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庾亮,字元规,明穆皇后之兄也。亮美姿容,善谈论,性好《》《》,风格峻整,动由礼节。年十六,东海王越为掾,不就,随父在会稽,嶷然自守。时人皆惮其方俨,莫敢造之。
元帝为镇东时,闻其名,辟西曹掾、及引见,风情都雅,过于所望,甚器重之。累迁给事中、黄门侍郎、散骑常侍,转护军将军。
及帝疾笃,不欲见人,群臣无得进者,抚军将军南顿王宗右卫将军虞胤等素被亲爱与西阳王羕将有异谋亮直入卧内见帝流涕不自胜。既而正色陈羕与宗等谋废大臣,规共辅政,社稷安否,将在今日,辞旨切至。帝深感悟,引亮升御座,遂与司徒王导受遗诏辅幼主。加亮给事中,徙中书令。太后临朝,政事一决于亮。
先是,王导辅政,以宽和得众,亮任法裁物,颇以此失人心。会南顿王宗复谋废执政,亮杀宗而废宗兄羕。宗,帝室近属,羕,国族元老,又先帝保傅,天下咸以亮翦削宗室
后将军郭默据湓口以叛,亮表求亲征,于是以本官加征讨都督,率将军路永、毛宝等步骑二万,会太尉陶侃俱讨破之。亮还芜湖,不受爵赏。侃移书曰:“夫赏罚黜陟,国之大信,窃怪矫然,独为君子。”亮曰:“元帅指捻,武臣效命,亮何功之有!”遂苦辞不受。进号镇西将军,又固让。
亮有开复中原之谋,乃解豫州授辅国将军毛宝,使与西阳太守樊峻精兵一万,俱戍邾城。会寇陷邾城,毛宝赴水而死。亮陈谢,自贬三等,行安西将军。有诏复位。寻拜司空,余官如故,固让不拜。
亮自邾城陷没,忧慨发疾。会王导薨,亮为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又固辞,帝许之。咸康六年薨,时年五十二。追赠太尉,谥曰文康。
(节选自《晋书•庾亮传》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抚军将军/南顿王宗/右卫将军虞胤等/素被亲/爱与西阳王羕将有异谋/亮直入卧内见帝流涕不自胜/
B.抚军将军/南顿王宗/右卫将军虞胤等/素被亲爱/与西阳王羕将有异谋/亮直入/卧内见帝流涕/不自胜/
C.抚军将军/南顿王宗/右卫将军虞胤等/素被亲爱/与西阳王羕将有异谋/亮直入卧内见帝/流涕不自胜
D.抚军将军/南顿王宗/右卫将军虞胤等/素被亲/爱与西阳王羕将有异谋/亮直入/卧内见帝流涕/不自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老》指的是诸子百家中道家学派的代表作品《庄子》和《老子》。就成书的年代而言,《老子》要早于《庄子》。
B.保傅,古代辅导天子和诸侯子弟的官员,统称为保傅。又为辅弼国君的重臣,有太保、太傅等。汉以后为荣称。常为大官的加衔。
C.宗室,特指与君主同宗族之人,也就是皇族。南顿王宗、西阳王羕都是晋朝皇室宗亲,分别叫司马宗、司马羕。
D.“辟”和“征”,是中国汉魏晋时期通过考试录用人才的一种制度。意义有些接近,常连用为“征辟”,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庾亮十六岁时拒绝了东海王越的征召,跟随父亲在会稽生话,谨慎地守护着自己的领地,严肃恭敬,没有人敢去打扰他。
B.皇帝在临终前被庾亮的一番话打动,意识到朝廷的危机,诏令庚亮和王导一同辅助幼主,太后把持朝政时,政事全都交给庾亮决断。
C.郭默叛乱时,庾亮上表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出征,庚亮自己担任征讨都督,同其他将领合力平定了叛乱,但他拒绝了给他的奖赏。
D.庾亮调兵遣将守卫邾城,但邾城仍被贼寇攻占。这让庾亮很是自责,忧郁得病,并拒绝了朝廷授予他司空、司徒等新的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引见,风情都雅,过于所望,甚器重之。
(2)亮曰:“元帅指捻,武臣效命,亮何功之有!”遂苦辞不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24 10:16: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宁氏起宅,相宅者云:“当出贵甥。”外祖母以魏氏甥小而慧,意谓应之。舒曰:“当为外氏成此宅相。”久乃别居。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从叔父吏部郎衡,有名当世,亦不之知,使守水碓,每叹曰:“舒堪数百户长,我愿毕矣!”舒亦不以介意。不修常人之节,不为皎历之事,每欲容才长物,终不显人之短。性好骑射,著韦衣,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年四十余,郡上计掾察孝廉。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于是自课,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入为尚书郎。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舒曰:“吾即其人也。”襆被而出。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累迁后将军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而已。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毓初不知其善射。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毓叹而谢曰:“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岂一事哉!”转相国参军,封剧阳子。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文帝深器重之,每朝会坐罢,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迁宜阳、荥阳二郡太守,甚有声称。为冀州刺史,在州三年,以简惠称。武帝以舒清素特赐绢百匹。迁尚书,以公事当免官,诏以赎论。山涛薨,以舒领司徒。舒有威重德望,禄赐散之九族,家无余财。陈留周震累为诸府所辟,辟书既下,公辄丧亡,佥号震为杀公掾,莫有辟者。舒乃命之,而竟无患,识者以此称其命达。以年老,每称疾逊位。舒为事必先行而后言,逊位之际,莫有知者。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太熙元年薨,时年八十二。帝甚伤悼,赗赙优厚,谥曰康。

(节选自《晋书·魏舒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
B.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
C.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
D.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B.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尚书令始于西汉,最初由宦官担任,掌文书及群臣章奏;魏晋以后,事实上即为宰相之任。
C.“九族”的说法与封建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关,封建社会实行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
D.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舒外表愚钝,不修常礼。他年少时不被亲友看重,只有太原王乂了解他,常常在他匮乏时赈济他,他坦然接受而不推辞。
B.魏舒为人坦诚,终被重用。郡中上计掾访察孝廉,他百天自学经籍而通过了答策,做了尚书郎,后又任职长史、太守、刺史等。
C.魏舒技艺精湛,一鸣惊人。他任钟毓的长史时,钟毓因与属下比赛射箭人数不足而让他凑数,他发箭无不射中,满座震惊。
D.魏舒简政爱民,不信邪说。他任冀州刺史时,施政宽大仁惠,取得了很好的声望;后因大胆任用“杀公掾”周震而生病让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
(2)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虞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人。喜少立操行,博学好古。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元帝初镇江左,上疏荐喜。怀帝即位,公车征拜博士,不就。喜邑人贺循为司空,先达贵显,每诣喜,信宿忘归,自云不能测也。
太宁中,与临海任旭俱以博士征,不就。复下诏曰:“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临海任旭、会稽虞喜并洁静其操,岁寒不移,研精坟典,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喜辞疾不赴。咸和末,诏公卿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太常华恒举喜为贤良。会国有军事,不行。咸康初,内史何充上疏曰:“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伏见前贤良虞喜天挺贞素,高尚邈世,束脩立德,皓首不倦,加以傍综广深,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
及之勤,处静味道无风尘之志,高枕柴门,怡然自足。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疏奏,诏曰:“寻阳翟汤、会稽虞喜并守道清贞,不营世务,耽学高尚,操拟古人。往虽征命而不降屈,岂素丝难染而搜引礼怠乎!政道须贤,宜纳诸廊庙,其并以散骑常侍征之。”又不起。
永和初,有司奏称十月殷祭,京兆府君当迁祧室,征西、豫章、颍川三府君初毁主,内外博议不能决。时喜在会稽,朝廷遣就喜谘访焉。其见重如此。
喜专心经传,兼览谶纬,乃著《安天论》以难浑、盖,又释《毛诗略》,注《孝经》,为《志林》三十篇。凡所注述数十万言,行于世。年七十六卒,无子。
(节选自《晋书·虞喜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
B.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
C.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
D.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左,古人在地理上以南为左,江左也叫江南;以西为右,所以江西可以称江右。
B.坟典,即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其中《三坟》指伏羲八卦、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等三部书。
C.十乱,出自“予(周武王)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原指十个辅佐周武王治国平定叛乱的大臣,后泛指辅佐帝王的有才能的人。
D.《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指出“孝”是诸德之本,国君用孝治理国家,臣民以孝立身理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喜年少时就树立德行,博览群书,为人称道。同乡贺循说他高深莫测,太常华恒举荐他为贤良,内史何充也称赞他天资卓越。
B.虞喜操守高洁,嫉恶如仇。东晋的历任皇帝都曾要征召他委以重任,他都没有赴任,就是因为他对当时晋朝的黑暗统治不满。
C.虞喜贞纯朴实,治学勤勉。他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德行,直至年老也不厌倦,他的勤奋也没有人比得上,可以与古代贤人媲美。
D.虞喜专心钻研经传,著书立说。他撰写《安天论》《志林》,又解释了《毛诗略》和《孝经》,著述共有数十万字,流行于当世。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
(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选自课本《张衡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鲲之子也。幼有至性。七岁丧兄,哀恸过礼,亲戚异之。八岁,神悟夙成。鲲尝携之送客,或曰:“此儿一生之颜回也。”尚应声答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席宾莫不叹异。十余岁,遭父,丹杨尹温峤吊之,尚号咷极哀。既而收涕告诉,举止有异常童,峤甚奇之。及长,开率颖秀,辨悟绝伦,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好衣刺文袴,诸父责之,因而自改,遂知名。善音乐博综众艺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掾袭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谓曰:“闻君能作《鸲鹆舞》,一坐倾想,宁有此理不?”尚曰:“佳。”便著衣帻而舞。导令坐者抚掌击节,尚俯仰在中,傍若无人,其率诣如此。迁会稽王友,入补给事黄门侍郎,出为建武将军、历阳太守。时安西将军庾翼镇武昌,尚数诣翼谘谋军事。尝与翼共射,翼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尚应声中之,翼即以其副鼓吹给之。尚为政清简,始到官,郡府以布四十匹为尚造乌布帐。尚坏之,以为军士襦袴。建元二年,诏曰:“尚往以戎戍事要,故辍黄散,以授军旅。所处险要,宜崇其威望。今以为南中郎将,余官如故。”会庾冰薨,复以本号督豫州四郡,领江州刺史。俄而复转西中郎将、督杨州之六郡诸军事、豫州刺史、假节,镇历阳。大司马桓温欲有事中原,使尚率众向寿春,进号安西将军。初,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尉。时康献皇后临朝,即尚之甥也,特令降号为建威将军。
(节选自《晋书·卷七十九·列传第四十九》,有删改)
(注释)①黄散:黄门侍郎与散骑常侍的合称。这里指黄门侍郎一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善音乐/博综众/艺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掾/袭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
B.善音乐/博综众艺/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掾/袭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
C.善音乐/博综众艺/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掾/袭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
D.善音乐/博综众/艺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掾/袭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戚,“亲”指旅内,“戚”言族外。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关系的人,泛指内外亲属。
B.忧,让人发愁的事,文中指谢尚父亲病重。
C.会稽,古地名,绍兴别称,因绍兴会稽山得名。王羲之曾于会稽山阴兰亭宴集。
D.廷尉,官名,管理天下刑狱,根据诏令,可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或大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尚言行不俗,深得长者看重。他十余岁时,父亲去世,温峤前来吊唁,谢尚号啕大哭,哀伤至极,然后便擦干眼泪诉说经过,温峤十分看重他。
B.谢尚讲求穿着,但能接受规劝。他在服饰方面非常讲究,如喜欢穿绣有花纹的衣裤,长辈们指出他这种做法不妥,他就改掉了这一嗜好,由此显名。
C.谢尚善于舞蹈,箭法不让他人。他曾当众跳起《鸲鹆舞》,令众人击节赞赏;在安西将军庾翼帐下时,与庾翼共同射箭,随着庾翼激将声落,一箭中的。
D.谢尚面对降敌,缺乏笼络安抚。苻健部将张遇本已投降谢尚,可谢尚没有安抚张遇,致使张遇一怒之下,据城反叛,谢尚再去征讨,结果吃了败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开率颖秀,辨悟绝伦,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
(2)尚往以戎戍事要,故辍黄散,以授军旅。所处险要,宜崇其威望。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方,河间人也。世贫贱,以材勇得幸于河间王颙,累迁兼振武将军。方在洛既久,兵士暴掠,发哀献皇女墓。军人喧喧,无复留意,议欲西迁,尚匿其迹,欲须天子出,因劫移都。乃请帝谒庙,帝不许。方遂悉兵入殿迎帝,帝见兵至,避之于竹林中,军人引帝出,方于马上稽首曰:胡贼纵逸,宿卫单少,陛下今日幸臣垒,臣当捍御寇难,致死无二。于是军人便乱入宫门,争割流苏武帐而为马鞯。方奉帝至弘农,颙遣司马周弼报方,欲废太弟,方以为不可。帝至长安,以方为中领军、录尚书事,领京兆太守。

时豫州刺史刘乔称颍川太守刘舆迫胁范阳王虓距逆诏命,及东海王越等起兵于山东,颙乃遣方率步骑十万往讨之。方兵霸上,而刘乔为虓等所破。颙闻乔败,大惧,将罢兵,恐方不从,迟疑未决。

初,方从山东来,甚微贱,长安富人郅辅厚相供给。及贵,以辅为帐下督,甚之。颙参军毕垣,河间冠族,为方所侮,忿而说颙曰:张方久屯霸上,闻山东贼盛,盘桓不进,宜防其未萌。其亲信郅辅具知其谋矣。而缪播等先亦之,颙因使召辅,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垣曰:“王若问卿,但言尔尔。不然,必不免祸。”辅既入,颙问之曰:“张方反,卿知之乎? ”辅曰:“尔。”颙曰:“遣卿取之可乎? ”又曰:“尔。”颙于是使辅送书于方,因令杀之。辅既昵于方,持刀而入,守门者不疑,因火下发函,便斩方头。颙以辅为安定太守。

初,缪播等议斩方,送首与越,冀东军可罢。及闻方死,更争入关,颙颇恨之,又使人杀辅。

(节选自《晋书卷六十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遂悉兵入殿迎帝 引:带领
B.方兵霸上 屯:驻扎
C.以辅为帐下督,甚之   昵:亲近
D.而缪播等先亦之 构:虚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稽首”是古代最隆重的一种跪拜礼,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稽首是指臣拜君,顿首指国君回礼臣下,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B.“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按例须拜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
C.“檄”又称檄文,古代写在竹木简等上面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后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D.“太守”又称郡守,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官职,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方出身卑贱却很有才能。因为勇猛善战而为当时的河间王司马颙所器重,多次升任兼振武将军,后被任命为京兆太守。
B.张方做事非常有主见。他看到军士横行抢掠,就不想留在洛阳,但他没有告诉皇帝,而是趁惠帝祭拜祖庙时挟持他迁都到了长安。
C.张方受奸人挑拨诬陷而被杀。张方曾欺辱毕垣,因此被他怀恨在心,毕垣暗中撺掇郅辅在司马颙面前承认张方谋反,最终郅辅也被杀害。
D.张方交友不慎轻信于人。张方与郅辅一向亲密无间,当司马颙派郅辅去杀张方时,张方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就被郅辅杀害了。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胡贼纵逸,宿卫单少,陛下今日幸臣垒,臣当捍御寇难,致死无二。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荀崧,字景猷,颍川临颍人,魏太尉彧之玄孙也。父頵,羽林右监、安陵乡侯,与王济、何劭为拜亲之友。崧志操清纯,雅好文学。龆龀时,族曾祖顗见而奇之,以为必兴頵门。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名理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其为名流所赏如此。泰始中,诏以崧代兄袭父爵,补濮阳王允文学。与王敦、顾荣、陆机等友善,赵王伦引为相国参军。王弥入洛,崧与百官奔于密,未至而母亡。贼追将及,同旅散走,崧被发从车,守丧号泣。贼至,弃其母尸于地,夺车而去。崧被四创,气绝,至夜方苏。葬母于密山。服阕,族父籓(藩)承制,以崧监江北军事、南中郎将、后将军、假节、襄城太守。元帝践阼,征拜尚书仆射,使崧与协共定中兴礼仪。从弟馗早亡,二息序、廞,年各数岁,崧迎与共居,恩同其子。太尉、临淮公荀顗国胤废绝,朝庭以崧属近,欲以崧子袭封。崧哀序孤微,乃让封与序,论者称焉。太宁初,加散骑常侍,后领太子太傅。以平王敦功,更封平乐伯。坐使威仪为猛兽所食,免职。后拜金紫光禄大夫、录尚书事,散骑常侍如故。迁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如故。又领秘书监,给亲兵百二十人。年虽衰老,而孜孜典籍,世以此嘉之。苏峻之役,崧与王导、陆晔共登御床拥卫帝,及帝被逼幸石头,崧亦侍从不离帝侧。贼平,帝幸温峤舟,崧时年老病笃,犹力步而从。咸和三年薨,时年六十七。赠侍中,谥曰敬。
(节选自《晋书·荀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名理/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
B.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名理/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
C.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名理/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
D.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名理/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现代所说的“文学” 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文中指古代文献经典。
B.族曾祖,是祖父的伯叔。族曾祖父之子是族祖父。族祖父之子为族父。族父之子为族兄弟,即是同高祖的兄弟。
C.服阙中的“服”特指丧服,“阙” 是完毕的意思。古代服丧满一年后,除去丧服,谓之服阙。
D.践祚中的“践”是登的意思。“阼”是东阶,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所以“践祚”可以指帝王即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崧爱好文学,至老不辍。他身居高位,在年老体衰的时候,仍然孜孜不倦地阅读典籍,世人因此而赞美他。
B.荀崧坚守孝道,舍身护母。王弥攻入洛阳,他带着母亲逃命,途中母亡,他不顾追兵将至仍守丧哭泣,被贼兵重击四下后昏死过去,到夜里才醒。
C.荀崧品行高尚,爱无亲疏。其族曾祖太尉,临淮公荀顗没有直系继承人,朝廷打算让荀崧的儿子承袭荀顗的封号,他却把封号让给了孤儿荀序。
D.荀崧忠心耿耿,护驾有功。苏峻版乱,他与王导、陆晔一起护卫皇帝;皇帝被扶持到石头城,他也随身侍从;皇帝到温峤船上,他年老病重还努力步行跟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弟馗早亡,二息序、廞,年各数岁,崧迎与共居,恩同其子。
(2)以平王敦功,更封平乐伯。坐使威仪为猛兽所食,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