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十九年,行幸沛,诏问郡中诸侯行能。大守荐言般束修至行,为诸候师。帝闻而嘉之,乃赐般绶,钱百万,缯二百匹。永平元年,以国属沛,徙封居巢侯,复随诸侯就国。数年,扬州刺史观恂荐般在国口无择言,行无怨恶,宜蒙旌显。显宗嘉之。十年,征刘般行执金吾事,从至南阳,还为朝侯。明年,兼屯骑校尉。每行幸郡国,般常将长水胡骑从。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是时下令禁民二业,又以郡国牛疫,通使区种增耕,而吏下检结,多失其实,百姓患之。

(节选自《后汉书·刘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B.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C.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D.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束修,古代民间上下级、亲戚、朋友之间相互馈赠的一种礼物。文中指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表示敬意奉赠的礼物。
B.居巢侯,爵位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后来,刺史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D.郡国,一般的郡和诸侯王的封国统称为郡国。郡直属朝廷,国是诸侯王的封地,都是郡一级的行政区划,下辖县级单位,所以“郡”“国”并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1 06:27: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循吏卫飒

范 晔

卫飒,字子产,河内修武人也。家贫好学问,随师无粮,常佣以自给。王莽时,仕郡历州宰。

建武二年,大司徒邓禹府。举能案剧,除侍御史、襄城令。政有名迹,迁桂阳太守。郡与交州接境,颇染其俗,不知礼则。飒下车,庠序之教,设婚姻之礼。期年间,邦俗从化。

先是,含洭、浈阳、曲江三县,越之故地,武帝平之,内属桂阳。民居深山,滨溪谷,习其风土,不出田租。去郡远者,或且千里。吏事往来,辄发民乘船,名日“传役”。每一吏出,徭及数家,百姓苦之。飒乃凿山通道五百余里,列亭传,置邮驿。于是役省劳息,奸吏杜绝。流民还,渐成聚邑。使输租赋,同之平民。又耒阳县出铁石,佗郡民庶常依因聚会,私为冶铸,遂招来亡命,多致奸盗。飒乃上起铁官,罢斥私铸,岁所增入五百余万。飒理恤民事,居官如家,其所施政,莫不合于物宜。视事十年,郡内清理。

二十五年,征还。光武欲以为少府,会飒被疾,不能拜起,敕以桂阳大守归家,须后诏书。居二岁,载病诣阙,自陈困笃,乃收印绶,赐钱十万,后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

(简注)
①建武:光武帝刘秀年号。②亭传(zhuàn):古代供文书传递和官员停留休息的处所。③佗(tuó):通“他”,别的。
(阅读指要)
本文主要记述卫飒任桂阳郡太守十年间的政绩。桂阳郡地处边境,民居深山,交通不便,民风不好,治安不靖,卫飒“理恤民事,居官如家,其所施政,莫不合于物宜”,以至“郡内清理”。文章叙事简洁精当,主次详略分明,王莽朝事仅用八字轻轻带过,光武朝事则件件详明,足见其文字功力。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大司徒邓禹府(____________)   (2)庠序之教(____________)
(3)期年间,邦俗从化(____________) (4)流民还,渐成聚邑(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常佣自给 ②敕桂阳太守归家
B.①飒上起铁官 ②载病诣阙,自陈困笃,收印绶
C.①去郡远者,且千里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
D.①设婚姻礼 ②徭及数家,百姓苦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随师无粮,常佣以自给B.飒下车,修庠序之教,设婚姻之礼
C.于是役省劳息,奸吏杜绝D.光武欲以为少府
【小题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卫飒施政才能的一组是(   )。
①政有名迹,迁桂阳太守②飒下车,修庠序之教设婚姻之礼③飒乃凿山通道五百余里,列亭传,置邮驿④飒乃上起铁官,罢斥私铸⑤敕以桂阳太守归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⑤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所施政,莫不合于物宜。
(2)会飒被疾,不能拜起。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仇览字季智,陈留考城人也。少为书生淳默,乡里无知者。年四十,县召补吏,选为蒲亭长。劝人生业,为制科令,至于果菜为限,鸡豕有数,农事既毕,乃令子弟群居,还就黉学。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躬助丧事,赈恤穷寡。期年称大化。览初到亭,人有陈元者,独与母居,而母诣览告元不孝。览惊曰:“吾近日过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及至耳。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肆忿于一朝,欲致子以不义乎?”母闻感悔,涕泣而去。览乃亲到元家,与其母子饮,因为陈人伦孝行,譬以祸福之言,元卒成孝子。
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无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涣谢遣曰:“枳棘非鸾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今日太学曳长裾,飞名誉,皆主簿后耳。以一月奉为资,勉卒景行。”
览入太学,时诸生同郡符融有高名,与览比宇,宾客盈室,览常自守,不与融言。融观其容止,心独奇之,乃谓曰:“与先生同乡壤,邻房牖,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览乃正色曰:“天子修设太学,岂但使人游谈其中!”高揖而去,不复与言。后融以告郭林宗,林宗因与融赍刺就房谒之,遂请留宿。林宗嗟叹,下床为拜。
览学毕归乡里,州郡并请,皆以疾辞。虽在宴居,必以礼自整。妻子有过,辄免冠自责。妻子庭谢,候览冠,乃敢升堂。家人莫见喜怒声色之异。后征方正,遇疾而卒。
(节选自《后汉书》)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苦身投老 投:接近
B.政尚严猛 尚:尚且
C.虽务经学 务:致力
D.虽在宴居 宴:安闲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母闻感悔,涕泣而去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B.闻览以德化人 怀良辰以孤往
C.林宗因与融赍刺就房谒之    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D.候览冠,乃敢升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小题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意思不符合原文一项是
A.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之)以田桑。
B.因为(元)陈人伦孝行。
C.今日太学(其人)曳长裾,飞名誉,皆主簿后耳。
D.高揖而去,不复与(览)言。
【小题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仇览重视教育感化的一项是
① 劝人生业,为制科令,至于果菜为限,鸡豕有数。
② 农事既毕,乃令子弟群居,还就黉学。
③ 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及至耳。
④ 譬以祸福之言,元卒成孝子。
⑤ 天子修设太学,岂但使人游谈其中。
⑥ 妻子有过,辄免冠自责。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⑤⑥D.①⑤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仇览为官,采取有效措施,发展生产;重视教化,使被母亲控告不孝的陈元成为孝子。
B.王涣对仇览不治罪而感化陈元的一类做法不满,于是仇览离任去太学学习。
C.仇览在太学坚定心志专心学习,当时游谈成风,他不参与,使郭林宗由衷钦佩。
D.仇览学毕回乡,看重操守,不愿做官,居家严格要求自己和妻子儿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樊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也。少受业三辅,兼明五经。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其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安帝初,征为博士。至建光元年,复诏公车赐策书,征英及同郡六人,英等四人并不至。永建二年,顺帝策书备礼,玄纁①征之,复固辞疾笃。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称病不肯起。乃强舆入殿,犹不以礼屈。帝怒,谓英曰:“朕能生君,能杀君:能贵君,能贱君; 能富君,能贫君。君何以慢朕命?”英日:“臣受命于天。生尽其命,天也;死不得其命,亦天也。陛下焉能生臣,焉能杀臣!臣见暴君如见仇雠,立其朝犹不肯,可得而贵乎?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又可得而贱乎?陛下焉能贵臣,焉能贱臣!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帝不能屈,而敬其名,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至四年三月,天子乃为英设坛席,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英不敢辞,拜五官中郎将。数月,英称疾笃,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英初被诏命,佥以为必不降志,及后应对,又无奇谟深策,谈者以为失望。初,河南张楷与英俱征,既而谓英曰:“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人也。而子始以不訾②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颖川陈寔少从英学。尝有疾,妻遣婢拜问,英下床答拜。寔怪而问之。英曰:“妻,齐也,共奉祭祀,礼无不答。”其恭谨若是。年七十余,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玄纁:黑色的币席,常用做聘用贤士的礼品。
②不訾:不可比量,指非常贵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固辞疾笃 辞:推辞。
B.环堵之中  堵:院子。
C.月致羊酒  致:送给。
D.延问得失  延:延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辅,汉朝以京兆尹 (原为官名,汉朝也作政区名)、左鸿翊、右扶风为三辅。这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B.博士,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西汉时,为太常属官,汉文帝置一经博士,汉武帝置五经博士,晋、唐时又有新设置。
C.公车,汉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臣民上书、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D.告归,指告老回乡或请假回家。古代表示告老退休的说法还有“乞骸骨”“解褐”“释服”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英学识渊博,却多次拒绝做官。他自幼学贯五经,州郡官府及公卿也因此多次推举他出来做官,他都不答应。
B.樊英针锋相对,不惧皇帝的威压。皇帝以朕能生杀臣子来威胁他,他却以天命抗之,甚至暗讽皇帝是暴君。
C.樊英接受诏令,勉强入仕却被人批评。说他为了不做官不惜激怒君王,做官时却又未能献上匡时救世的方略。
D.樊英恭敬谨慎,对妻子礼待有加。生病期间,妻子派侍女来问候,他从床上下来答拜,认为妻子的地位与自己是平等的。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人也。家世二千石。瓒以母贱,遂为郡小吏。后从涿郡卢植学于缑氏山中,略见书传。举上计吏。太守刘君坐事槛车征,官法不听吏下亲近,瓒乃改容服,诈称侍卒,御车到洛阳。太守当徙日南,瓒具豚酒于北芒上,祭辞先人,曰: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既行,于道得赦。
瓒还郡,举孝廉,除辽东属国长史。尝从数十骑出行塞下,卒逢鲜卑数百骑。瓒乃退入空亭,约其从者曰:“今不奔之,则死尽矣。”乃自持两刃矛,驰出冲贼,杀伤数十人,瓒左右亦亡其半,遂得免。
初平四年,瓒破禽刘虞,尽有幽州之地,猛志益盛。前此有童谣曰:“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瓒自以为易地当之,遂徙镇焉。乃盛修营垒,楼观数十,临易河,通辽海。
建安三年,袁绍复大攻瓒。瓒遣子续请救于黑山诸帅,而欲自将突骑直出,傍西山以断绍后。长史关靖谏曰:“今将士莫不怀瓦解之心,所以犹能相守者,顾恋其老小,而恃将军为主故耳。坚守旷日,或可使绍自退。若舍之而出,后无镇重,易京之危,可立而待也。”瓒乃止。绍渐相攻逼,瓒众日蹙,乃却,筑三重营以自固。
四年春,黑山贼帅张燕与续率兵十万,三道来救瓒。未及至,瓒乃密使行人赍书告续曰:“起火为应,吾当自内出,奋扬威武,决命于斯。”绍候得其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至,遂便出战。绍设伏,瓒遂大败,复还保中小城。自计必无全,引火自焚。
(节选自《后汉书·公孙瓒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
B.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
C.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
D.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千石是汉代郡守一年的俸禄,于是就用“二千石”来称呼郡守。
B.孝廉是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的治理才能出众而任官职的人。
C.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年号是纪年的名称,多是帝王用的。
D.《后汉书》是范晔所著,与《史记》、《汉书》和《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瓒重情重义。太守刘君犯了事被用囚车解送京城,公孙瓒改变身份侍奉太守;太守被流放,公孙瓒也愿追随前去。
B.公孙瓒果敢勇猛。在猝然遭遇比自己多数十倍的鲜卑骑兵时,他果断决策,冲向鲜卑骑兵,杀伤数十人,才得以幸免。
C.公孙瓒雄心勃勃。他相信童谣的说法,认为易州这个地方是成就霸业的风水宝地,于是迁都在这里,修建宫殿,以待时机。
D.公孙瓒智谋不足。被袁绍围困之后,无法突围,只得后退;秘密派出使者送信,却被袁绍截获,最终走投无路,自焚而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将士莫不怀瓦解之心,所以犹能相守者,顾恋其老小,而恃将军为主故耳。
(2)绍候得其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至,遂便出战。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节选自《后汉书·梁鸿传》)

【小题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B.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C.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D.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尉,是古代中国高级军官。校指军事编制单位,尉即军官,校尉为部队长之意。
B.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学官称博士,学生叫太学生。
C.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始建于秦始皇时期,汉武帝即位后进行了扩建,规模大得惊人。
D.床:在古代是供人坐卧的器具,也可指井边的石栏。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像床形的字,在汉代实用范围更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鸿的父亲梁让,在王莽时期曾担任城门校尉,居住在北地并在那里去世。当时梁鸿年龄还小,用席子把父亲卷着埋葬了。
B.梁鸿曾在当时的最高学府中学习,博览群书,无所不通;学成之后却因家境贫寒无法著述,只好在上林苑中放牧。
C.孟光貌丑而心慧,在刚嫁给梁鸿时用盛装丽服来试探梁鸿的品性,其实孟光早已有隐居的准备。
D.梁鸿气节高尚,他死后,人们都认为他足以与坚守信念的要离媲美。
【小题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
(2)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3)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