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遗之曰:“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亦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自顷征聘之士,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时连有灾异,琼上疏顺帝曰:“陛下宜开石室,案《河》、《洛》,外命史官,悉条上永建以前至汉初灾异,与永建以后讫于今日,孰为多少。又使近臣儒者参考政事,数见公卿,察问得失。诸无功德者,宜皆斥黜。伏见处士巴郡黄错、汉阳任棠,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①。宜更见引致,助崇大化。”于是有诏公车征错等。

三年,大旱。琼复上疏曰:“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以易民听。尚方御府,息除烦费。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示以好恶。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若改敝从善,择用嘉谋,则灾消福至矣。”书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①作者七人:语出《论语》,指七位避世的隐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以书遗之曰 逆:迎接
B.先生弘此远谟 愿:希望
C.争议朝堂,莫能抗   夺:争夺
D.如有不,示以好恶   移:改悔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固写信给黄琼,批评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认为有志之士应当积极参政,救助百姓,施展自己的才智。
B.李固认为,从近来国家召请的人士看,他们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称道的,所以一般人就认为所谓处士纯粹是一帮欺世盗名之徒。
C.黄琼跟随父亲在官府时,了解官府办公的准则与惯例,一上任便对官府运作驾轻就熟,议政时无人能够驳倒他。
D.永建三年大旱,黄琼上书条陈政见,用鲁僖公的事例,劝皇上检查政事得失,改正不足之处,好让世人耳目一新。
【小题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
(2)夫祸患常识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21 09:47: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归光武,为太中大夫,是时方以陇、蜀为忧。歙因自请曰:“隗嚣始起,以汉为名,今陛下圣德隆兴,臣愿得奉威命,开以丹青之信,嚣必束手自归,则公孙述自亡之势,不足图也。”帝然之。建武年,歙始使隗嚣。五年,复奉玺书于嚣。既还,复往说嚣。嚣遂遣子恂随歙入质,拜歙为中郎将。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嚣将王元说嚣,多设疑,故久冘豫不决。歙素刚毅,遂发愤质责嚣曰:“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足下推忠诚,遣伯春委质,是臣主之交信也。今反欲用佞惑之言,为族灭之计,叛主负子,违背忠信乎?吉凶之决,在于今日。”欲前刺嚣,嚣起入,部勒兵,将杀歙,歙徐杖节就车而去。嚣愈怒,王元劝嚣杀歙,使牛邯将兵围守之。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

②八年春,歙袭略阳,合二千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径至略阳,斩嚣守将金梁,因保其城。嚣大惊曰:“何其神也!”乃悉兵数万人围略阳,斩山筑堤,激水灌城。歙与将士固死坚守,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嚣尽锐攻之,自春至秋,其士卒疲弊。帝乃大发关东兵,自将上陇,嚣众溃走,围解。于是置酒高会,劳赐歙,班坐绝席,在诸将之,赐歙妻缣千匹。诏使留屯长安,悉监护诸将。

③嚣亡后,歙乃大修攻具,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陇西虽平,而人饥,流者相望。歙乃倾仓廪,转运诸县,以赈赡之,于是陇右遂安,而凉州流通焉。

④十一年,歙与盖延进玫公孙述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下辨,陷之,乘胜遂进。蜀久大惧,使刺客刺歙,未殊,驰召盖延。延见歙,因伏悲哀,不能仰视。歙叱延曰:“虎牙何敢然!令使者中刺客,无以报国,故呼巨卿,欲相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涕泣乎!刃虽在身,不能勒兵斩公耶1”延收泪强起,受所诫。歙自书曰:“臣不敢自惜,诚恨奉职不称,以为朝廷羞。夫理国以得贤为本,太中大夫段裹,骨鲠可任,愿陛下裁察。”投笔抽刃而绝。

(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
B.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
C.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
D.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的本义多表恭敬的动作,引中为拜见等,古文中后面跟有官职时,表授予官职之意。
B.“足下”在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时,都用“足下”,意为“您”,属称对方的敬辞。
C.“右”,常用于表示方位,这里是以右为尊,表处在尊贵的位置。古时乘车,右边即为主位。
D.“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这种由臣民给君主的呈文还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疏、奏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隗嚣、公孙述各据陇、蜀,拥兵自立,光武帝深深忧虑。来歙前去游说隗嚣,经过反复努力,隗嚣终于派儿子到洛阳做人质,归顺东汉王朝,公孙述也自然灭亡了。
B.来歙在隗嚣反叛后主动请缨攻打洛阳,并在这里坚守半年多,使隗嚣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由于攻守有功,光武帝给来歙特殊的奖赏,并让他监护诸将。
C.来歙与盖延攻打公孙述时被刺客刺伤,盖延痛哭不已,来歙叱责他说,正想委你以重任,可你却像小孩子一样哭个没完,你虽然有兵刃护身,难道我就不能下令杀了你吗!
D.来歙的一生,勇武壮烈,为人诚信,颇有远见,能攻善守,具有将帅之才,征战连年,出生入死,平定羌陇,削弱蜀国,对东汉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
(2)臣不敢自惜,诚恨奉职不称,以为朝廷羞。夫理国以得贤为本,太中大夫段襄,骨鲠可任,愿陛下裁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鲍昱字文泉。少传父学,客授于东平。建武初,太行山中有剧贼,太守戴涉闻昱鲍永子,有智略,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昱应之,遂讨击群贼,诛其渠帅,道路开通,由是知名。后为沘阳长,政化仁爱,境内清净。荆州刺史表上之,再迁,中元元年,拜司隶校尉,诏昱诣尚书,使封胡降檄。光武遣小黄门问昱有所怪不。对曰:“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著姓,又当司徒露布,怪使司隶下书而著姓也。”帝报曰:“吾故欲今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昱在职,奉法守正,有父风。永平五年,坐救火迟,免。后拜汝南太守,郡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帑三千余万。昱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十七年,代王敏为司徒,赐钱帛什器帷帐,除子德为郎。建初元年,大旱,谷贵。肃宗召昱问曰:“旱既太甚。将何以消复灾眚?”对曰:“臣闻圣人理国,三年有成。今陛下始践天位,刑政未著,如有失得,何能致异?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一人呼嗟,王政为亏。宜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帝纳其言。四年,代牟融为太尉。六年,,年七十余。

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子昂,字叔雅,有孝义节行。初,德被病数年,昂俯伏左右,衣不缓带;及处丧,毁瘠三年,抱负乃行;服阕,遂潜于墓次,不关时务。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B.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C.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D.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武,汉光武帝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先秦至汉初无年号。
B.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刺”是弹劾进谏之意,表明刺史要对郡县履行监察之职。
C.肃宗,为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庙号只褒不贬;历史上并不是每个君王都有庙号。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身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昱善理狱讼,依法公平处理案件。建初元年,遇大旱,皇帝问他如何消灾,他乘机进言,说这是冤狱不平所致,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释放了无辜被囚禁的人。
B.鲍昱的后代,都受人爱戴。郡里人称鲍德为神父。鲍德患病多年,鲍昂在身边服侍,日夜不解衣带;后居丧,守孝三年;三年服满,便隐居墓旁,不过问时政。
C.鲍昱不忘百姓利益。任汝南太守时,他修建水利工程,使水量充足,更多农田得到灌溉,人民生活富足。
D.鲍昱谨守职责,不矜名节。他在做司隶校尉时,光武帝下诏让他在招降胡人的露布上注明自己的姓氏,鲍昱认为这样做违反了旧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
(2)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自伯升之败,光武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异独叩头宽譬哀情。光武止之曰:“勿妄言。”异复因进说曰:“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今更始诸将从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无所依戴。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惠泽。”光武纳之。至邯郸,遣异乘传抚循属县,录囚徒,存鳏寡,亡命自诣者除其罪,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异为人谦退不,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时,赤眉、延岑暴乱三辅,郡县大姓各拥兵众,大司徒邓禹不能定,乃遣异代禹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具剑。敕异曰:“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重以赤眉、延岑之酷,元元涂炭,无所依诉。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异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皆布威信。异与赤眉遇于华阴,相拒六十余日,战数十合,降其将刘始、王宣等五千余人。

夏,遣诸将上陇,为隗嚣所败,乃诏异军栒邑。未及至,隗嚣乘胜使其将王元、行巡将二万余人下陇,因分遣巡取栒邑。异即驰兵,欲先据之。诸将皆曰:“虏兵盛而新乘胜,不可与争,宜止军便地,徐思方略。”异曰:“虏兵临境,忸忕小利,遂欲深入。若得栒邑,三辅动摇,是吾忧也。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潜往闭城,偃旗鼓。行巡不知,驰赴之。异乘其不意,卒击鼓建旗而出。巡军惊乱奔走,追击数十里,大破之。于是北地诸豪长,悉畔隗嚣降。异上书言状,不敢自伐。

(取材于《后汉书•冯异传》)

注释:①伯升:汉光武帝刘秀的兄长,骁勇善战,更始帝刘玄忌惮其才干,将其杀害。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理冤结,惠泽 布:陈述
B. 录囚徒,鳏寡 存:问候
C. 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阴:暗中
D. 异为人谦退不伐:自夸
【小题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卿”,古代对人敬称,如“荀卿”,或下级称上级、晚辈称长辈,自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
B. “鳏寡”, “鳏”指老而无妻,“寡”指老而无夫的人。引申泛指老弱孤苦者。
C. “光武”即世祖光武皇帝,是东汉皇帝刘秀的庙号。
D. “赤眉”, 即赤眉军,中国古代著名的农民起义军之一,后被冯异灭掉。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光武帝虽然因兄长之死伤心,但是不敢在人前显露,冯异进言宽解,也被他阻止了。
B. 无论是行军还是驻扎,冯异率领的军队都在适当的地点立有标志,表现得十分规矩。
C. 赤眉、延岑暴乱,大司徒邓禹不能平定,所以光武帝就起用了冯异前来平定暴乱。
D. 在与隗嚣的军队作战时,冯异虚心听取了大家的建议,避开敌军锋芒,抢先攻下栒邑。
【小题4】将文中划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潜往闭城,偃旗鼓。行巡不知,驰赴之。异乘其不意,卒击鼓建旗而出。
(2)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 题。
蔡茂字子礼,河内怀人也。哀、平间以儒学显,征试博士,对策陈灾异,以高等擢拜议郎,迁侍中。遇王莽居摄,以病自免,不仕莽朝。
会天下扰乱,茂素与窦融善,因避难归之。融欲以为张掖太守,固辞不就;每所饷给,计口取足而已。后与融俱征,复拜议郎,再迁广汉太守,有政绩称。时阴氏宾客在郡界多犯吏禁,茂辄纠案,无所回避。会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帝始怒收宣,既而赦之。茂喜宣刚正,欲令朝廷禁制贵戚,乃上书曰:“臣闻兴化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
陛下圣德系兴,再隆大命,即位以来,四海晏然。诚宜夙兴夜寐,虽休勿休。然顷者贵戚椒 房之家,数因恩势,干犯吏禁,杀人不死,伤人不论。臣恐绳.墨.弃而不用,斧斤废而不举。 近湖阳公主奴杀人西市,而与主共舆,出入宫省,逋罪积日,冤魂不报。洛阳令董宣,直道不顾,干主讨奸。陛下不先澄审,召欲加箠。当宣受怒之初,京.师.侧耳;及其蒙宥,天下拭 目。今者,外.戚.骄逸,宾客放滥,宜敕有.司.案理奸罪,使执平之吏永申其用,以厌远近不缉 之情。”光武纳之。
建武二十年,代戴涉为司徒,在职清俭匪懈。二十三年薨于位,时年七十二。赐东园梓棺,赙赠甚厚。
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以问主簿郭贺,贺离席庆曰:“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衮职有阙,君其补之。”旬月而茂征焉,乃辟贺为掾。
(节选自《后汉书〃蔡茂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 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B.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
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C.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 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D.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绳墨,本来是木工打直线的工具,后来引申为规矩或法度。《离骚》中“背绳墨以
追曲兮”的“绳墨”即指规矩或法度。
B.京师,《春秋公羊传》曰:“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后世因以泛称国都。《张
衡传》中“因入京师,观太学”的京师当指西汉国都长安。
C.外戚,是皇帝的母亲或妻子方面的亲戚,不是皇族宗亲。如国舅,即太后或皇后的
弟兄,即皇帝的母舅或妻舅。
D.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廉颇蔺相如列传》中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茂凭借儒学在汉哀帝、平帝年间有着显耀的名声,在应对皇帝策问时陈述灾变,以优异的成绩被提升为议郎。
B.蔡茂为官刚正不阿。迁任广汉太守时,阴氏的门客在郡中多有触犯吏禁的,他毫不避讳,进行调查审理。
C.蔡茂为人刚正,不畏权贵。因为董宣因湖阳公主一案被抓又被赦免一事,他上书进谏,希望光武帝勤于理政,惩治骄纵的外戚权贵。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D.蔡茂在代替戴涉担任司徒一职时,在职任之上清廉俭朴,毫不懈怠。建武二十三年死于位上,死后皇帝赏赐了很多丧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融欲以为张掖太守,固辞不就;每所饷给,计口取足而已。
(2) 康国宁人,莫大理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