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结发为夫妻①

无名氏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注)①这首诗在徐陵的《玉台新咏》中题作《留别妻》,旧传为苏武初出使时留别妻子之作。②结发;束发,借指男女始成年时。古时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束发,以示成年。③嬿婉;夫妻恩爱的样子。④怀往路:想着出行的事。“往路”一坐“远路”。⑤液何其:语出《诗经•庭燎》“夜如何其”,是说“夜晚何时”。⑥参(shēn)辰:二星名,代指所有星宿。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与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两句,笔锋陡转,将开头轻松、欢快的气氛抛入生离死别的无限悲哀。
B.“去去从此辞”中“去去”两字相叠,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道别时那种痛苦不堪、语噎词塞的情态。
C.“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两句,与“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两句不同,前者没有后者情深。
D.“恩爱两不疑”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这对年轻夫妻之间至死不渝的爱。
【小题2】诗歌的最后四句,有人说是夫妻二人的对话,也有人说是征人对妻子的叮嘱。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3】本诗与《孔雀东南飞 并序》一诗都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各采用怎样的方法来表达主题的?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26 11:49: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渊明传
萧统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全梁文.陶渊明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江州刺史檀道济往之 候:等候
B.公田令吏种秫     悉:全部
C.即日解绶去职,《归去来》 赋:写作
D.弘欲延之坐 邀:邀请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B.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C.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D.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小题3】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归,自请解职辞官归家,古代官职升降调动有一些专用词语,官职升迁有拔、擢、拜、封等;官职调任有迁、徙、调、出;官职降职有罢、黜、免、谪。
B.黄昏,十二时辰之一。十二时辰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
C.绶,官印,解绶去职指辞职归隐。
D.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民间在重阳节有插茱萸、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前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小题5】将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2)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吕祖谦字伯恭,尚书右丞好问之孙也。自其祖始居婺州。祖谦之学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献之传。长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游,既又友张械、朱熹,讲索益精。初,荫补入官,后举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调南外宗教。丁内艰,居明招山,四方之士争趋之。除太学博士,时中都官待次者例补外,添差教授严州,寻复召为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轮对,勉孝宗留意圣学。且言:恢复大事也,规模当定,方略当审。陛下方广揽豪杰,共集事功,臣愿精加考察,使之确指经画之实,孰为先后,使尝试侥幸之说,不敢陈于前,然后与一二大臣定成算而次第行之,则大义可伸,大业可复矣。”召试馆职。先是,召试者率从学士院求问目,独祖谦不然,而其文特典美。尝读陆九渊文喜之,而未识其人。考试礼部,得一卷。曰:“此必江西小陆之文也。”揭示,果九渊,人服其精鉴。父忧免丧,主管台州崇道观。迁著作郎,以末疾请祠归。诏除直秘阁。时方重职名,非有功不除,中书舍人陈骙驳之,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骙不得已草制寻主管冲佑观。明年,除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卒,年四十五。谥曰成。祖谦学以关、洛【注】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涘。心平气和,不立崖异,一时英伟卓荦之士皆归心焉。少卞急,一日,诵孔子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忽觉平时忿惶涣然冰释。朱熹尝言:“学如伯恭方是能变化气质。”其所讲画,将以开物成务,既卧病,而任重道远之意不衰。譬家之政,皆可为后世法。考定《古周易》《书说》,皆行于世。晚年会友之地曰丽泽书院,在金华城中;既殁,郡人即而祠之。
(节选自《宋书·吕祖谦传》)
【注】关、洛,宋代理学的两个学派。关学指以张载为首的学派,因张氏讲学于关中雨得名;洛学指二程为首的学派,因二程为洛阳人而得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骙不得已草制/
B.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骙不得已草制/
C.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骙不得已草制/
D.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骙不得已草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补,我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指下辈因上辈功业或地位而获得特殊待遇。
B.丁内艰,也称为丁母忧,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
C.圣学,一般指圣人治学之法、修学之道、成学之径、饱学之意,有时特指孔子之学。
D.免丧,又称“夺情”,意思是为国家放弃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祖谦学养深厚,治家有方。深受家庭影响,熟悉历史文化,其考定的一些著作皆流传于世,其居家之政也成为后世楷模。
B.吕祖谦重视实绩,不务虚事。他认为要伸张大义,恢复大业,就要实实在在谋划,不断积累事功,循序渐进,不要让那些抱侥幸心理的学说得逞。
C.吕祖谦读文知人,鉴别力强。他曾读过陆九渊的文章,十分喜欢,后来他负责礼部考试时看到一份答卷,断定陆九渊所写,后来证明确如其言。
D.吕祖谦重视修身,勇于改变。他年轻时性格急躁,读了孔子的话时有所感悟,进而改变急躁,宽容了原来的仇人,受到朱熹的赞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召试者率从学士院求问目,独祖谦不然,而其文特典美。
(2)祖谦学以关、洛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涣。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而随从高祖。从平建邺,为主书,散财聚士,恒思立效。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大通元年,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庆之欲逆战韦放曰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去我既远,必不见疑,及其未集,须挫其气。且闻虏所据营,林木甚盛,必不夜出。诸君若疑惑,庆之请独取之。”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乃还,与诸将连营西进,据涡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冬,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共来至此,涉历一岁,靡费粮仗,其数极多,诸军并无斗心,皆谋退缩,岂是欲立功名,聚为抄暴耳。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诏。”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衔枚夜出,陷其四垒。涡阳城主王玮乞降。所余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大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高祖嘉焉,赐庆之手诏。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寇楚州,执刺史桓和。景仍进军淮上,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州人李异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卒,时年五十六,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谥曰武。敕义兴郡五百丁会丧。
(选自《梁史·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主书 稍:渐渐
B.领军曹仲宗伐涡阳 隶:跟从
C.聚为抄暴耳    直:只是
D.敕义兴郡五百丁会丧    发:拿出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庆之欲逆战韦放/曰/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
B.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庆之欲逆战/韦放曰/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
C.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庆之欲逆战韦放/曰/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
D.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庆之欲逆战/韦放曰/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庆之性格耿直慷慨。在战斗中,主将曹仲宗害怕腹背受敌,想班师回朝,庆之杖节军门,慷慨陈词,最后说服了曹仲宗。
B.陈庆之善于用兵打仗。北魏军构建城垒分兵牵制,陈庆之率军夜袭,攻破其中四座城垒,迫使涡阳城城主王纬请求归降。
C.陈庆之作战勇敢。侯景率七万大军进犯楚州,在刺史桓和陷没的情况下,陈庆之坚决抵抗,朝廷派来的援军还未到达,他已经打败了侯景的军队。
D.陈庆之体恤百姓。豫州闹饥荒,陈庆之赈济灾民,很多人得以保全活命。梁武帝为此封他为散骑常待、左卫将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
(2)魏人远来,皆已疲倦,去我既远,必不见疑,及其未集,须挫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