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逐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帝惜其能,遂不许之。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董崇等。初,禁网尚简,但以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忘已。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虔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之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此谓也。”书奏,从之。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节选自《后汉书•杜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B.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C.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D.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棨戟,有缯衣或油漆的木戟,官吏出行作前导的仪仗。后常用以称贵宾或好友远道光临。
B.玺,印章最早的名称。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皇帝印章。
C.虎符,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两半相符才能生效。
D.坐,文中指定罪。古人可能因某事获罪,也可能因受亲戚或朋友等的牵连而获罪,即“连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诗部署军队,作战英勇。他抵达大阳,听说贼人企图北渡,与长史迅速烧毁船只,带领骑兵冲锋陷阵,消灭了敌人。
B.杜诗爱民帮民,深受爱戴。他担任地方长官,竭力兴修水利,改进农具,开垦农田,让百姓富裕,百姓将他比作父母。
C.杜诗顾全大局,一片赤诚。他身在地方,心系朝廷,为了封負功臣,自己让出了大郡职位,而且主动向皇帝献言献策。
D.杜诗长期为官却生性节俭。他能为百姓的安定富裕而不懈努力,自己却一贫如洗,无田无宅,以致死后无葬身之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
(2)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14 02:09: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鲍昱字文泉。少传父学,客授于东平。建武初,太行山中有剧贼,太守戴涉闻昱鲍永子,有智略,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昱应之,遂讨击群贼,诛其渠帅,道路开通,由是知名。后为沘阳长,政化仁爱,境内清净。荆州刺史表上之,再迁,中元元年,拜司隶校尉,诏昱使封胡降檄。光武遣小黄门问昱有所怪不。对曰:“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著姓,又当司徒露布,怪使司隶下书而著姓也。”帝报曰:“吾故欲今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昱在职,奉法守正,有父风。永平五年,坐教火迟,免,后拜汝南大守,郡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常三千余万。昱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十七年,代王敏为司徒,赐钱帛什器帷帐,除子德为郎。建初元年,大旱,谷贵。召昱问曰:“旱既太甚。将何以消复灾眚?”对曰:“臣闻圣人理国,三年有成。今陛下始践天位,刑政未著,如有失得,何能致异?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迢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一人呼嗟,王政为亏。宜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帝纳其言。四年,代牟融为太尉。六年,薨,年七十余。
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子昂,字叔雅,有孝义节行。初,德被病数年,昂俯伏左右,衣不缓带;及处丧,毁瘠三年,抱负乃行;服阕,遂潜于墓次,不关时务。
(节选自《后汉书·中屠刚鲍永郅恽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B.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C.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D.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身上。
B.肃宗,为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庙号只褒不贬;历史上并不是每个君王都有庙号。
C.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刺”是弹劾进谏之意,表明刺史要对郡县履行监察之职。
D.建武,汉光武帝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先秦至汉初无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昱善理狱讼,依法公平处理案件。建初元年,遇大旱,皇帝问他如何消灾,他乘机进言,说这是冤狱不平所致,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释放了无辜被囚禁的人。
B.鲍昱的后代,都受人爱戴。郡里人称鲍德为神父。鲍德患病多年,鲍昂在身边服侍,日夜不解衣带;后居丧,守孝三年;三年服满,便隐居墓旁,不过问时政。
C.鲍昱不忘百姓利益。任汝南太守时,他修建水利工程,使水量充足,更多农田得到灌溉,人民生活富足。
D.鲍显谨守职责,不矜名节。他在做司隶校尉时,光武帝下诏让他在招降胡人的露布上注明自己的姓氏,鲍显认为这样做违反了旧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
(2)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俊子昭,南阳西鄂人也。少为郡吏。更始立,以宗室刘嘉为太常将军,俊为长史。光武徇河北,嘉遣书荐俊,光武以为安集掾。从击铜马于清阳,进至蒲阳,拜强弩将军。与五校战于安次,俊下马,手接短兵,所向必破,追奔二十余里,斩其渠帅而还。光武望而叹曰:“战将尽如是,岂有忧哉!”五校引退入渔阳,所过虏掠。俊言于光武曰:“宜令轻骑出贼前,使百姓各自坚壁,以绝其食,可不战而殄也。”光武然之,遣俊将轻骑驰出贼前。视人保壁坚完者,敕令固守;放散在野者,因掠取之。贼至无所得,遂散败。及军还,光武谓俊曰:“困此虏者,将军策也。”及即位,封俊为列侯。建武二年春,攻匡贼,下四县,更封新处侯。引击顿丘,降三城。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太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吴汉言于帝曰:“非陈俊莫能定此郡。”于是拜俊太山太守,行大将军事。张步闻之,遣其将击俊,战于嬴下,俊大破之,追至济南,收得印绶九十余,稍攻下诸县,遂定太山。五年,与建威大将军耿弇共破张步。时,琅邪未平,乃徙俊为琅邪太守,领将军如故。齐地素闻俊名入界盗贼皆解散俊将兵击董宪于赣榆进破朐贼孙阳平之 八年,张步畔,还琅邪,俊追讨,斩之。帝美其功,诏俊得专征。俊抚贫弱,表有义,检制军吏,不得与郡县相干,百姓歌之。数上书自请,愿奋击陇、蜀。诏报曰:“东州新平,大将军之功也。负海猾夏,盗贼之处,国家以为重忧,且勉镇抚之。”十三年,增邑,定封祝阿侯。明年,征奉朝请。二十三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陈俊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地素闻/俊名入界/盗贼皆解散/俊将兵击董宪/于赣榆进破朐贼/孙阳平之/
B.齐地素闻俊名/入界/盗贼皆解散/俊将兵击董宪于赣榆/进破朐贼孙阳/平之/
C.齐地素闻/俊名入界/盗贼皆解散/俊将兵击董宪于赣榆/进破朐贼孙阳/平之/
D.齐地素闻俊名/入界盗贼皆解散/俊将兵击董宪/于赣榆进破朐贼/孙阳平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女子受男尊女卑思想影响,没有取字的权利。
B.“光武”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谥号,后人常用“光武”来指代刘秀,称其为光武皇帝,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
C.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由中央任命,直接掌管一郡政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
D.“青”“徐”指青州和徐州,是沿用我国上古时代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的称法。东汉时期已由九州演变为十三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俊年少有为,屡建战功。被刘嘉推荐给光武帝,后被任命为强弩将军。在安次之战中,陈俊与敌人短兵相接,杀了敌军主帅,赢得了光武帝的信任。
B.陈俊足智多谋,善于用计。他向光武皇帝献上计策,让贼兵一无所获,不费一兵一卒打败了敌人。
C.陈俊勇武善战,功勋卓著。在嬴下大破张步,并收缴九十多枚官印。后攻下诸县,平定太山。后又与耿弇再破张步,调任为琅邪太守,继续兼任将军。
D.陈俊忠于朝廷,治理有方。他善于抚慰贫弱百姓,表彰节义之士,约束军吏,不让他们干预郡县的事,受到百姓爱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令轻骑出贼前,使百姓各自坚壁,以绝其食,可不战而殄也。
(2)建武二年春,攻匡贼,下四县,更封新处侯。引击顿丘,降三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为诸生,学于长安,明《诗》《易》《春秋》,显名太学,学中号为“任圣童”。值仓卒,避兵之陇西。时隗嚣已据四郡,遣使请延,延不应。
更始元年,以延为大司马属,拜会稽都尉。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及到,静泊无为,唯先遣馈礼祠延陵季子。时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乱江南者皆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如董子仪、严子陵等,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志不降辱。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史白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都尉扫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延辞让再三,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建武初,延上书愿乞骸骨,归拜王庭。诏征为九真太守。光武引见,赐马杂缯,令妻子留洛阳。九真俗以谢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延乃移书属县,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其贫无礼娉,令长吏以下各省奉禄以赈助之。同时相娶者二千余人。是岁风雨顺节,谷稼丰衍。其产子者,始知种姓。咸曰:“使我有是子者,任君也。”多名子为“任”。于是徼外蛮夷夜郎等慕义保塞,延遂止罢侦候戍卒。
初,平帝时,汉中锡光为交趾太守,教导民夷,渐以礼义,化声侔于延。王莽末,闭境拒守。建武初,遣使贡献,封盐水侯。岭南华风,始于二守焉。
延视事四年,征诣洛阳,以病稽留,左转睢阳令,九真吏人生为立祠。拜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
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内,吏民累息。
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令将杂种胡骑休屠黄石屯据要害,其有警急,逆击追讨。虏恒多残伤,遂绝不敢出。
河西旧少雨泽,乃为置水官吏,修理沟渠,皆蒙其利。又造立校官,自掾、史子孙,皆令诣学受业,复其徭役。章句既通,悉显拔荣进之。郡遂有儒雅之士。
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显宗即位,拜颍川太守。永平二年,征会辟雍,因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注释:①辟(bì)雍:太学名。本是周天子为贵族子弟所设。东汉以后,历代都有。
《后汉书·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
B.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
C.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
D.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公是古时朝廷上极其重要的重臣职位,历朝历代称呼不一。东汉时三公是指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
B.祭酒,官名。汉平帝时置六经祭酒。建武初,置五经博士。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长。隋唐以后,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之长。文中龙丘苌所任“议曹祭酒”,实际上就是议曹之长。
C.岭,古时为五岭的简称。岭南,大体指现在的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两广一带。
D.古时朝堂以右为尊,左为卑位。因此,左转就是降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推行儒家文化是任延一贯的做法,不过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方式。在江南是礼贤下士,在岭南是对少数民族进行汉化,在武威是设立学校教育官宦子弟。
B.龙丘苌清高孤傲,但他感动于任延的谦卑下士,愿意出来做官,不过没多久他就去世了。任延依然尽礼将其安葬,很多读书人也因此愿意为任延服务。
C.任延去武威上任之前,皇上亲自召见告诫他为官之道。任延感激涕零,心悦诚服。
D.任延在武威铁腕镇压不法的豪强大族,组织力量抵御外族入侵;同时又兴修水利,发展教育,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官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延到,皆聘请高行如董子仪、严子陵等,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
⑵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都尉扫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

同类题4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①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②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王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③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后汉书·班超传》)

(注) ①徐令:徐县县令。②执:操持,做。③研:通“砚”。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犹当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学习)
②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广泛搜寻)
③尝业投笔叹曰(停止)
④帝乃超为兰台令史(罢官)
⑤为官写书,受直以老母(报酬)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⑤D.③④⑤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与“不耻劳辱”中的“耻”字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之,况于将相乎!
B.居家常执勤
C.外连横而诸侯。
D.假舟楫者,非能也。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两项是(  )
A.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
B.卿弟安在
C.兄固被召诣校书郎
D.立功异域
E.豫州今欲何至
【小题4】“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这句话的正确翻译是(  )
A.家境贫寒,班超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B.家境贫寒,班超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C.家境贫寒,班固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D.家境贫寒,班固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小题5】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班超、班彪、班固这三个人是什么关系?
(2)班超在为人、品行方面有哪三点比较突出?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 应奉字世叔,汝南南顿人也。 奉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为郡决曹吏,行部四十二县,录囚徒数百千人。及还,太守备问之。奉口说罪系姓名,坐状轻重,无所遗脱,时人奇之。著《汉书后序》,多所述载。大将军梁冀举茂才。

② 先是,武陵蛮詹山等四千余人反叛,执县令,屯结连年。诏下公卿议,四府举奉才堪将帅。永兴元年,拜武陵太守。到官慰纳,山等皆悉降散。于是兴学校,举仄陋,政称变俗。坐公事免。

③ 延熹中,武陵蛮复寇乱荆州。车骑将军冯绲以奉有威恩,为蛮夷所服,上请与俱征。拜从事中郎。奉勤设方略,贼破军罢,绲推功于奉。荐为司隶校尉。纠举奸违,不避豪威,以严厉为名。

④ 及邓皇后败,而田贵人见幸,桓帝有建立之议。奉以田氏微贱,不宜超登后位,上书谏曰:“臣闻周纳狄女,襄王出居于郑;汉立飞燕,成帝胤嗣泯绝。母后之重,兴废所因。宜思《关雎》之所求,远五禁之所忌。”帝纳其言,竟立窦皇后。及窦氏党事起,奉乃慨然以疾自退。追悯屈原,因以自伤,著《感骚》三十篇,数万言。诸公多荐举,会病卒。

(节选自 范晔《后汉书》)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太守问之
(2)四府举奉才将帅
(3)公事免。
(4)五禁之所忌。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录囚徒数百千人
B.拜从事中郎
C.桓帝有建立之议
D.诸公多荐举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奉口说罪系姓名,坐状轻重,无所遗脱,时人奇之。
(2)车骑将军冯绲以奉有威恩,为蛮夷所服,上请与俱征。
【小题4】应奉“自伤”的原因是
【小题5】概括应奉这一人物为官方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