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①
岑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那,奈何。)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首联中“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
B.颔联承首联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诉说平生感慨,“长不用”不仅指嘉州刺史秩满后未受任用,更主要的还是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从未被重用过。
C.尾联中“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以“满耳”的蝉鸣衬托作者内心的烦躁,以秋蝉凄厉的鸣声收束全诗,将作者的种种悲愁表达得淋漓尽致。
D.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借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小题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2-08 09:53: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①
杜 甫
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
黄鹂并坐交愁湿,白鹭群飞太剧干。
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
惟君最爱清狂客,百遍相看意未阑。
【注】①本诗作于杜甫晚年,诗人辗转漂泊,居无定所,生活孤苦。路十九,是杜甫的朋友,常邀诗人饮酒赋诗。曹长,唐人好以他名标榜官称,尚书丞郎、郎中相呼为“曹长”。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描绘的是雷声隆隆,阴雨催寒的景象。喧雷、寒雨的叠加描写烘托出诗人难以排遣的郁闷。
B.颔联借助于“黄鹂”“愁湿”表达对雷雨夜的厌恶,借“白鹭群飞”的欢快景象抒发遇到路十九的愉悦心情。
C.颈联首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晚年诗作的白得也透露出诗人的清苦,后一句写自己常到朋友家去饮酒的欢喜之情。
D.尾联中的“清狂客”是诗人对友人的亲切称呼,表现了与路十九的亲近关系,“惟君”既表达感激,也有白哀之意。
E. 这首诗把诗人的情感的细微变化,通过写景和叙事加以表现,似轻描淡写般无意为之,却又显得含蓄深沉。
【小题2】杜甫写诗,惜字如金,标题往往大有用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渔父
岑参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
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
①
滩上饭,暮向芦中宿。
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文馀,鼓枻
②
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注】①从:向,就。②鼓枻:划动船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宦海沉浮,早有倦怠之心,想通过渔父形象来表达不慕功名但求安适的愿望。
B.诗歌开头两句,把沧浪叟和沧浪水进行了比较,突出了沧浪叟内心的澄澈与干净。
C.“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写出了渔父的落魄,即使生活落魄但内心自由幸福。
D.此诗的语言风格不同于岑参边塞诗的“生动夸张、慷慨激昂、奇竣壮阔”的特点。
E. “此翁取适非取鱼”运用典故,表明渔父像姜太公一样,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用。
【小题2】诗中的渔父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装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
①
岑参
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却向嫖姚
②
幕,翩翩去若飞。
(注)①“安史之乱”期间,裴判官在洛阳落入叛军手中,出逃后,欲重归河阳幕府。②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中却罕有忠义报国如裴判官之辈。
B.用苏武持节归汉的典故,赞扬裴判官主动请缨出使,深入敌营不辱使命。
C.“胡尘”的意思是胡人兵马所扬起的尘土,借指叛军,此处是说裴判官落入敌军手中。
D.全诗洋溢着守节不移、忠义报国的沸腾热血,读来慷慨豪壮,感奋人心。
【小题2】本诗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同类题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B.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归有光、刘大櫆、姚鼐等。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常建等。
D.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过碛
岑参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题日“过碛”既指出了事件,也点出诗人此时无奈的心情。
B.“四望云天直下低”写出了云天低垂,体现了人的压抑之态。
C.从体裁来看,这是一首绝句,诗的偶句押韵,内容上两两相对。
D.“行到安西更向西”写出了路途遥远,作者的叹息寓于其中。
E. 本诗用荒漠凄凉之景体现行客心情迷茫,无所归依的心绪。
【小题2】本诗在刻画边塞景象时运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岑参(715-770)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