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濬,字士治,弘农湖人也。武帝谋伐吴。太康元年正月,濬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杨,克之,擒其丹杨监盛纪。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获吴间谍,具知情状。濬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余步,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著筏去。又作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二月庚申,克吴西陵,获其镇南将军留宪、征南将军成据、宜都太守虞忠。壬戍,克荆门、夷道二城,获监军陆晏。乙丑,克乐乡,获水军督陆景。平西将军施洪等来降。乙亥,诏进濬为平东将军、假节、都督益梁诸军事。濬自发蜀,兵不血刃,攻无坚城,夏口、武昌,无相支抗。于是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皓遣游击将军张象率舟军万人御濬,象军望旗而降。皓闻濬军旌旗器甲,属天满江,威势甚盛,莫不破胆。用光禄薛莹、中书令胡冲计,送降文于濬曰:“吴郡孙皓叩头死罪。今者,猥烦六军,衡盖露次,远临江渚。举国震惶,假息漏刻,敢缘天朝,含弘光大。谨遣私署太常张夔等奉所佩玺绶,委质请命。”壬寅,濬入于石头。皓乃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衔璧牵羊,大夫衰服,士舆榇,率其伪太子瑾、瑾弟鲁王虔等二十一人,造于垒门。濬躬解其缚,受璧焚榇,送于京师。收其图籍,封其府库,军无私焉。帝遣使者犒濬军。

(选自《晋书·王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
B.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
C.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
D.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节,即持节。“节”符节,是朝中大臣的一种凭证,这里指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
B.玺绶,古代印玺上所系的彩色丝带,借指印玺。皇帝的印玺,是封建皇权的象征。
C.石头,石头城,今南京市,古代曾是吴、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六朝都城。
D.舆榇,请降者将棺材用车载着,表示有罪当死;受降者将棺材烧毁,以示赦免其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濬东征伐吴,初战获胜。太康元年正月,王濬率大军自成都沿江而下,率领唐彬攻打吴国丹阳,攻下丹阳,擒获丹阳监盛纪。
B.王濬通晓战法,巧破吴军。王濬制造大筏和火炬顺利突破吴军在长江,上铁锁、铁锥构筑的防线,晋军得以长驱直人,直捣东吴。
C.王濬大败吴军,入城受降。三月,王濬进入石头城受降,亲自给孙皓解开绑绳,接受玉玺,焚烧棺材,并派人将孙皓押送都城。
D.王濬军功卓著,屡获封赏。王濬攻克东吴的丹杨、西陵、荆门等地,最终攻人石头城灭吴,于是被封为平东将军,受到皇帝犒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著筏去。
(2)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5 10:47: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性好骑射,著韦衣①,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年四十余,郡上计掾察孝廉。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于是自课。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除渑池长,迁浚仪令,入为尚书郎。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舒曰:“吾即其人也。”襆被而出。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

累迁后将军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②而已。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毓初不知其善射。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毓叹而谢曰:“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岂一事哉!”转相国参军,封剧阳子。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文帝深器重之,每朝会坐罢,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迁宜阳、荥阳二郡太守,甚有声称。征拜散骑常侍。出为冀州刺史,在州三年,以简惠称。入为侍中。武帝以舒清素,特赐绢百匹。迁尚书。

太康初,拜右仆射。舒与卫瓘、山涛、张华等以六合③混一,宜用古典封禅东岳,前后累陈其事,帝谦让不许。以舒为左仆射,领吏部。舒有威重德望,禄赐散之九族,家无余财。以年老,每称疾逊位。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太熙元年薨,时年八十二,谥曰康。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一》)

(注)①韦衣:用皮革做成的衣服,为卑贱之服。②画筹:指用筹码计算射箭的成绩。③六合: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B.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C.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D.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台辅,指三公或宰相之位。三公,指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马为三公。
B.孝廉,“孝”是孝顺父母,“廉”是为官廉洁,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通过选举孝廉,在社会上造成“孝顺父母,兄弟和睦”的舆论和风尚,起到了一定的社会教育作用。
C.封禅,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封”多指在泰山南梁父山上辟场祭地;“禅”多指在泰山顶上筑坛祭天。
D.九族,泛指亲属。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诛连九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魏舒不愿要虚名。40多岁时,郡中上计掾访察孝廉,魏舒家族中人认为他没有学识,所以劝他不要去参加考试,不如远走高飞,而魏舒却坚持学习并最终通过了考试。
B.魏舒为官清廉。无论是在宜阳、荥阳、冀州做官,还是在朝中担任侍中,均因清廉而被人称道;他还把自己的俸禄赏赐赠给了九族中人,家中也没有多余的钱财。
C.魏舒才华出众。他的射箭本领得到后将军钟毓的高度评价;转任相国参军后能够筹划决断那些众人不能决断的关于废除或是兴建的大事,也深得汉文帝的器重。
D.魏舒为人坦诚。朝中要淘汰不称职的郎官,魏舒自认为当属被淘汰的人员,便自行整理行装而离职。此举也令平素没有高论的同僚们深感羞愧。
【小题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
(2)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诣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B.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C.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D.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隶书,起源于汉朝,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
B.太尉始于秦朝时期。秦王嬴政登基后,改设三公九卿。三公即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别为辅政、监察及治军领兵。
C.《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D.“骠骑将军”,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东汉各代沿置后,有时加“大”,可称“骠骑大将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以为遗憾。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2)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温薨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

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乃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釆磬石,以供学用,改率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

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宗庙之设,各有品秩,而宁自置家庙。宁若以古制宜崇,自当条上,而敢专擅,惟在任心。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传,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B.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C.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D.初/宁以春秋谷粱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也称“释褐”,意为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为官。“褐”指粗布衣服。
B.庠序,古代的学校,在殷商时期称“序”,在周代称“庠”,后来也泛指学校。
C.太常,古代设置的官职,原来属九卿之一,掌管国家祭祀、礼乐等礼仪事务。
D.经传,儒家典籍与传的统称,“经”是儒家典籍,“传”是史籍中的人物传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宁尊崇儒礼,重视教化。任余杭令,他兴办学校,施行礼教,效果良好;任豫章太守,实行多项举措弘礼授学。
B.范宁为官耿直,不避亲属。他指斥朝中的官员,直率而言,无所隐讳;外甥王国宝谄媚事奉会稽王,他没有容忍。
C.范宁忠于职守,受到信任。在中书侍郎任上,他提出许多有益政事的建议;朝廷有疑难议题,孝武帝常向他咨询。
D.范宁专心好学,读书勤奋。他在少年时期就专心于学问,博览群书,即使晚年免官闲居于丹阳,也仍然勤读不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2)宁若以古制宜崇,自当条上上,而敢专擅,惟在任心。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刘惔字真长,沛国相人也。惔少清远,有标奇。家贫,织芒屩以为养,虽荜门陋巷,晏如也。人未之识,惟王导深器之。以惔善言理,简文帝初作相,与王蒙并为谈客,俱蒙上宾礼。时孙盛作《易象妙于见形论》,帝使殷浩难之,不能屈。帝曰:“使真长来,故应有以制之。”乃命迎惔。盛素敬服惔,及至,便与抗答,辞甚简至,盛理遂屈。坐抚掌大笑,咸称美之。

②累迁丹杨尹,为政清整,门无杂宾。时百姓颇有讼官长者,诸郡往往有相举正,惔叹曰:“夫居下讪上,此弊道也。古之善政,司契而已,岂不以其敦本正源,镇静流末乎!君虽不君,下安可以失礼。若此风不革,百姓将往而不反。”遂而不问。

③惔每奇温才,而知其有不臣之迹。及温为荆州,惔言于帝曰:“温不可使居形胜地,其位号常宜抑之。”劝帝自镇上流,而己为军司,帝不纳。又请自行,复不听。及温伐蜀,时咸谓未易可制,惟惔以为必克。或问其故。云:“以蒱博验之,其不必得,则不为也。恐温终专制朝廷。”及后竟如其言。尝荐吴郡张凭,凭卒为美士,众以此服其知人。

(节选自《晋书》)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以惔善言理(__________)   (2)故应有以制之(__________)
(3)坐抚掌大笑 (__________)  (4)遂而不问(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虽荜门陋巷B.君虽不
C.而知其有不之迹D.咸谓未易可制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小题4】试简要分析第②段中刘惔“寝而不问”的原因。
【小题5】结合全文,用四字短语形式概括刘惔的品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羊琇,字稚舒,景献皇后之从父弟也。琇少举郡计,参镇西钟会军事,从平蜀。及会谋反,琇正言苦谏,还,赐爵关内侯。琇涉学有智算,少与武帝通门,甚相亲狎,每接筵同席,尝谓帝曰:“若富贵见用,任领护各十年。”帝戏而许之。初,帝未立为太子,而声论不及弟攸,文帝素意重攸,恒有代宗之议。琇密为武帝画策,甚有匡救。又观察文帝为政损益,揆度应所顾问之事,皆令武帝默而识之。其后文帝与武帝论当世之务及人间可否,武帝答无不允,由是储位遂定。及帝为抚军,命琇参军事。帝即王位后,擢琇为左卫将军,封甘露亭侯。帝践阼,累迁中护军,加散骑常侍。琇在职十三年,典禁兵,豫机密,宠遇甚厚。初,杜预拜镇南将军,朝士毕贺,皆连榻而坐。琇与裴楷后至,曰:“杜元凯乃复以连榻而坐客邪?”遂不坐而去。琇性豪侈,费用无复齐限,而屑炭和作兽形以温酒,洛下豪贵咸竞效之。又喜游燕,以夜续昼,中外五亲无男女之别,时人讥之。然党慕胜己,其所推举,尽心无二。穷窘之徒,特能振恤。选用多以得意者居先,不尽铨次之理。将士有冒官位者,为其致节,不惜躯命。然放恣犯法,每为有司所贷。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及齐王攸出镇也,琇以切谏忤旨,左迁太仆。既失宠愤怨,遂发病,以疾笃求退。拜特进,加散骑常侍,还第,卒。帝手诏曰:“琇与朕有先后之亲,少小之恩,历位外内,忠允茂著,不幸早薨,朕甚悼之。其追赠辅国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东园秘器,朝服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谥曰威。
(节选自《晋书•羊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
B.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
C.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
D.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父,指称父亲的亲兄弟,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
B.关内侯,爵位名,一般是对立有军功的将领的奖励,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
C.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D.追赠,或作追封、追晋,即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用于表扬对朝廷有贡献的死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羊琇诡计多端。武帝还没有被立为太子,羊琇为武帝出谋划策,在很多方面都有补救,最终得以成功。
B.羊琇个性十足。在参加杜元凯的庆贺宴会时,因为不满杜元凯以连榻招待客人,他不肯坐下就此离开。
C.羊琇深受宠幸。武帝让他主管禁兵,参与机密,羊琇死后武帝亲下诏书,追赐官职,赏赐财物。
D.羊琇生性豪奢。他用木炭捣成碎屑制成兽形来温酒,洛阳的豪贵都争相仿效;他还经常和亲戚夜以继日地玩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观察文帝为政损益揆度应所顾问之事,皆令武帝默而识之。
(2)然党慕胜己,其所推举,尽心无二。穷窘之徒,特能振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