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意诗
[南朝]沈约
挟瑟丛台下,徙倚爱容光。
伫立日已暮,戚戚苦人肠。
露葵已堪摘,淇水未沾裳。
锦衾无独暖,罗衣空自香。
明月虽外照,宁知心内伤?
[注]①丛台:战国时赵王所筑,在邯郸城内,数台相连,故名。②徙倚:徘徊。③露葵:葵之别名,俗称滑菜。《本草》载:“古人采葵,必待露解,故曰露葵。”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前四句运用白描手法,写一女子挟着瑟于丛台之下逡巡徘徊,顾影自怜,暮色四合时独自伫立,内心忧愁痛苦。
B.“露葵已堪摘”一句为想象之语,写女子悲戚地熬过一夜,清晨见日出露消,遥想家乡园中之葵已能采摘。
C.“淇水未沾裳”一句系从《诗经·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化来,写女子对男女姻缘期待而不得的惆怅。
D.“罗衣空自香”一句与李清照“有暗香盈袖”趣味相似,写女子丛台之中生活优裕,雅致脱俗,但闲愁绵绵不绝。
E. 末二句以明月衬托女子内心的感伤,她内心深处的苦楚自无人领会,何况无情冷月,以反问作结,倍增幽怨。
【小题2】钟嵘评沈约诗“长于清怨”,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6-04 12:29: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际,异于他人,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沦,无可救矣。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

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如此,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

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间者鲜矣。

(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先人之遗体:代指兄弟和自身。因为都是父母所生,等于是从父母身上分离遗留下来的。②已身之分气:指兄弟,因为自身和兄弟是“连气”,是父母这同一“气”所分。③群从:指族中的兄弟子侄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 本:
B.二亲既殁,兄弟相顾 殁:去世
C.如雀鼠之不恤   恤:忧虑
D.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 行路:走在路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有父子而后有兄弟 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B.①分形连气之人也 ②杀鸡为黍而食之
C.①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兄弟之际,异于他人 ②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2)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
(3)如此,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谁之救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小题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恨恨那可论 恨恨:愤恨到极点。B.作计乃尔立 乃尔:就这样
C.叶叶相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D.多谢后世人 多谢:十分感谢。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求假暂归  于今无会B.蹑履逢迎 怅然遥
C.我应他人  足荣汝身D.君既若录 渐愁煎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至二三里,催藏马悲哀”,既表现了焦仲卿因“闻此变”而摧折心肝的悲伤心情,同时也为下文写二人诀别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
B.“贺卿得高迁”一句表面上表现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讽刺,但实际上却反映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深沉爱恋。
C.“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既表明了焦母那种顽固保守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焦母拆散焦刘夫妇的原因。
D.“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表明焦刘殉情的爱情故事终于感动上苍,上苍让二人化作鸳鸯结为夫妇。
【小题4】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2)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小题5】用:“/”为下列文段断句。(共断7处)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沈亮,字道明,清操好学,善属文。未弱冠,州从事。会稽太守孟顗(顗:yǐ)在郡不法,亮纠劾免官,又言灾异,转西曹主簿。时三吴水淹,谷贵民饥,刺史彭城王义康使立议以救民急,亮议曰:“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宜班下所在,隐其虚实,令积蓄之家,听留一年储,余皆勒使粜货,为制平价,此所谓常道行于百世,权宜用于一时也。又缘淮岁丰,邑富地穰,麦既已登,黍粟行就,可析其估赋,仍就交市,三吴饥民,即以贷给,使强壮转运,以赡老弱。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即并施行。

襄阳地接边关,江左来未有皇子重镇。元嘉二十二年,世祖出为抚军将军、雍州刺史。以旧宛比接二关,咫尺崤、陕,盖襄阳之北捍,且表里强蛮,盘带疆场。以亮为南阳太守,加扬武将军。边蛮畏服,皆纳赋调,有数村狡猾,亮悉诛之。遣吏巡行诸县,孤寡老疾不能自存者,皆就蠲(蠲:juān,免除)养。耆年老齿,岁时有饩。时儒学崇建,亮开置庠序,训授生徒。

郡界有古时石堨(堨:è,堰),芜废岁久,亮籤世祖修治之,曰:“窃见郡境有旧石堨,区野腴润,实为神皋,而芜决稍积,久废其利,凡管所见,谓宜创立。”世祖许之。又修治马人陂,民获其利。在任四年,迁南谯王义宣司空中兵参军。随王诞镇襄阳,复为后军中兵,领义成太守。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二十七年,卒官,时年四十七。

(选自《宋书·列传卷一百》)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B.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C.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D.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是汉代公卿或州郡自行任用掾属的制度。东汉时地方长官有权直接辟用士人。
B.耆年,即高年、老年人,古时称六十岁为“耆”,六十岁以上可称为“耆年”。
C.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职责之一是推行人伦教化。
D.太祖,古代开国之主、国家奠基者的特定谥号,是继承帝位的子孙对其的尊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亮为官尽责,直言进谏。会稽太守孟顗在郡里不守法纪,沈亮检举弹劾他,因此被罢官。后沈亮因直言灾异现象而遭贬。
B.沈亮关注民生,妙策解困。三吴遭受水灾,民生疾苦,沈亮提出打击投机营利行为、建立互市等建议,都被刺史采纳、施行。
C.沈亮治政威严,心怀仁爱。在治理边蛮时,沈亮果断诛杀奸猾之徒,令村民畏服;他爱护百姓,馈赠老者,兴办学校,教化风气。
D.沈亮为官清廉,深受器重。他为官清正廉洁,才能出众,得到皇帝肯定,多次担任要职,太祖还多次赏赐给他一些贵重的物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
(2)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