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诗中“独有”“偏惊”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2)明代胡应麟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请你就颔联、颈联的写景特色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12 06:03: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云安井自大江溯别派,凡三十里。近井十五里,澄清如镜,舟楫无虞。近江十五里,皆滩石险恶,难于沿溯。乾祐念商旅之劳,于汉城山上,结坛考召,追命群龙,凡一十四处,皆化为老人,应召而至。乾祐谕以滩波之险,害物劳人,使皆平之。一夕之间,风雷震击,一十四里,尽为平潭矣。唯一滩仍旧,龙亦不至。乾祐复严敕神吏追之。又三日,有一女子至焉。因责其不伏应召之意。女子曰:“某所以不来者,欲助天师广济物之功耳;且富商大贾,力皆有余,而佣力负运者,力皆不足。云安之贫民,自江口负财货至近井潭,以给衣食者众矣。今若轻舟利涉,平江无虞,即邑之贫民,无佣负之所,绝衣食之路,所困者多矣。余宁险滩波以赡佣负,不可利舟楫以安富商。所不至者,理在此也。”乾祐善其言,因使诸龙各复其故。风雷顷刻,而长滩如旧。唐天宝中,诏赴上京,恩遇隆厚。岁余还故山,寻得道而去。

(选自《酉阳杂俎》)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舟楫无__________
(2)乾祐复严神吏追之____________
(3)余宁险滩波以佣负____________
(4)得道而去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乾祐善其言”中“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力负运者,力皆不足B.不可舟楫以安富商
C.赴上京,恩遇隆厚D.后人之而不鉴之
【小题3】与上文“有一女子至焉”中的“焉”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B.盘盘焉,囷囷焉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D.且焉置土石
【小题4】翻译文中句子。
(1)乾祐谕以滩波之险,害物劳人,使皆平之。
(2)某所以不来者,欲助天师广济物之功耳;
【小题5】文中由神龙化身的女子对“不伏应召”作出的解释是什么?对此,你的意见是什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僧辩字君才,学涉该博,尤明《左氏春秋》。言辞辩捷,器宇肃然,虽射不穿札,而有陵云之气。元帝为江州刺史,僧辩随府为中兵参军。时有安成望族刘敬躬者,田间得白蛆化为金龟,龟生光照室,敬躬以为神而祷之。所请多验,无赖者多依之。元帝命曹子郢讨之,使僧辩袭安成。子郢既破其军,敬躬走安成,僧辩禽之。由是以勇略称。及侯景反,元帝命僧辩总督舟师一万赴援。及至,台城陷没,侯景悉收其军实而厚加绥抚,遣归竟陵。于是倍道兼行,西就元帝。及荆、湘疑贰,元帝令僧辩讨之。时僧辨以竞陵间部下皆劲勇,犹未尽来,意欲待集然后上顿。元帝问僧辩,僧辩以情对。元帝以为迁延不去,大怒厉声曰:“卿惮行拒命,欲同贼邪?今唯死耳。”僧辩对曰:“今日就戮甘心,但恨不见老母。”帝自斫之,中其髀,流血至地。即送廷尉。会岳阳军袭江陵,人情搔扰。元帝遣就狱出僧辨以为城内都督。侯景浮江西寇,军次夏首。僧辩为大都督,军次巴陵。僧辩并沉公私船于水,分命众军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无人。翌日,贼众济江,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景军肉薄苦攻,城内同时鼓噪,矢石雨下,贼乃引退。陈武帝时为司空,因自京口举兵袭之。僧辩常处石头城,是日视事,军人已瑜城北而入,南门又白有兵来。僧辩与子頠遽走出閤,计无所出,乃据南门楼拜请求哀。陈武纵火焚之,方共頠下就执。是夜,及子頠俱被绞杀。
(节选自《南史·卷六十三·列传第五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
B.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
C.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
D.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即《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
B.望族,也叫旺族,指的是有名望的、家业兴旺的家族。望族源于大家族或大姓人家。
C.廷尉,官职名,秦朝初置,掌刑狱,可根据诏令,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或大臣。
D.石头城,南京老城城西的石头山石头城,是南京的别称;南京的别称还有金陵、建业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僧辩文武兼备,凭借勇略闻名。他学问广博,能言善辩,才思敏捷;聚徒生事的刘敬躬败走安成,王僧辩奉命袭击安成,将刘敬躬活捉,因此扬名。
B.王僧辩心念亲情,却招元帝疑忌。元帝派他征讨荆、湘二州,他以勇猛强悍的部下不在身边和不能见老母为由向元帝解释,却遭元帝猜忌,处以刑罚。
C.王僧辩再被起用,奉命危难之际。他蒙冤受刑,被关进监狱,但由于岳阳军袭击江陵,闹得人心惶惶,他又被元帝派人放出来,被任命为城内都督。
D.王僧辩面对败局,已经无计可施。他常年据守石头城,但面对陈武帝的大举进攻,他和儿子王頠走投无路,只好请求哀怜,最后被陈武帝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僧辩并沉公私船于水,分命众军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无人。
(2)景军肉薄苦攻,城内同时鼓噪,矢石雨下,贼乃引退。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贺拔岳字阿斗泥,少有大志,骁果绝人。不读兵书,而暗与之合。与父兄赴援怀朔贼王卫可环在城西三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环臂贼大骇后广阳王深以为帐内军主与兄胜俱镇恒州州陷,投尔朱荣,每帐下与计事,多与荣意合。荣与元天穆谋入匡朝廷,岳曰:“将军士马精强,位望隆重,若首举义旗,伐叛匡救,何往不克,何向不摧。古人云:朝谋不及夕,言发不俟驾。此之谓矣。”未几,孝明帝暴崩,荣疑有故,乃举兵赴洛。荣既杀朝士,因欲称帝。岳乃从容致谏,荣寻亦自悟,乃尊立孝庄。时万俟丑奴僭.称大号,荣将遣岳讨之。私谓其兄曰:“若岳往无功,罪责立至。假令克定,恐谗诉生焉。”乃请尔朱氏一人为元帅,岳副贰之。时赤水蜀贼兵断路,天光众不满二千。及军次潼关,天光有难色,岳乃进破之于渭北,军容大振。时丑奴自围岐州,遣其大行台尉迟菩萨南度渭水,攻围趋栅。天光遣岳率千骑赴援。岳于渭南傍水,分精兵数十为一处,随地形势置之。明日,岳渐前进,至水浅可济处,岳便驰马东出。贼谓岳走,乃弃步兵,南度渭水,轻骑追岳。岳依横冈设伏兵以待之,身先士卒,急击之,贼便退走。俄虏三千人,遂禽菩萨。及孝武即位,加关中大行台。永熙二年,孝武密令岳图齐神武。神武乃遣左丞翟嵩使至关中,间岳及侯莫陈悦。岳召悦会于高平,而悦受神武指,密图岳。岳弗之知而先又轻悦,悦乃诱岳入营,令其婿元洪景斩岳于幕中。朝野莫不痛惜之。子纬嗣,周保定中,录岳旧德,进爵霍国公,尚周文帝女。
(节选自《北史·贺拔岳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骁果绝人   绝:超越,超过
B.岳副贰之   贰:做副手,帮助
C.及军次潼关  次:驻扎,驻守
D.间岳及侯莫陈悦 间:中间,期间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父兄赴援/怀朔贼王卫可环在城西三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环臂/贼大骇/后广阳王深以为帐内军/主与兄胜俱镇恒州/
B.与父兄赴援怀朔/贼王卫可环在城西三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环臂/贼大骇/后广阳王深以为帐内军/主与兄胜俱镇恒州/
C.与父兄赴援怀朔/贼王卫可环在城西三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环臂/贼大骇/后广阳王深以为帐内军主/与兄胜俱镇恒州/
D.与父兄赴援/怀朔贼王卫可环在城西三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环臂/贼大骇/后广阳王深以为帐内军主/与兄胜俱镇恒州/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又称崩驾、崩殂,常用于比喻帝王之死,也可用于太后、皇后和太子。
B.“僭”有超越本分之义,古时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礼仪和器物等。
C.“加”是加官授职的意思,即是在原有的官职之外,又兼任其他官职。
D.“尚”,承奉、奉事或仰攀,后专指娶帝王之女,尚主即娶公主为妻。
【小题4】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翻译,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朝谋不及夕,言发不俟驾。此之谓矣。
A.早晨谋划了就不能等到晚上,说了出发就不能等到车子来。就是这样认为的。
B.早晨谋划不涉及晚上,话说了出来不等待车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C.早晨谋划不涉及晚上,话说了出来不等待车驾。就是这样认为的。
D.早晨谋划了就不能等到晚上,说了出发就不能等到车子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拔岳胸怀大志,谋略超出众人。他不读兵书,谋略却与兵书不谋而合;在军中议事,见解往往与将领尔朱荣相吻合;在战场御敌,也能以少胜多。
B.贺拔岳深谋远虑,一向处事严谨。他曾建议尔朱荣尽快举起义旗,拯救国难,并劝说尔朱荣放弃称帝,他还能在讨伐万俟丑奴之前就预测事态发展。
C.贺拔岳骁勇善战,屡次建立奇功。他在渭河一带假装逃跑诱敌深入,并设下伏兵等待敌人,然后身先士卒攻其不备,俘虏了数千敌军和将领尉迟菩萨。
D.贺拔岳百密一疏,以致身死人手。侯莫陈悦受神武指使图谋杀死他,他却毫不知情,又轻视对方,结果被元洪景诱骗杀死在军帐中,朝野上下人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