丰登
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⑤,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钉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侃尝出临津就船,明日,卒于樊溪,时年七十六。帝诏谥曰桓,且祀以太牢。
(节选自《晋书·陶侃传》) 
【注】①陶侃:东晋时期名将,其曾孙为东晋末年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
②甓(pì):砖。  ③阃(kǔn)外:统兵在外。 ④樗蒲:赌博器皿。⑤正会,元旦集会
【小题1】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寒雨雪/诸属吏皆难之侃/独请行人/咸服其义
B.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寒雨雪/诸属吏皆难之侃/独请行/人咸服其义
C.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寒雨雪/诸属吏皆难之/侃独请行/人咸服其义
D.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寒雨雪/诸属吏皆难之/侃独请/行人咸服其义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孤贫”中的“孤”指年幼而死了父亲,而“独”则是指年老而无子。
B.“领枞阳令”中的“领”表示暂代官职,表示这一意义的词语还有“署”和“权”。
C.“贼掠其丁口”中的“丁口”即人口。古代称成年男子为丁,女子和未成年男子为口。
D.“帝诏谥曰桓”中的“谥”指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侃重情重义。虽家境贫寒,但他和母亲一起倾力热情招待来客。他还不顾天气寒冷,雨雪交加,前去迎接医生,以报答庐江太守张夔的重用之恩。
B.陶侃很有计谋。山夷县多发生强盗拦江打劫船只事件,陶侃命令众将假称商船来引诱强盗,强盗果然上当,多人被活捉。
C.陶侃磨砺志向、勤勉努力。他在州府无政事时,就早上将上百块砖搬到书房外,晚上再搬回来。有人问他原因,他说他正致力于收复中原。
D.陶侃劝勉人们要珍惜时光。看到部下因闲聊玩乐而荒废了正事,他就让人拿走酒器和赌博的器皿,并全都投到江里。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贼人稻!”命鞭扑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岁岁丰登。
(2)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习凿齿,字彦威。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
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星人曰:“无忧虞,至五十年外不论耳。”温不悦,乃止。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木耳。”凿齿问其故,星人曰:“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凿齿曰:“君几误死!君尝闻干知星宿有不覆之义乎?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时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既还,温问:“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见。”以此大忤温旨,左迁户曹参军。时有桑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凿齿曰:“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
是时温觊觎非望,凿齿在郡,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汉光武,终于晋愍帝。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节选自《晋书·习凿齿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B.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C.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D.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职官名,为汉代以来通用的官名,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只在地方郡、县官府设有此官,中央不设。
B.棺,棺材,常见以木、铜、石等物料制造,分内棺和外椁,棺:装殓尸体的器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
C.星宿,古代天文术语。文中指星象,指星体的明暗、位置等现象,迷信的人借观察星象,推测人事的吉凶。
D.荆州,九州之一,九州,传说我国上古时期有冀州、兖州、扬州、徐州等九大行政区,后用作中国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凿齿才干突出,很受赏识。他从小立志,博学多闻,文笔好;他妙答释道安,被人称好;他被袁乔器重,得到桓温的优厚待遇。
B.习凿齿思维敏捷,机智过人。桓温向占星人咨询后送给占星人钱物,占星人访问习凿齿请求他帮忙,习凿齿点拨后救了占星人。
C.习凿齿恪尽职守,忠于朝廷。他在桓温手下,常常担任要职,办事有成效,后来他居住郡里时,撰述《汉晋春秋》来劝谏桓温。
D.习凿齿评论别人,实事求是。他评价简文帝用语是“生平所未见”,桓温认为其忤逆了皇上,但合自己的意愿,把他官职升迁了。
【小题4】把文中这些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
(2)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习凿齿字彦威。凿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

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星人日:“无忧虞,至五十年外不论耳。”温不悦,乃止。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口:“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木耳。”凿齿问其故,星人口:“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凿齿口:“君几误死!君尝闻干知星宿有不覆之义乎?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日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时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既还,温问:“相王何似?”答口:“生平所未见。”以此大忤温旨,左迁户曹参军。时有桑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道安口:“弥天释道安。”凿齿日:“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

是时温觊觎非望,凿齿在郡,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汉光武,终于晋愍帝。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节选自《晋书·习凿齿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B.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C.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D.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汉代开始推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形式,指的是中央官署的行政长官或地方政府的官员任用署员,可以自行征聘,然后再向朝廷推荐。
B.主簿,官名,魏晋时为将帅重臣的主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只在地方郡,县官府设有此官,中央不设。
C.棺,棺材,常见以木,铜、石等物料制造,分内棺和外椁。棺,装殓尸体的器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
D.星宿,古代天文术语。文中指星象,指星体的明暗,位置等现象,迷信的人借观察星象,推测人事的吉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凿齿才干突出,很受赏识。他从小立志,博学多闻,文笔好;他妙答释道安,被人称好;他被袁乔器重,得到桓温的优厚待遇。
B.习凿齿思维敏捷,机智过人。桓温向占星人咨询后送给占星人钱物,占星人访问习凿齿请求他帮忙,习凿齿点拨后救了占星人。
C.习凿齿恪尽职守,忠于朝廷。他在桓温手下常常担任要职,办事有成效,后来他居住郡里时,撰述《汉晋春秋》来劝谏桓温。
D.习凿齿评论别人实事求是。他评价简文帝用语是“生平所未见”,桓温认为其忤逆了皇上,但合自己的意愿,把他官职升迁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
(2)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谷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始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颜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经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宫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且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进行惮焉。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遂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千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实,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
B.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
C.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
D.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家,有“兴家立业,成名发迹”的意思,也有“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的意思,文中用后一种意思,义同“起复”。
B.尚书,尚书省下辖六部中各部的最髙长官叫尚书,其副职叫侍郎,分左右。文中的尚书左仆射是尚书省中尚书令的副手。
C.外戚,封建时代帝王的母族、妻族被称为外戚。和宦官干政一样,外戚专权是封建时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痼疾之一。
D.行在所,又称行在。东汉文学家蔡邕说天子自谓所居曰‘行在所’。”本文中用来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子孝谨,才能出众。嵇绍侍奉母亲非常孝顺恭谨;与郤缺一样贤能,山涛向武帝推荐他担任秘书丞,于是武帝就发诏书征召他。
B.嵇绍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嵇绍拒绝与凭外戚身份受宠的贾谧交往;广陵公陈准死后,嵇绍又据理反对给予陈准不合实情的谥号。
C.嵇绍于公于私都敢于直言。对大兴土木营建宫室的齐王冏,嵇绍敢于上书劝谏;对在宴会时要他操琴为欢的要求,嵇绍也据理拒绝。
D.嵇绍忠于君王,英勇无畏。朝廷北征大败于荡阴,在百官及侍卫纷纷溃散时,只有嵇绍挺身捍卫皇帝,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
(2)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