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
杜牧
暖云如粉草如茵,独步长堤不见人。
一岭桃花红锦黦,半溪山水碧罗新。
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
仲蔚欲知何处在,苦吟林下拂诗尘。
(注)①张祜:唐代诗人,家世显赫,初居姑苏,后至长安,辟诸侯府,被元稹排挤,遂至淮南,隐居以终。②黦(yuè):污迹。③百舌:一种叫声婉转的鸟。④仲蔚:“张仲蔚者,平陵人也,与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隐身不仕,常居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性,不治荣名,时人莫识。”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连用两个比喻描写了暮春时节诗人来南亭所看到的美好风光。
B.第三句写桃花满山遍野开放,就像红锦一样美丽灿烂,没有污迹。
C.“独步长堤不见人”,这“人”可指任何人,也可指诗人的朋友张祜。
D.“独送春”运用拟人手法,以梨花送春,照应题目中的“残春”二字。
【小题2】从全诗看,表现了诗人对张祜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2-03 08:35: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李贺集》序

杜 牧

太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时,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某曰:“必有,亟取火来。”及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曰:“吾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日夕相与起居饮食。贺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杂为四编,凡千首。数年来,东西南北,良为已失去。今夕醉解,不复得寐,即阅理箧帙,忽得贺诗前所授我者。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夕,一觞,一饭,显显焉无有忘弃者,不觉出。贺复无家室子弟,得以给养恤问,尝恨想其人,咏其言。子厚于我,与我为贺集序,尽道其所来由,亦少解我意。”某夕不果以书道不可,明日,就公谢,且曰:“世谓贺才绝出于前。”让。居数日,某深推公曰:“公于诗为深妙奇博,且复尽知贺之得失短长。今实叙贺不让,必不能当公意,如何?”复就谢,极道所不敢叙贺。公曰:“子固若是,是当慢我。”某因不敢复辞,勉为贺叙,终甚惭。

贺,唐皇诸孙,字长吉。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垄,不足为其恨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贺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

贺死后凡十有五年,京兆杜牧为其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某曰:“必有。”   异:不平常的事
B.亟取火来,及之 发:拆开
C.不觉出     涕:眼泪
D.《骚》有感怨怼 刺:讽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贺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    不出,火
B.盖骚苗裔   会于会稽山阴兰亭
C.某夕不果以书道不可  孰能讥之乎
D.尝授我平生著歌诗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
【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牧夜半得到好友沈子明来信,请他为李贺诗集撰写序文,杜牧再三推辞后还是答应了好友的要求。
B.杜牧在序言中充分肯定了李贺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对李贺诗歌的风格、情态、色泽、意趣等方面作了热情的赞扬。
C.杜牧充分肯定了李贺诗歌成就后,与《离骚》对比,指出了李贺诗歌的思想内容上的不足,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脱离诗文的常规畦径。
D.杜牧认为,李贺诗歌有欠缺,是由于离世过早,如果假以时日,应当有所进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于诗为深妙奇博,且复尽知贺之得失短长。今实叙贺不让,必不能当公意,如何?
(2)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