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古意二首(其二)

王融

霜气下孟津,秋风度函谷。

念君凄已寒,当轩卷罗縠

纤手废裁缝,曲鬓罢膏沐。

千里不相闻,寸心郁氛氲。

况复飞萤夜,木叶乱纷纷。

[注]①王融(467—493),字元长,南齐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②罗縠(hú):一种丝织品。
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具体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1 09:15: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也。世父元寿,高祖时中书侍郎,有学行,见称于时。思伯释褐奉朝请,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转中书侍郎。颇为高祖所知,常从征伐。

及世宗即位,以侍从之勤,转辅国将军。任城王澄之围钟离也,以思伯持节为其军司。及澄失利,思伯为后殿。澄以思伯儒者,谓之必死焉。及至,大喜,曰:“仁者必有勇,常谓虚谈,今于军司见之矣。”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后为河内太守,不拜。寻除鸿胪少卿,以母忧免。服阕,征为荥阳太守,有政绩,因迁征虏将军、南青州刺史。初,思伯与弟思同师事北海阴凤授业,无资酬之,凤遂质其衣物。及思伯之部,送缣百匹遗凤,因具车马迎之,凤惭不往。时人称叹焉。寻以父忧免。后除征虏将军、光禄少卿,仍拜左将军、兖州刺史。

肃宗时,征为给事黄门侍郎。因请拜扫,还乡里。未拜,以风闻免。寻除右将军、凉州刺史。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女未婚。灵太后不许,舍人徐纥言之,得改授太尉长史。又除安东将军、廷尉卿。思伯自以儒素为业,不好法律,希言事。俄转卫尉卿。

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上议曰:“……五室之理,谓为可按。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学者善其议。

又迁太常卿,兼度支尚书,转正都官。时太保崔光疾甚,表荐思伯为侍讲,中书舍人冯元兴为侍读。思伯遂入授肃宗《杜氏春秋》。思伯少虽明经,从官废业,至是更延儒生夜讲昼授。性谦和,倾身礼士,虽在街途,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色。客有谓思伯曰:“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世以为雅谈。为元义所宠,论者讥其趣势。孝昌元年卒。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又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贞。

(节选自《魏书•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B.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C.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D.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脱掉粗布衣服,指做官。
B.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
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父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思伯久经沙场。他经常跟随高祖征战讨伐。他曾经跟随任城王元澄进攻钟离,作战失利,奉命殿后且出色完成任务,从而改变了元澄对儒士的看法。
B.贾思伯不计前嫌,尊敬师长。他曾与弟弟一起师从阴凤。因无钱交纳学费,衣物被阴凤作为抵押品。贾思伯在南青州任上送给阴凤礼物,派马车迎接他。
C.贾思伯曾经仕途不顺。被征为给事黄门侍郎,还未拜官上任,就因为传闻而被弹劾免职。拒任凉州刺史却不被允许,幸亏徐纥从中说话,才得以改任。
D.贾思伯勤勉好学,礼贤下士。他少年时明习经典,做官后勤奋钻研。任侍讲时延请儒士夜读日授。他在街头碰到读书人,就停车下马,认真交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
(2)“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邵,字茂宗,初为琅邪内史王诞功曹,桓玄徙诞于广州,亲故咸离弃之,惟邵情意弥谨,流涕追送。时变乱饥馑,又馈送其妻子。及武帝讨玄,刘毅为亚相,爱才好士,当世莫不辐凑,独邵不往。或问之,邵曰:“主公命世人杰,何烦多问。”刘穆之闻以白,帝益亲之,转太尉参军,长流贼曹。卢循寇迫京师,使邵守南城。时百姓临水望贼,帝怪而问邵,邵曰:“若节钺未反,奔散之不暇,亦何能观望。今当无复恐耳。”寻补主簿。邵悉心政事。及诛刘藩,邵时在西州直庐,即夜诫众曹曰:“大军当大讨,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曰:“昨夜受张主簿处分。”帝曰:“张邵可谓同我忧虑矣。”十二年,武帝北伐,邵请见,曰:“人生危脆,必当远虑。穆之若邂逅不幸,谁可代之?尊亦如此,苟有不讳,事将如何?”

帝曰:“此自委穆之及卿耳。”武帝重其临事不,有大臣体。十四年,以世子镇荆州,邵谏曰:储贰之重,四海所系,不宜处外,敢以死请。”从之。元嘉五年,转征虏将军。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 及至襄阳,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丹、淅二川蛮屡为寇,邵诱其帅,因大会诛之, 悉其徒党。江夏王义恭镇江陵,以邵为抚军长史。坐在雍州营私蓄取赃货二百四十五万,下廷尉,免官,削爵土。后为吴兴太守,卒,追复爵邑,曰简伯。邵临终,遗命祭以菜果,苇席为轜车,诸子从焉。

(选自《宋书•张邵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转太尉参军,长流贼曹 署:衙门、官署
B. 穆之若邂逅不幸 邂逅:一旦、万一
C. 武帝重其临事不 挠:乱
D. 悉其徒党   掩:逮捕、消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节钺,指符节和斧钺,因古代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文中可理解为“武帝”。
B. 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等同“江州司马”中的“司马”。
C. 储贰,也叫储副、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需专门册封。
D. 谥,古代大臣死后,朝廷往往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邵为人清醒,不随波逐流。武帝讨伐桓玄时,刘毅喜爱有才之士,当时才士纷纷投奔,唯有张邵认为武帝才是当世人杰。
B. 张邵观事敏锐,善于发现问题。他镇守南城时,贼寇来犯,针对当时百姓隔着护城河看贼寇的情况,便觉察出民心的状态。
C. 张邵勤于政务,有前瞻意识。武帝诛杀刘藩时,张邵吩咐属下连夜准备好相关物资,但武帝却为这件事产生忧虑。
D. 张邵重视农垦,善于用计歼敌。镇守襄阳时,他修筑长堤水塘,开垦田亩数千;面对蛮人的侵犯,利用聚会诱杀对方主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邵情意弥谨,流涕追送。时变乱饥馑,又馈送其妻子。
(2)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怪问其速。

同类题3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小题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鬂,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小题1】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小题2】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水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文中“十二”、“十年”等,这些数词是虚指,不是实指,以确定的数字表示不确定的含义。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小题3】成语 源于《木兰诗》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一句诗文。
【小题4】给下面的句子用“/”划分朗读节奏: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陶征士诔序

南朝 颜延之

①夫璇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岂其深而好远哉!盖云殊性而已,故无足而至者,物之藉也;随踵而立者,人之薄也

②若乃巢、高之抗行,夷、皓之峻节,故已父老尧禹,锱铢周汉,而绵世浸远,光灵不属。至使菁华隐没,芳流歇绝,不其惜乎。虽今之作者,人自为量,而道路同尘,辍途殊轨者多矣,岂所以昭末景,泛馀波?

③有晋征士寻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弱不好弄,长实素心,学非称师,文取指达。在众不失其寡,处言愈见其默。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远惟田生致亲之议,追悟毛子捧檄之怀。初辞州府三命,后为彭泽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

④遂乃解体世纷,结志区外,定迹深栖,于是乎远。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织絇纬萧,以充粮粒之费。心好异书,性乐酒德,简弃烦促,就成省旷。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与?有诏征为著作郎,称疾不到,春秋若干。元嘉四年月日,卒于寻阳县之某里,近识悲悼,远士伤情。冥默福应,呜呼淑贞。

⑤夫实以诔华,名由谥高。苟允德义,贵贱何算焉?若其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己之操,有合谥典,无愆前志。故询诸友好,宜谥曰靖节征士。

注:①《韩诗外传》卷六记:晋平公游於河而乐,曰“安得贤士与之乐此也?”船人盍胥跪而对曰:“主君亦不好士耳。夫珠出於江海,玉出於昆山,无足而至者,由主君之好也。士有足而不至者,盖主君无好士之意耳。何患於无士乎?”②作者:这里指隐者。
【小题1】“诔”是一种文体,根据文本,推测“诔”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璇玉”和“桂椒”来作比喻,比喻那些思想深邃、追求高远,不愿迎合世俗之人。
B.“无足而至”和“随踵而立”运用了典故,表明统治者沉溺于喜好,轻视真正的人才。
C.当时的人们鄙薄的是没才学、靠阿谀奉承成功的人;欣赏的是坚守品行,不阿谀巴结的人。
D.“璇玉”和“桂椒”不是不能为“池隍之宝”、“园林之实”,而是有着自己更高远的目标。
【小题3】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概这就是所说的做官富贵,让家人忘记什么是贫寒吧?
B.大概这就是所说的屏除名利之心,家人都忘却了贫寒吧?
C.危险就是所谓的追求做官富贵,家人忘了贫寒的人了吧?
D.危险就是所谓的屏除名利之心,家人怎会忘却贫寒了呢?
【小题4】文章最后说“宜谥曰靖节征士”,结合文本分析,“靖节”具体体现在哪里?
【小题5】概括这篇序言的行文思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渡河北
王褒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注:①王褒:原南朝梁代文学家,官至礼部尚书。梁元帝时,西魏攻梁,元帝不敌投降,王褒随降西魏。②常山,代郡:郡名。③亭障:军事防御工事。④“异方乐”“陇头歌”:均为抒写游子思乡之情的乐府歌曲名《梁鼓角横吹曲》。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两句,化用屈原《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因物起兴,虚实结合,情随景生。
B.中间四句,一写北渡所见,一写北渡所闻。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有肝肠寸断的悲凉感,故国之思尽在其中。
C.结尾两句,是说天快黑了,还要上马出征,结果因人生地不熟而迷失了道路,流露出对西魏异族统治的强烈不满。
D.“常山临代郡”之“临”字写出北渡行程之快,写尽诗人离故国越来越远之悲,和下句“绕”字呼应,极具抒情味。
E. 这首五言古诗因秋风吹木而起,以薄暮失道作结,自始至终充满亡国之恨和游子之思,但哀而不婉,悲而不戚。
【小题2】有人评价“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中“还似”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结合全诗,就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做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