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邓训字平叔,少有大志。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建初三年,上谷太守任兴欲诛赤沙乌桓,乌桓怨恨谋反,诏训将黎阳营兵屯狐奴,以防其变。训抚接边民,为幽部所归。六年,迁护乌桓校尉,黎阳故人乐随训徙边。鲜卑闻□威恩,皆不敢南近塞下。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诸羌激忿,遂相与解仇结婚,交质盟诅,众四万余人,期冰合渡河攻训。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缘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少制多。虽首施两端,汉亦时收其用。
时迷吾子迷唐,别□武威种羌合兵万骑,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训曰:“不然。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经常屯兵,不下二万,转运之费,空竭府帑,凉州吏人,命县丝发。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遂令开城,悉驱群胡妻子内之。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训因发湟中秦、胡兵,出塞掩击迷唐于写谷。
永元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胡人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戎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前乌桓吏士皆奔走道路,至空城郭。吏执,不听,以状白校尉徐傿。傿叹息曰:“此义也。”乃释之。
(选自《后汉书·邓寇列传第六》,有删改)
【注】①烧当种羌迷吾:烧当种羌,与后文的“武威种羌”均为当时的羌族部落名称。迷吾,部族首领。②小月氏胡:西北少数民族。
【小题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B.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C.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D.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小题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鲜卑闻□威恩,皆不敢南近塞下
②时迷吾子迷唐,别□武威种羌合兵万骑
③每与羌战,常□少制多
A.①之 ②与 ③因B.①其 ②与 ③以
C.①其 ②于 ③因D.①之 ②于 ③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训统率黎阳营的士兵屯守在狐奴,安抚接纳边境地区的百姓,他驻守之处成为幽州地区百姓投奔的地方。
B.邓训没有任由羌人和胡人互相攻击坐得渔翁之利,而是打开城门收容胡人的妻子儿女,帮助胡人度过危机。
C.诸羌谋反时,邓训被朝廷任命为乌桓校尉,以防羌人的进攻,后来又率领湟中秦、胡兵出塞对迷唐发起攻击。
D.邓训五十三岁时病死在任上,胡人都非常悲痛,他们大吼长号,有的甚至自残身体,想要追随邓训而死。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
(2)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23 04:26: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郃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郃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县召署幕门候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郃犹为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时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郡亦遣使。郃进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遣之,郃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郃遂所在留迟,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自杀,支党悉伏其诛,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郃岁中举孝廉,五迁尚书令,又拜太常。元初四年,代袁敞为司空,数陈得失,有忠臣节。在位四年,请托事免。安帝崩,北乡侯立,复为司徒。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将作大匠翟酺上郃“潜图大计,以安社稷”,于是录阴谋之功,封郃涉都侯,辞让不受。年八十余,卒于家。门人上党冯冑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之。

(节选自《后汉书·卷八十二上·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服单行    微:小,细小
B.太守遣之    固:坚决
C.请托事免    坐:因……获罪
D.孙程等事先成 会:恰巧,恰逢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B.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C.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D.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是古代官职,官属祭酒,主管教育。掌教育弟子,国有疑问,掌承问对。
B.“五经”是《诗》《书》《易》《乐》《春秋》,是我国古代儒家主要经典。
C.《河》《洛》是《周易》中的“河图”“洛书”,是华夏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D.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指“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郃通晓“五经”,擅长占卜之术。和帝即位后,派遣两名使者微服到访益州,察考民风。李郃夜观星象,便得知朝廷已派来了使者。
B.李郃审时度势,机智应变。李郃劝太守远离专权骄横的窦宪,建议未被采纳又自请同行送贺礼,
故意延误行程,使太守免遭免官之难。
C.李郃吏能卓著,有忠义气节。元初四年,李郃代替袁敞做司空,多次陈述政事得失,因其忠臣气节,被奸佞之臣诬陷而被罢免了官职。
D.李郃行事功成不居,淡泊名利。李郃暗中筹谋拥立顺帝,因孙程等人事先成功而功名不显,后经翟酺上书被封为涉都侯,他辞让不受。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
(2)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奋少好学,节俭行义,常分损租奉,赡恤宗亲,虽至倾匮,而施与不怠。十七年,儋耳降附,奋来朝上寿,引见宣平殿,应对合旨,显宗异其才,以为侍祠侯。建初元年,拜左中郎将,转五官中郎将,迁长水校尉。七年,为将作大匠,章和元年,免。永元元年,复拜城门校尉。四年,迁长乐卫尉。明年,代桓郁为太常。六年,代刘方为司空。
时岁灾旱,祈雨不应,乃上表曰:“比年不登,人用饥匮,今复久旱,秋稼未立,阳气垂尽,岁月迫促。夫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政之急务,忧之重者也。臣蒙恩尤深,受职过任,夙夜忧惧,章奏不能叙心,愿对中常侍疏奏。”即时引见,复口陈时政之宜。明日,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阳狱,录囚徒,收洛阳令陈歆,即大雨三日。
奋在位清白,无它异绩。九年,以病罢。在家上疏曰:“圣人所美,政道至要,本在礼乐。《五经》同归,而礼乐之用尤急。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又曰:‘揖让而化天下者,礼乐之谓也。’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孔子谓子夏曰:‘礼以修外,乐以制内,丘已矣夫!’又曰:‘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厝其手足。’臣以为汉当制作礼乐,是以先帝圣德,数下诏书,愍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驳异。臣累世台辅,而大典未定,私窃惟忧,不忘寝食。臣犬马齿尽,诚冀先死见礼乐之定。”十三年,更召拜太常。复上疏曰:“汉当改作礼乐,图书著明。王者化定制礼,功成作乐。谨条礼乐异议三事,愿下有司,以时考定。昔者孝武皇帝、光武皇帝封禅告成,而礼乐不定,事不相副。先帝已诏曹褒,今陛下但奉而成之,犹周公斟酌文武之道,非自为制,诚无所疑。久执谦谦,令大汉之业不以时成,非所以章显祖宗功德,建太平之基,为后世法。”帝虽善之,犹未施行。其冬,复以病罢。明年,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职过任,夙夜忧惧 夙夜:整夜
B.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阳狱 幸:驾临
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厝其手足 厝:放置
D.而礼乐不定,事不相副     副:符合
【小题2】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赂者以赂者丧。
A.显宗异其才,以为侍祠侯B.夫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
C.九年,以病罢D.礼以修外,乐以制内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年不登,人用饥匮。
(2)臣犬马齿尽,诚冀先死见礼乐之定。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霸,字伯饶,蜀郡成都人也。年数岁而知孝让,虽出入饮食,自然合礼,乡人号为“张曾子。”七岁通《春秋》,复欲进余经,父母曰“汝小未能也”,霸曰“我饶为之”,故字曰“饶”焉。后就长水校尉樊鲦受《严氏春秋》,遂博览《五经》。诸生孙林、刘固、段着等慕之,各市宅其傍,以就学焉。举孝廉光禄主事,稍迁,永元中为会稽太守,表用郡人处士顾奉、公孙松等。奉后为颖川太守,松为司隶校尉,并有名称。其余有业行者,皆见擢用。郡中争厉志节,习经者以千数,道路但闻诵声初。霸以樊鲦删《严氏春秋》犹多繁辞,乃减定为二十万言,更名《张氏学》。霸始到越,贼未解,郡界不宁,乃移书开购,明用信赏,贼遂束手归附,不烦士卒之力。童谣曰:“弃我戟,捐我矛,盗贼尽,吏皆休。”视事三年,谓掾史曰:“太守起自孤生,致位郡守。盖日中则移,月满则亏。老氏有言:知足不辱。”遂上病。后征,四迁为侍中。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为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后当为五更,会疾卒,年七十。遗诸子曰:“昔延州使齐,子死赢、博,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诸子承命,葬于河南梁县,因遂家焉。将作大匠翟黼等与诸儒门人追录本行,谥曰宪文。

(节选自《后汉书·卷六十六·列传第二十六》)

注①延州:指公子季札,相传是孔子的老师。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B.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C.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已直为受之
D.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已直为受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儒家典籍“五经”之一。文中《严氏春秋》是解释《春秋》的著作。
B.孝廉,古代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举孝廉,是读书人求仕的途径之一。
C.五更,古代在夜间设置的五个时间点,这里是乡官名,多授予年老致仕的官员。
D.敕,汉时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之词,南北朝以后特指帝王的诏令、诏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霸自幼明礼,治学严谨。他少时就以孝悌著称,且勤奋好学。后师从樊,他精益求精,对老师已删定的著作再作削减。
B.张霸善于用人,明于治乱。他为官时能重用有真才实学之士,不费一兵一卒之力使盗贼束手归附,百姓都用童谣来歌颂他。
C.张霸知足安命,能知进退。他为官多年,深谙事物盛极必衰的道理。皇上生病时,他申请还乡,后又屡被征召,官至侍中。
D.张霸不卑不亢,洁身自律。他不趋炎附势,敢于拒绝权贵拉拢。去世前要求丧事从简,告诚后人对人要心存敬畏,安守本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孙林、刘固、段着等慕之,各市宅其傍,以就学焉。
(2)闻霸名行,欲与为交,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伏湛字惠公,琅邪东武人也。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五迁至王莽时为绣衣执法使督大奸迁后队属正。更始立,以为平原太守。时仓卒兵起,天下惊扰,而湛独晏然,教授不废。谓妻子曰:“夫一谷不登,国君彻膳;今民皆饥,奈何独饱?”乃共食粗粝,悉分奉禄以赈乡里,来客者百余家。时门下督素有气力,谋欲为湛起兵,湛恶其惑众,即收斩之,徇首城郭,以示百姓,于是吏人信向,郡向以安。平原一境,湛所全也。
光武即位,知湛名儒旧臣,欲令干任内职,征拜尚书,使典定旧制。时,大司徒邓禹西征关中,帝以湛才任宰相,拜为司直,行大司徒事。车驾每出征伐,常留镇守,总摄群司。建武三年,遂代邓禹为大司徒,封阳都侯。
时,彭宠反于渔阳,帝欲自征之,湛上疏谏曰:“今京师空匮,资用不足,未能服近而先事边外;且渔阳之地,逼接北狄,黠虏困迫,必求其助。又今所过县邑,尤为困乏。种麦之家,多在城郭,闻官兵将至,当已收之矣。大军远涉二千余里,士马罢劳,转粮限阻,今兖、豫、青、翼,中国之都,而寇贼从横,未及从化。渔阳以东,本备边塞,地接外虏,贡税微薄。安平之时,尚资内郡,况今荒耗,岂足先图?而陛下舍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恐惧,诚臣之所惑也。复愿远览文王重兵博谋,近思征伐前后之宜,顾问有司,使极愚诚,采其所长,择之圣虑,以中土为忧念。” 帝览其奏,竟不亲征。
时,贼徐异卿等万余人据富平,连攻之不下,唯云:“愿降司徒伏公。”帝知湛为青、徐所信向,遣到平原,异卿等即日归降,护送洛阳。
其冬,车驾征张步,留湛居守。时,蒸祭高庙,而河南尹、司隶校尉于庙中争论,湛不举奏,坐策免。六年,徙封不其侯,邑三千六百户,遣就国。
十三年夏,征,敕尚书,斋择拜吏日,未及就位,因宴见中暑,病卒。赐秘器,帝亲吊祠,遣使者送丧修冢。
(节选自《后汉书·伏湛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五迁/至王莽时为绣衣执法/使督大奸/迁后队属正
B.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五迁/至王莽时为绣衣执法/使督大奸/迁后队属正
C.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五迁/至王莽时为绣衣执法/使督大奸/迁后队属正
D.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五迁/至王莽时为绣衣执法/使督大奸/迁后队属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徇首,指传首示众,以达到警告民众的目的,在古代,被徇首的都是十恶不赦的犯人。
B.尚书,中国古代官名,执掌文书奏章。汉朝时,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地位逐渐重要。
C.中国,古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文中指中原地区。
D.策免,帝王以策书免官,汉代皇帝任免官吏,书于竹简,称为策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伏湛心念苍生,为政众信郡安。他任平原太守期间,与百姓同甘共苦,官民信任并归向他,郡内得以安定,平原郡得以保全,伏湛起了重要作用。
B.伏湛深受重视,并被委以重任。光武帝征召他做尚书、司直等重要职务,皇帝每每出外征战,他常留京镇守,总管各部门,后来,他代替邓禹做大司徒,封爵阳都侯。
C.伏湛招降异卿,劝阻皇帝亲征。贼人徐异卿等占据富平,连续被攻打不投降,只愿意向伏湛投降。皇帝欲亲自征讨叛乱的彭宠,伏湛上疏劝阻,皇帝最终没有亲征。
D.伏湛宦海沉浮,身后深享哀荣。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也曾被免官看,在担任尚书令时,在被光武帝召见的宴会上中暑而死,光武帝亲临吊唁祭奠,派使者送葬修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共食粗粝,悉分奉禄以赈乡里,来客者百余家。
(2)安平之时,尚资内郡,况今荒耗,岂足先图?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逐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帝惜其能,遂不许之。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董崇等。初,禁网尚简,但以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忘已。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虔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之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此谓也。”书奏,从之。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节选自《后汉书•杜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B.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C.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D.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棨戟,有缯衣或油漆的木戟,官吏出行作前导的仪仗。后常用以称贵宾或好友远道光临。
B.玺,印章最早的名称。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皇帝印章。
C.虎符,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两半相符才能生效。
D.坐,文中指定罪。古人可能因某事获罪,也可能因受亲戚或朋友等的牵连而获罪,即“连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诗部署军队,作战英勇。他抵达大阳,听说贼人企图北渡,与长史迅速烧毁船只,带领骑兵冲锋陷阵,消灭了敌人。
B.杜诗爱民帮民,深受爱戴。他担任地方长官,竭力兴修水利,改进农具,开垦农田,让百姓富裕,百姓将他比作父母。
C.杜诗顾全大局,一片赤诚。他身在地方,心系朝廷,为了封負功臣,自己让出了大郡职位,而且主动向皇帝献言献策。
D.杜诗长期为官却生性节俭。他能为百姓的安定富裕而不懈努力,自己却一贫如洗,无田无宅,以致死后无葬身之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
(2)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