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承天,东海郯人也。承天五岁失父。母徐氏,聪明博学,故承天幼渐训议,儒史百家,莫不该览。隆安四年,南蛮校尉桓伟命为参军。时殷仲堪、桓玄等互举兵以向朝廷,承天惧祸难未已,解职还益阳。义旗初,长沙公陶延寿以为其辅国府参军,遣通敬于高祖,因除浏阳令,寻去职还都。抚军将军刘毅镇姑孰,版为行参军。毅尝出行,而鄢陵县吏陈满射鸟,箭误中直帅,虽不伤人,处法弃市。承天议曰:“狱贵情断,疑则从轻。昔惊汉文帝乘舆马者,张释之劾以犯跸,罪止罚金。何者?明其无心于惊马也。故不以乘舆之重,加以异制。今满意在射鸟,非有心于中人。按律过误伤人,三岁刑,况不伤乎?微罚可也。”谢晦镇江陵,请为南蛮长史。晦进号卫将军,转咨议参军,领记室。前益州刺史萧摹之、前巴西太守刘道产去职还江陵,晦将杀之,承天尽力营救,皆得全免。晦既下,承天留府不从。及到彦之至马头,承天自诣归罪,彦之以其有诚,宥之,使行南蛮府事。七年彦之北伐请为右军录事及彦之败退承天以才非军旅得免刑责以补尚书殿中郎,兼左丞。承天为性刚愎,不能屈意朝右,颇以所长侮同列。十六年,除著作佐郎,撰国史。二十四年,承天迁廷尉,未拜,上欲以为吏部,已受密旨,承天宣漏之,坐免官。卒于家,年七十八。先是,《礼论》有八百卷,承天删减并合,以类相从,凡为三百卷,并《前传》、《杂语》、《纂文》、论并传于世。又改定《元嘉历》,语在《律历志》。
(节选自《宋书·何承天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七年/彦之北伐/请为右军/录事及彦之败退/承天以才非/军旅/得免刑责。
B.七年/彦之北/伐请为右军/录事及彦之败/退承天以才/非军旅/得免刑责。
C.七年/彦之北/伐请为右军录事/及彦之败/退承天以才非/军旅得免刑责。
D.七年/彦之北伐/请为右军录事/及彦之败退/承天以才非军旅/得免刑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军,古代官名,最初指丞相的军事参谋,《出师表》提及的蒋琬时任此官。
B.弃市,古代五刑之一,指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的头砍下来悬挂示众。
C.犯跸,古代的一种罪名,指冲撞了皇帝出行车队或违反了禁止通行的命令。
D.长史,古代官名,最早设于秦代,其执掌事务不一,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承天遍览群书。他虽自幼丧父,但因其母亲聪明博学,所以仍获得了良好的教育。
B.何承天仕途不顺。他虽然担任过各种官职,但最终还是因为泄密事件而被免去官职。
C.何承天直言敢谏。他在担任浏阳令时,引用典故来规劝将军刘毅从轻发落县吏陈满。
D.何承天博学多才。他在文献整理以及天文历法修订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按律过误伤人,三岁刑,况不伤乎?微罚可也。
(2)承天为性刚愎,不能屈意朝右,颇以所长侮同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25 05:06: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也。世父元寿,高祖时中书侍郎,有学行,见称于时。思伯释褐奉朝请,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转中书侍郎。颇为高祖所知,常从征伐。

及世宗即位,以侍从之勤,转辅国将军。任城王澄之围钟离也,以思伯持节为其军司。及澄失利,思伯为后殿。澄以思伯儒者,谓之必死焉。及至,大喜,曰:“仁者必有勇,常谓虚谈,今于军司见之矣。”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后为河内太守,不拜。寻除鸿胪少卿,以母忧免。服阕,征为荥阳太守,有政绩,因迁征虏将军、南青州刺史。初,思伯与弟思同师事北海阴凤授业,无资酬之,凤遂质其衣物。及思伯之部,送缣百匹遗凤,因具车马迎之,凤惭不往。时人称叹焉。寻以父忧免。后除征虏将军、光禄少卿,仍拜左将军、兖州刺史。

肃宗时,征为给事黄门侍郎。因请拜扫,还乡里。未拜,以风闻免。寻除右将军、凉州刺史。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女未婚。灵太后不许,舍人徐纥言之,得改授太尉长史。又除安东将军、廷尉卿。思伯自以儒素为业,不好法律,希言事。俄转卫尉卿。

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上议曰:“……五室之理,谓为可按。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学者善其议。

又迁太常卿,兼度支尚书,转正都官。时太保崔光疾甚,表荐思伯为侍讲,中书舍人冯元兴为侍读。思伯遂入授肃宗《杜氏春秋》。思伯少虽明经,从官废业,至是更延儒生夜讲昼授。性谦和,倾身礼士,虽在街途,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色。客有谓思伯曰:“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世以为雅谈。为元义所宠,论者讥其趣势。孝昌元年卒。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又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贞。

(节选自《魏书•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B.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C.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D.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脱掉粗布衣服,指做官。
B.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
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父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思伯久经沙场。他经常跟随高祖征战讨伐。他曾经跟随任城王元澄进攻钟离,作战失利,奉命殿后且出色完成任务,从而改变了元澄对儒士的看法。
B.贾思伯不计前嫌,尊敬师长。他曾与弟弟一起师从阴凤。因无钱交纳学费,衣物被阴凤作为抵押品。贾思伯在南青州任上送给阴凤礼物,派马车迎接他。
C.贾思伯曾经仕途不顺。被征为给事黄门侍郎,还未拜官上任,就因为传闻而被弹劾免职。拒任凉州刺史却不被允许,幸亏徐纥从中说话,才得以改任。
D.贾思伯勤勉好学,礼贤下士。他少年时明习经典,做官后勤奋钻研。任侍讲时延请儒士夜读日授。他在街头碰到读书人,就停车下马,认真交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
(2)“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江谧字令和,济阳考域人也。祖秉之,临海太守,宋世清吏。父徽,尚书都官郎,吴令,为太初所杀。谧系尚方署,孝武平京邑,乃得出。解褐奉朝请,辅国行参军,于湖令,强济称职。宋明帝为南豫州,谧倾身奉之,为帝所亲待。即位,以为骠骑参军。
谧转尚书度支郎,俄迁右丞,兼比部郎。泰始四年,江夏王义恭第十五女卒,年十九,未笄。礼官议从成人服,诸王服大功。左丞孙夐重奏:《礼记》女子十五而笄,郑云应年许嫁者也。其未许嫁者,则二十而笄。射慈云十九犹为殇。礼官违越经典,于礼无据。”博士太常以下结免赎论;谧坐杖督五十,夺劳百日,谧又奏:“夐先不研辨,混同谬议。准以事例,亦宜及咎。”诏“可”。出为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政治苛刻。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僧遵裂三衣食之,既尽而死。为有司所奏,征还。明帝崩,遇赦得免。为正员郎,右军将军。
太祖领南兖州,谧为镇军长史、广陵太守,入为游击将军。性流俗,善趋势利。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建元三年,为左民尚书。诸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寻敕曰:“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
谧才长刀笔,所在事办。太祖崩,谧称疾不入,众颇疑其怨不豫顾命也。世祖即位,谧又不迁官,以此怨望。时世祖不豫,谧诣豫章王嶷,请间曰:“至尊非起疾,东宫又非才,公今欲作何计?”世祖知之,出谧为征虏将军、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未发,上使御史中丞沈冲奏谧前后罪,诏赐死,时年五十二。
《南齐书•列传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一项是 (   )
A.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B.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C.元徽末/朝野威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D.元徽末/朝野威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刀笔,旧时公牍称“刀笔”。古代在竹简上刻字记事,用刀子刮去错字,因此把有关案牍公务的事叫做刀笔。
B.《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的书籍,记载和论述先秦时期的汉民族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述修身作人准则的儒家经典。
C.杖在这里指杖刑,用荆条或皮鞭拷打犯人,分大杖﹑法杖﹑小杖三等。后世将杖刑与笞刑、徒刑、宫刑、死刑并称为五刑。
D.解褐即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任为官。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这里代指平民之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江谧做辅国行参军和于湖令时,尽职尽责。宋明帝当初担任南豫州刺史时,江谧倾力侍奉,被明帝当作亲信看待,后明帝即位,让江谧担任骠骑参军。
B.当时左丞孙夐上奏指出礼官提议的错误后,江谧因罪过受到惩罚,便又上奏指出孙夐附和错误议论,当追究其责任,使得孙夐也受到惩罚。
C.江谧秉性鄙俗,善于逢迎。他曾巴结建平王景素,后又归附太祖,诸皇子离开朝廷到自己的封地做藩王时用文武主帅的事,都委派江谧料理。
D.江谧长于文案,办事能力强。太祖驾崩,江谧谎称有病不上朝,大家很怀疑他抱怨未能受太祖临终托付。世祖即位, 得知此事,对他心怀不满,下令赐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
(2) 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

同类题4

自幼施教

颜之推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咳㖷,师保明孝仁礼仪,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选自《颜氏家训·教子》)

(简注)①颜之推(531—590),字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北齐文学家。颜之推饱经沧桑,勤于思考,对人生的思索较深刻,也特别重视家风的训导。他的代表作《颜氏家训》20篇,体制宏大,内容赡博,是隋代之前教子学的集大成著作,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前人有所谓“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评论,并誉之为“篇篇药石,言言龟鉴”。颜之推的孙子、唐代著名古籍整理家颜师古,颜之推的五世孙、颜体书法创始人颜真卿和著名的颜杲卿,都得益于《颜氏家训》。②上智:原指上等人聪明,这里指天资聪颖者。下句的“下愚”,原指下等人愚蠢,文中指天性愚笨者。③中庸:中等平常的人。④咳㖷(hái tí):二三岁婴儿的笑声,这里解作“孩提”,即幼儿。⑤师保:古代担任教导贵族子弟职务的官吏。这里指老师。⑥固:本来。⑦导习:训导教育。⑧尔:如此,这样。⑨婴稚:即婴儿。⑩止:制止。⑪畏慎:敬畏父母,小心谨慎。⑫然:这样。运为:“运”通“云”,即言语。运为,言行。⑭恣:放任,放纵。⑮翻:翻过来,即“反而”,下文“反”同义。⑯识知:懂事。⑰习:习性,成习惯了。⑱隆:盛。⑲逮:等到。⑳败德:道德败坏。㉑初来:刚娶进门。 ㉒诚哉斯语:主谓倒装句。斯,这;诚,确实。
(阅读指要)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养不教,父之过”,“教儿婴孩”,“习惯如自然”,勤于督训,导习而成。作者在阐述道理过程中善于运用正反对比的方式展开论述,既有从正面阐明该如何施教的,也有从反面指出不该放任的,使人从而反思、借鉴。

(阅读训练)
【小题1】本文重点训示的是:____________。文章强调了:___________的重要性。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要自幼施教的一组是(   )。
①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②生子咳㖷,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③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④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⑤比及数岁,可省笞罚。⑥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⑥
【小题3】作者在阐述父母教育的作用时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告诫人们:父母对子女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父母的必须懂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小题4】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请用文中句子回答)
【小题5】(1)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
(2)简答题:作者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安同,辽东胡人也。登国初,太祖征兵于慕容垂,同频使称旨,遂见宠异,以为外朝大人,与和跋等出入禁中,迭典庶事。太祖班赐功臣,同以使功居多,加广武将军。从征姚平于柴壁,姚兴悉众救平,太祖乃增筑重围以拒兴。同进计曰:“臣受遣诣绛督租,见汾东有蒙坑,东西三百余里,径路不通。姚兴来必从汾西乘高临下直至柴壁如此则寇内外势接重围难固不可制也。宜截汾曲为南北浮桥,乘西岸筑围。西围既固,贼至无所施其智力矣。”从之。兴果视平屠灭而不能救。以谋功,赐爵北新侯,加安远将军。诏同送姚兴将越骑校尉唐小方等于长安。太宗即位,招与肥如侯贺护持循察并定二州及诸山居杂胡、丁零,宣诏抚慰,问其疾苦,纠本守宰不法。同至并州,表曰:“窃见并州所部守宰,多不奉法。又刺史擅用御府针工古彤晋阳令,交通财贿.共为奸利。请案律治罪。”太宗从之,于是郡国肃然。同东出井陉,至巨鹿,发众四户一人,欲治大岭山,通天门关,又筑坞于宋子,以镇静郡县。护疾同得众心,因此使人告同筑城聚众,欲图大事。太宗以同擅征发于外,槛车征还,召群官议其罪。皆曰:“同擅兴事役,劳扰百姓,宜应穷治,以肃来犯。”太宗以同虽专命,而本在为公,意无不善,释之。同长子屈,太宗时典太仓事,盗官粳米数石,欲以养亲。同大怒,奏求戮屈,自劾不能训子,请罪。太宗嘉而恕之,遂诏长给同粳米。其公清奉法,皆此类也。同在官明察,长于校练,家法修整,为世所称。及在冀州,年老,坡殖财货,大兴寺塔,为百姓所苦。神䴥二年卒。追赠高阳王,谥曰恭惠。
(节选自《残书·安同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汶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姚兴来必从汾西/乘高临下/直至柴壁/如比则寇/内外势接/重围难固/不可制也
B.姚兴来/必从汾西/乘高临下/直至柴壁/如比/则寇内外势接/重围难固/不可制也
C.姚兴来/必从汾西乘高/临下直至柴壁/如比/则寇内外/势接重围/难固不可制也
D.姚兴来必从汾西/乘高临下/直至柴壁/如比/则寇内外/势接重围/难固不可制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慕容,非汉族的复姓,上古有姓有氏,氏是族号,姓是氏的分支.后来姓氏不分。
B.禁中,指帝王居住的地方,因为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随意出入,也称宫禁。
C.节,符节,是古代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其他事务的一种凭证,如《苏武传》中“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D.神䴥,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同出使有功,受到宠信。安同出使立功很多,符合太祖心意,受到太祖特珠对待,得以出入宫禁。
B.安同从征柴壁,临敌献计。在敌人倾力救援的情况下,安同分析形势,献出良策,最终战胜了敌军。
C.安同为官明察,长于考核。安同在巡察并州时,上奏并州治下官员的不法情况,请求依法惩处。
D.安同治家严整,为官清廉。安同因长子盗取国家粳米而上表自劾,晚年不吝惜钱财,兴建寺院佛塔。
【小题4】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刺史擅用御房针工古彤为晋阳令,交通财贿,共为奸利:请案律治罪。
(2)护疾同得众心,因此使人告同筑城聚众,欲围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