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日。

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祖父棱,度辽将军。父旗,扶风都尉。永和六年,西大寇三辅,围安定,征西将军马贤将诸郡兵击之,不能克。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寻而贤果为羌所没。郡将知规有兵略,乃命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与羌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举规上计掾。其后羌众大合,攻烧陇西,朝廷患之。规乃上疏求乞自效,时帝不能用。冲、质之间,梁太后临朝,规举贤良方正。对策曰:“今大将军梁冀、河南尹不疑,处周、邵之任,为社稷之镇,加与王室世为姻族,今日立号虽尊可也,实宜增修谦节,辅以儒术,省去游娱不急之务,割减庐第无益之饰。”梁冀忿其刺己,以规为下第,拜郎中。托疾免归,州郡承冀旨,几陷死者再三。遂以《诗》、《易》教授,门徒三百余人,积十四年。后梁冀被诛,旬月之间,礼命五至,皆不就。时,太山贼叔孙无忌侵乱郡县,中郎将宗资讨之未服。公车特征规,拜太山太守。规到官,设方略,寇贼悉平。规出身数年,持节为将,拥众立功,还督乡里,既无他私惠,而多所举奏,又恶绝宦官,不与交通,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令其文降。天子玺书诮让相属。规惧不免,上疏自讼。后征拜度辽将军,至营数月,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臣闻人无常俗,而政有治乱;兵无强弱,而将有能否。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宜正元帅,以从众望。若犹谓愚臣宜充军事者,愿乞冗官,以为奂副。”朝廷从之,以奂代为度辽将军,规为使匈奴中郎将。在事数岁,北边威服。永康元年,征为尚书。后迁弘农太守,封寿成亭侯,邑二百户,让封不受。再转为护羌校尉。熹平三年,以疾召还,未至,卒于穀城,年七十一。论曰:孔子称“其言之不怍,则其为之也难”。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选自《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B.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C.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D.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羌,我国古代西部的少数民族;羌戎,泛指我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B.对策,指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就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C.公车,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文中指上书言事。
D.玺书,古代以泥加封的印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甫规颇有谋略,骁勇善战。中郎将宗资讨伐叔孙无忌未果,皇甫规任太山太守,多用计谋,平定贼人。
B.皇甫规敢于直言,不畏权贵。他建言大将军梁冀、河南尹不疑应提高修养,谦虚节俭,用儒家学术陶冶自己,因此得罪梁冀,被罢免官职。
C.皇甫规为人磊落,推举贤能。他任度辽将军数月后,认为张奂才能与谋略兼而有之,向朝廷举荐张奂为正将,自己甘愿做副手。
D.皇甫规刚者易折,饱受陷害。他在外为将多年,军功赫赫,但其为人刚直,检举揭发了很多人,又不愿与宦官交往联系,受到众人的诬陷打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
(2)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令其文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31 11:01: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刘茂字子卫,太原晋阳人也。少孤,独侍母居。家贫,以筋力致养,孝行著于乡里。及长,能习《礼经》,教授常数百人。哀帝时,察孝ᓿ,再迁五原属国候,遭母忧去官;服竟.后为沮阳令。会王莽篡位,茂弃官,避世弘农山中教授。
建武二年归,为郡门下掾。时,赤眉二十余万众攻郡县,杀长吏及府掾史。茂负太守孙福逾墙藏空穴中,得免。其暮,俱奔盂县。昼则逃隐,夜求粮食。积百余日,贼去,乃得归府。明年,诏书求天下义士。福言茂曰:“臣前为赤眉所攻,吏民坏死,奔走趣山。臣为贼所围,命如丝发,赖茂负臣逾城,出保盂县。茂与弟触冒兵刃,缘山负食,臣及妻子得度死命,节义尤高。宜蒙表擢,以厉义士。”诏书即征茂,拜议郎,迁宗正丞。后拜侍中,卒官。
延平中,鲜卑数百余骑寇渔阳,太守张显率吏士追出塞,遥望虏营烟火,急之。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显蹙令进,授不获已,前战,伏兵发,授身十创,殁于阵。显拔刃追散兵,不能制,虏射中显,主簿卫福、功曹徐咸遽赴之,显遂堕马,福以身拥蔽,虏并杀之。朝廷愍授等节,诏书褒叹,厚加赏赐,各除子一人为郎中。
永初二年,剧贼毕豪等入平原界,县令刘雄将吏士乘船追之。至厌次河,与贼合战。雄败,执雄,以矛刺之。时小吏所辅前叩头求哀,愿以身代雄。豪等纵雄而刺辅,贯心洞背即死。东郡太守捕得豪等,具以状上。诏书追之,赐钱二十万,除父奉为郎中。
【小题1】写出下列划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急之  (2)授身十创
【小题2】为下列句中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服后为沮阳令
A.终了 B.从头到尾 C.终究 D.居然
(2)䇿书追
A.受伤 B.受伤的人 C.哀痛 D.丧祭
【小题3】第③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项是( )。
A.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
B.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
C.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
D.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
【小题4】把第②段划线句译为现代汉语。
茂与弟触冒兵刃,缘山负食,臣及妻子得度死命,节义尤高。宜蒙表擢,以厉义士。
【小题5】用一四字短语概括刘茂、严授、卫福、所辅的共同品格:
【小题6】以第③段为例,赏析史传作品的人物塑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亲,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坐以抵罪,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忿其不己附。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诏赐钱,太医视疾。恢荐任城郭均、成阳高凤,而遂称笃。诏听上印绶,乃归乡里。窦宪因是风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众庶痛伤之。

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B.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C.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D.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博士”古学官名,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后指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B.“征辟”是汉代自下而上的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官府征召称“征”,朝廷征召称“辟”。
C.“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D.“缞绖”,古代缞和绖就是丧服和丧带,“缞”“绖”合在一起指整套衣服,后来渐渐引申为服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恢年少至孝。父亲做县吏时,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乐恢昼夜痛哭不已,县令被他的行为感动,释放了他的父亲。
B.乐恢勤奋好学。他跟随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
C.乐恢清正廉洁。担任功曹时,选举从不偏袒,信阳侯阴就送礼请托,他也从来没有接受;虽遭杨政诋毁,仍举荐其子为孝廉。
D.乐恢不畏权贵。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他上疏弹劾,检举揭发,没有什么回避的,遭到贵戚憎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2)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忿其不己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伏湛字惠公,琅邪东武人也。九世祖胜,字子贱,所谓济南伏生者也。湛高祖父孺,武帝时,客授东武,因家焉。父理,为当世名儒,以《诗》授成帝,为高密太傅,别自名学。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更始立,以为平原太守。时仓卒兵起,天下惊扰,而湛独晏然,教授不废。谓妻子曰:“夫一谷不登,国君彻膳;今民皆饥,奈何独饱?”乃共食粗粝,悉分奉禄以赈乡里,来客者百余家。时门下督(警卫官员)素有气力,谋欲为湛起兵,湛恶其惑众,即收斩之,徇首城郭,以示百姓,于是吏人信向,郡内以安。平原一境,湛所全也。光武即位,知湛名儒旧臣,欲令干任内职,征拜尚书,使典定旧制。时大司徒邓禹西征关中,帝以湛才任宰相,拜为司直,行大司徒事。车驾每出征伐,常留镇守,总摄群司。建武三年,遂代邓禹为大司徒,封阳都侯。时彭宠反于渔阳,帝欲自征之,湛上疏谏曰:“臣闻文王受命而征伐五国必先询之同姓然后谋于群臣加占蓍龟以定行事故谋则成卜则吉战则胜。今京师空匮,资用不足,未能服近而先事边外;且渔阳之地,逼接北狄,黠虏困迫,必求其助。今兖、豫、青、冀,中国之都,而寇贼从横,未及从化。渔阳以东,本备边塞,地接外虏,贡税微薄。安平之时,尚资内郡,况今荒耗,岂足先图?而陛下舍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恐惧,诚臣之所惑也。复愿远览文王重兵博谋,近思征伐前后之宜,顾问有司,使极愚诚,采其所长,择之圣虑,以中土为忧念。”帝览其奏,竟不亲征。十三年夏,征,敕尚书择拜吏日,未及就位,因宴见中暑,病卒。赐秘器,帝亲吊祠,遣使者送丧修冢。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文王受命而征伐五国/必先询之同姓/然后谋于群臣/加占蓍龟/以定行事/故谋则成/卜则吉/战则胜
B.臣闻文王/受命而征伐/五国必先询之同姓/然后谋于群臣/加占蓍龟以定行事/故谋则成/卜则吉/战则胜
C.臣闻文王/受命而征伐五国/必先询之同姓/然后谋/于群臣加占蓍龟/以定行/事故谋则成/卜则吉/战则胜
D.臣闻文王受命而征伐五国/必先询之同姓/然后谋/于群臣加占蓍龟/以定行事/故谋则成/卜则吉/战则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驾,即“车”。因皇帝外出时所乘,故用作皇帝的代称。
B.城郭,城墙。“郭”是指内城的墙,“城”是指外城的墙。
C.北狄,古族名,因其主要居北方,故通称“北狄”。后成为对北方各族的泛称。
D.中国,最早指西周的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以外则称为四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伏湛内心安宁,不为乱局所扰。汉成帝时,他凭借父亲的功绩做博士弟子,任平原太守时,仍然教授学生;兵乱兴起,伏湛安宁闲适,仍然继续教学。
B.伏湛以乡人为念,及时赈救。他教育妻子儿女在百姓挨饿的情况下不能独饱,和家人共吃粗粮,拿俸禄赈济乡里,一时间到他家做客的有一百多家。
C.伏湛能当机立断,赢得信服。门下有个管事的,商量为他起兵,伏湛厌恶他蛊惑大家,立即抓住杀了他,拿其人头在城中示众,郡内因此安定下来。
D.伏湛忠于君王,积极进言。彭宠在渔阳造反,光武帝想亲自征讨,伏湛上疏劝谏,反对光武帝这样做,是为光武帝的安全着想,此意见最终被采纳。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湛高祖父孺,武帝时,客授东武,因家焉。
(2)顾问有司,使极愚诚,采其所长,择之圣虑,以中土为忧念。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遗之曰:“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亦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自顷征聘之士,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时连有灾异,琼上疏顺帝曰:“陛下宜开石室,案《河》、《洛》,外命史官,悉条上永建以前至汉初灾异,与永建以后讫于今日,孰为多少。又使近臣儒者参考政事,数见公卿,察问得失。诸无功德者,宜皆斥黜。伏见处士巴郡黄错、汉阳任棠,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①。宜更见引致,助崇大化。”于是有诏公车征错等。

三年,大旱。琼复上疏曰:“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以易民听。尚方御府,息除烦费。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示以好恶。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若改敝从善,择用嘉谋,则灾消福至矣。”书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①作者七人:语出《论语》,指七位避世的隐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以书遗之曰 逆:迎接
B.先生弘此远谟 愿:希望
C.争议朝堂,莫能抗   夺:争夺
D.如有不,示以好恶   移:改悔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固写信给黄琼,批评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认为有志之士应当积极参政,救助百姓,施展自己的才智。
B.李固认为,从近来国家召请的人士看,他们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称道的,所以一般人就认为所谓处士纯粹是一帮欺世盗名之徒。
C.黄琼跟随父亲在官府时,了解官府办公的准则与惯例,一上任便对官府运作驾轻就熟,议政时无人能够驳倒他。
D.永建三年大旱,黄琼上书条陈政见,用鲁僖公的事例,劝皇上检查政事得失,改正不足之处,好让世人耳目一新。
【小题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
(2)夫祸患常识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宽传

范 晔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状。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帝其言。

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

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节选自《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

(简注)

①负:辜负,对不起。②校(jiào):计较。③化:风俗人心的改变。④苍头:奴仆。⑤装严:衣服穿戴整齐。

(阅读指要)
本文记述了刘宽的几件事,表现了他为人宽容的品德;也写他历任郡守时,以德为政,宽厚仁慈,不主张用严刑峻法整治百姓;又表现了他性情温和慈爱有气度,即使对奴仆、侍女也能善待之;因而他赢得了声誉,“海内称为长者”。这种通过具体事件来说明某种道理的写法颇有令人信服的力量。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叩头曰(______________)    (2)灾异或见,引克责(______________)
(3)帝其言(______________)    (4)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B.每行县止息亭传
C.灵帝颇好学艺D.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
【小题3】说出下列句中代词“其”的具体所指。
(1)州里服不校    “其”指_____________。
(2)故吾惧死也    “其”指_____________。
【小题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刘宽行为宽厚仁慈的一组是(   )。
①宽无所言,下驾步归②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③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④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⑤宽须臾遣人视奴⑥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④⑥D.②⑤⑥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2)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