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诞,字茂世,琅邪临沂人,太保弘从兄也。诞少有才藻,晋孝武帝崩,从叔尚书令珣为哀策文,久而未就,谓诞曰:“犹少序节物一句。”因出本示诞。诞揽笔便益之,接其“秋冬代变”后云:“霜繁广除,风回高殿。”珣嗟叹清拔,因而用之。袭爵雉乡侯,拜秘书郎,琅邪王文学,中军功曹。
隆安四年,会稽王世子元显开后军府,又以诞补功曹。寻除尚书吏部郎,仍为后军长史,领庐江太守,加镇蛮护军。转龙骧将军、琅邪内史,长史如故。诞结事元显嬖人张法顺,故为元显所宠。元显纳妾,诞为之亲迎。随府转骠骑长史,将军、内史如故。元显讨桓玄,欲悉诛桓氏,诞固陈桓修等与玄志趣不同,由此得免。修,诞甥也。及玄得志,诞将见诛,修为之陈请;又言修等得免之由,乃徙诞广州。
卢循据广州。以诞为其平南府长史,甚宾礼之。时广州刺史吴隐之亦为循所拘留,诞曰:“将军今留吴公,公私非计。孙伯符岂不欲留华子鱼,但以一境不容二君耳。”于是诞及隐之并得还。
除员外散骑常侍未拜高祖请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尽心归奉日夜不懈高祖甚委仗之北伐广固领齐郡太守。七年,以诞为吴国内史。母忧去职。高祖征刘毅,起为辅国将军,诞固辞军号,墨绖从行。时诸葛长民行太尉留府事,心不自安,高祖甚虑之。毅既平,诞求先下,高祖曰:“长民似有自疑心,卿讵宜便去。”诞曰:“长民知我蒙公垂眄,今轻身单下,必当以为无虞,乃可以少安其意。”高祖笑曰:“卿勇过贲、育矣。”于是先还。九年,卒,时年三十九。以南北从征,追封作唐县五等侯。
《宋书 卷五十二 列传第十二》
注释:①讵:岂,难道。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除员外散骑常侍/未拜/高祖请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尽心归奉/日夜不懈/高祖甚委仗之北伐/广固领齐郡太守
B.除员外散骑常侍/未拜/高祖请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尽心归奉/日夜不懈/高祖甚委仗之北伐/广固/领齐郡太守
C.除员外散骑常侍/未拜/高祖请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尽心归奉/日夜不懈/高祖甚委仗之/北伐广固/领齐郡太守
D.除员外散骑常侍/未拜/高祖请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尽心归奉/日夜不懈/高祖甚委仗之/北伐广固/领齐郡太守
【小题2】下列各组实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A.从叔尚书令珣为哀策文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B.珣嗟叹清拔,因而用之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C.久而为就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
D.卿勇过贲、育 大母过余曰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可以少安其意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B.但以一境不容二君耳   臣以供养无主
C.因出本示诞  不如因善与之
D.又言修等得免之由     儿之成则可待乎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即“死”,常用于皇帝。古谓天子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B.“拜”,指由平民之身而被授予官职,又如授、除、擢、拔等都是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
C.“母忧”,母亲的丧事,我国古代母亲去世后,为官者一般要离任为母守孝三年。
D.“侯”,古代的爵位之一,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均世袭罔替。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诞甥也。及玄得志,诞将见诛,修为之陈请。
(2)长民知我蒙公垂眄,今轻身单下,必当以为无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25 10:01: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而随从高祖。从平建邺,为主书,散财聚士,恒思立效。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大通元年,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庆之欲逆战韦放曰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去我既远,必不见疑,及其未集,须挫其气。且闻虏所据营,林木甚盛,必不夜出。诸君若疑惑,庆之请独取之。”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乃还,与诸将连营西进,据涡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冬,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共来至此,涉历一岁,靡费粮仗,其数极多,诸军并无斗心,皆谋退缩,岂是欲立功名,聚为抄暴耳。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诏。”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衔枚夜出,陷其四垒。涡阳城主王玮乞降。所余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大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高祖嘉焉,赐庆之手诏。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寇楚州,执刺史桓和。景仍进军淮上,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州人李异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卒,时年五十六,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谥曰武。敕义兴郡五百丁会丧。
(选自《梁史·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主书 稍:渐渐
B.领军曹仲宗伐涡阳 隶:跟从
C.聚为抄暴耳    直:只是
D.敕义兴郡五百丁会丧    发:拿出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庆之欲逆战韦放/曰/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
B.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庆之欲逆战/韦放曰/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
C.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庆之欲逆战韦放/曰/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
D.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庆之欲逆战/韦放曰/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庆之性格耿直慷慨。在战斗中,主将曹仲宗害怕腹背受敌,想班师回朝,庆之杖节军门,慷慨陈词,最后说服了曹仲宗。
B.陈庆之善于用兵打仗。北魏军构建城垒分兵牵制,陈庆之率军夜袭,攻破其中四座城垒,迫使涡阳城城主王纬请求归降。
C.陈庆之作战勇敢。侯景率七万大军进犯楚州,在刺史桓和陷没的情况下,陈庆之坚决抵抗,朝廷派来的援军还未到达,他已经打败了侯景的军队。
D.陈庆之体恤百姓。豫州闹饥荒,陈庆之赈济灾民,很多人得以保全活命。梁武帝为此封他为散骑常待、左卫将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
(2)魏人远来,皆已疲倦,去我既远,必不见疑,及其未集,须挫其气。

同类题2

(一)文言文阅读

崔挺,字双根,博陵安平人也。幼孤,居丧尽礼,少敦学业,多所览究,推人爱士,州闾亲附焉。三世同居,门有礼让。于后频值饥年,家始分析,挺与弟振推让田宅旧资,惟守墓田而已。家徒壁立,兄弟怡然,手不释卷。时谷籴踊贵,乡人或有赡者,遗挺,辞让而受,仍亦散之贫困,不为畜积,故乡邑更钦叹焉。举秀才,射策高第,拜中书博士,转中书侍郎。后除昭武将军、光州刺史,威恩并著,风化大行。十九年,车驾幸兖州,召挺赴行在所。及见,引谕优厚。又问挺治边之略,因及文章。高祖甚悦,谓挺曰:“别卿已来,倏焉二载。吾所缀文,已成一集,今当给卿副本,时可观之。”又顾谓侍臣曰:“拥旄者悉皆如此,吾何忧哉。”复还州。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时以犯罪配边者多有逃越,遂立重制:一人犯罪逋亡,合门充役。挺上书,以为《周书》父子罪不相及。辞甚雅切,高祖纳之。掖县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甚有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忻逢明治,今愿奉之。挺曰:“吾虽德谢古人,未能以玉为宝。”遣船随取,光润果然。竟不肯受,仍表送京都。世宗即位,累表乞还。景明初见代,老幼泣涕追随,缣帛赠送,挺悉不纳。散骑常侍赵修得幸世宗,挺虽同州壤,未尝诣门。北海王详为司徒、录尚书事,以挺为司马,挺固辞不免。世人皆叹其屈,而挺处之夷然。于后详摄选,众人竞称考第,以求迁叙,挺终独无言。四年卒,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魏书·崔挺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
B.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
C.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
D.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射策是中国古代起始于汉的考试方法之一。魏晋南北朝时用于孝廉﹑明经等选士科目的经术考试。
B.拥旄借指统率军队,古代武官持旄节专制一方。“旄”指古代中旗杆头上用牦牛尾做装饰的旗子。
C.京都又称都、国都,指古代王朝的政治中心。一般认为,西晋时因司马师讳师,故又称京师为京都。
D.景明是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年号。明清多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存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挺受人钦佩,振贫济乏。他勤于学业,推人爱士,乡人都愿意与他亲近;在不得已接受别人的馈赠后,总是分给贫困人家。
B.崔挺深受器重,政绩突出。被推举为秀才后,先后任中书博士、中书侍郎;担任光州刺史时,威恩并举,使州内民风大为好转。
C.崔挺为人清廉,临财不苟。他坚决拒绝了九旬老者亲手送给他的美玉;离任时,全不接百姓献上的绫罗绸缎之类的东西。
D.崔挺为人耿直,刚正不阿。虽与皇帝宠臣赵修同乡,但从未登门造访;王详负责考选官员,众人自夸求升,他始终不说一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后频值饥年,家始分析,挺与弟振推让田宅旧资,惟守墓田而已。
(2)时以犯罪配边者多有逃越,遂立重制:一人犯罪逋亡,合门充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豫章文献王嶷,字宣俨,太祖第二子。宽仁弘雅,有大成之量,太祖特钟爱焉。起家为太学士、长城令。时沈攸之责赕,伐荆州界内诸蛮,遂及五溪,禁断鱼盐。群蛮怒,酉溪蛮王田头拟杀攸之使,攸之责赕千万,头拟输五百万,发气死。其弟娄侯墓立,头拟子田都走入獠中。于是蛮部大乱,抄掠平民,至郡城下。嶷遣队主张莫儿率将吏击破之。命田都继其父,蛮众乃安。时太祖辅政,嶷务在省约,停府州仪迎物。初,沈攸之欲聚众,开民相告,士庶坐执役者甚众。疑至镇,一日遣三千余人。见囚五岁刑以下不连台者,皆原遣。二千石官长不得与人为市,诸曹吏听分番假。百姓甚悦。封豫章郡王,邑三千户。仆射王俭笺曰:“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穆江汉来苏八州慕义 自庾亮以来,荆楚无复如此美政。古人期月有成,而公自日致治,岂不休哉!”二年春,虏寇司、豫二州,嶷表遣南蛮司马崔慧景北讨,又分遣中兵参军萧惠朗援司州,屯西关。虏军济准攻寿春,分骑当出随、邓,众以为。嶷曰:“虏入春夏,非动众时,令豫、司强守,遇其津要;彼见坚严,自当溃散,必不敢越二镇而南也。”是时纂严,嶷以荆州接蛮,虑其生心,令镇内皆缓服。既而虏竟不出樊、邓,于寿春败走。寻给班剑二十人。年四十九,薨。其日,上再视疾,至薨,乃还宫。诏曰:“嶷明哲至亲,勋高业始,德懋王朝,道光区县,奄至薨逝,痛酷抽割,不能自胜,奈何奈何!今便临哭。九命之礼,宜备其制。敛以衮冕之服,温明秘器,命服一具,衣一袭,丧事一依汉东平王故事,大鸿胪持节护丧事,大官朝夕送奠。大司马、太傅二府文武悉停过葬。”

《南齐书·列传·卷二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稳/江汉来苏/八州慕义/
B.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稳/江汉来/苏八州慕义/
C.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穆/江汉来苏/八州慕义/
D.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穆/江汉来/苏八州慕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汉武帝时五经每经设一博士,称为“五经博士”。
B.二千石,汉官秩,又为郡守的通称。汉代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斗,故称。
C.薨,死。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亮,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衮冕,衮衣和冕,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和礼冠,在重大活动时穿戴用的正式服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嶷明于吏治,平定民族纷乱。田头拟引发蛮族大乱,萧嶷派张莫儿带兵将其击溃,后又令田都继承他父亲的王位,蛮民才平静下来。
B.萧嶷治政有方,赢得他人称赞。任豫章郡王时,王俭赞扬他刚到任十余天就让灾民得到了休养生息,并赞这是荆楚地区少有的好政绩。
C.萧嶷深谋远虑,准确判断形势。敌军大举进攻,大家对此忧虑。萧嶷分析只要坚守渡口要道,敌人必然不敢进犯。最终敌人果然败退。
D.萧嶷深受器重,皇上多次探询。发病当天皇上两次探望,直至萧嶷死才回宫。萧嶷的丧礼规格很高,大臣早晚祭奠,文武官员停下公务送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沈攸之责赕,伐荆州界内诸蛮,遂及五溪,禁断鱼盐
(2)古人期月有成,而公旬日致治,岂不休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世表,字景升,东魏郡魏人也。魏大司马休九世孙。祖谟,父庆,并有学名。世表少丧父,举止有礼度。性雅正,工尺牍,涉猎群书。

太和二十三年,尚书仆射、任城王澄奏世表为国子助教,颇失意。后转司徒记室。与武威贾思伯、范阳卢同、陇西辛雄等并相友善。侍中崔光,乡里贵达,每称美之。遇患归乡。永平中,除兖州左将军府司马,非其所愿,复以病解。延昌中,除清河太守,治官省约,百姓安之。正光中,拜前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大将军、京兆王继西征,以为从事中郎,摄中水兵事,自当烦剧,论者皆称其能。还都,拜司空长史。孝昌中,青齐频年反乱,诏世表持节慰喻。还都,转尚书右丞。

后加征虏将军、出行豫州刺史。值萧衍将湛僧珍陷东豫州,州民刘获、郑辩反于州界,为之内应。朝廷以源子恭代世表为州,以世表为东南道行台,率元安平、元显伯、皇甫邓林等讨之。于时贼众强断小殷关,驿使不通。诸将以士马单少,皆败散之余,不敢复战,咸欲保城自固。世表时患背肿,乃舆病出外,呼统军是云宝谓之曰:“湛僧珍所以敢深入为寇者以获辩皆州民之望为之内应向有驿至知刘获移军欲迎僧珍去此八十里今出其不意一战可破获破,则僧珍自走,东南清服,卿之功也。”乃简选兵马,付宝讨之,促令发军。日暮出城,比晓兵合。贼不意官军卒至,一战破获,诸贼悉平。湛僧珍亦退走。唯郑辩与子恭亲旧,亡匿子恭所。世表召诸将吏,众责子恭,收辩斩之,传首京师。敕遣中使宣旨慰喻,赐马二匹、衣服被褥。复以世表行豫州事,行台如故。还朝,加左将军,兼尚书东道行台,沿河分立镇戍,以备葛荣。行达青州,遇患卒,时年五十四。永熙中,赠平东将军、齐州刺史。

(选自《魏书·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湛僧珍所以敢深入为寇者/以获/辩皆州民之望/为之内应/向有驿至/知刘获移军欲迎僧珍/去此八十里/今出其不意/一战可破/
B.湛僧珍所以敢深入为寇者/以获/辩皆州民之望/为之内应/向有驿至知/刘获移军欲迎僧珍/去此八十里/今出其不意/一战可破/
C.湛僧珍所以敢深入为寇者/以获/辩皆州民之望/为之内应/向有驿至/知刘获移军欲迎/僧珍去此八十里/今出其不意/一战可破/
D.湛僧珍所以敢深入为寇者/以获/辩皆州民之望/为之内应/向有驿至知/刘获移军欲迎/僧珍去此八十里/今出其不意/一战可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九世孙,也称耳孙。因耳孙离高、曾祖父很远,只能耳闻,故称。后多泛指远代子孙。
B.助教,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职责是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国子助教。
C.节,指符节,也称旄节。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作为使臣气节的象征。
D.行台,一般指魏晋至金代尚书台(省)临时在外设置的分支机构或执掌该机构的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世表出身望族,性情高雅正直。他出身读书世家,博览群书,举止有礼仪法度,获侍中崔光赞誉;与贤达交游,早年任国子助教、左将军府司马等职,多不如意。
B.曹世表为政简约,理政能力高超。他担任清河太守,为政简约有效,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后随元继西征,特别善于处理复杂繁巨的工作,显示了高超的理政才能。
C.曹世表建功立业,颇有军事才能。面对紧张的讨逆形势,他见识不俗;他亲率奇兵,一举击溃湛僧珍,获得朝廷宣旨嘉奖;他沿黄河分设戍镇,以防备葛荣入侵。
D.曹世表忠于职守,抱病指挥讨逆。当湛僧珍攻陷东豫州、刘获与郑辩谋反之时,他奉命率军讨伐叛逆;他当时身体患病,背部肿胀,却抱病登车出城,安排战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将以士马单少,皆败散之余,不敢复战,咸欲保城自固。
(2)日暮出城,比晓兵合。贼不意官军卒至,一战破获,诸贼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