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渊明传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 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自为。 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 黄昏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 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解归,自请解职辞官归家,古代官职升降调动有一些专用词语,官职升迁有拔、擢、拜、除、任、封;官职调任有迁、徙、调、出;官职降职有罢、黜、免、谪。
B.黄昏,十二时辰之一。十二时辰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
C.绶,官印,解绶去职指辞职归隐。
D.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民间在重阳节有插茱萸、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博学多识,他擅长文章写作,《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的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繁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馈赠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五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了,就叫客人先回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27 04:32: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赏者,所以辨情也;评者,所以绳理也。赏而不正,则情乱于实;评而不均,则理失其真。赏而不正,在乎信耳而弃目;评而不均,由于贵古而贱今。古今虽殊,其迹实同;耳目诚异,其识则。识齐而赏异,不可以称正;迹同而评殊,未得以言平。平正俱翻,则情理并乱也。

昔鲁哀公遥慕稷、契之贤,而不觉孔丘之圣;齐景公高仰管仲之谋,而不知晏婴之智;张伯松远羡仲舒之博,近遗扬子云之美。夫子之圣,非不光于稷、契;晏婴之贤,非有减于管仲;扬子云之才,非为劣于董仲舒,然而弗贵者,岂非重古而轻今,珍远而鄙近,贵耳而贱目,崇名而毁实邪?

观俗之论,非苟欲以贵彼而贱此,饰名而挫实,由于美恶混糅,真伪难分,弃法以度物情,信心而定是非也。今以心察锱铢之重,则莫之能识;悬之权衡,则毫厘之重辨矣。是以圣人知是非难明,轻重难定,遂制为法则,揆量物情。故权衡诚悬,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诬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以方圆。故摹法以测物,则真伪易辨矣;信心而度理,则是非难明矣

越人臛蛇以飨秦客,秦客甘之以为鲤也,既觉而知其是蛇,攫喉而呕之,此为未知味也。赵人有曲者,托以伯牙之声,世人竞习之,后闻其非,束指而罢,此为未知音也。宋人得燕石以为美玉,铜匣而藏之,后知是石,捧匣而弃之,此为未识玉也。郢人为赋,托以屈子,举世而诵之,后知其非,皆缄口而捐之,此为未知文也。故以蛇为鲤者,唯易牙不失其味;以赵曲为雅声者,唯钟期不混其音;以燕石为美玉者,唯猗顿不谬其真;以郢赋为丽藻者,唯相如不滥其赏

今述理者贻之知音,君子聪达亮于闻前,明鉴出于意表。不以名实眩惑,不为古今易情,采其制意之本,略其文外之华,不没纤芥之善,不掩萤烛之光,可谓千载一遇也。

(取材于北齐·刘昼《刘子》)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识则 落霞与孤鹜
B.不可以方圆    士也
C.束指而罢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D.捧匣而弃之    我欲之梦吴越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权衡诚悬,不可欺以轻重。
所以秤砣和秤杆确实挂在那里,就不能在重量上骗人了。
B.信心而度理,则是非难明矣。
相信自己可以超越公理,那么是非的标准就难以明辨了。
C.以郢赋为丽藻者,唯相如不滥其赏。
人们把郢赋误当作词藻优美的作品,只有相如不会丧失鉴赏准则。
D.君子聪达亮于闻前,明鉴出于意表
君子智慧明达表现在于盛名之前能看清价值,明辨是非表现在从外在表象能看出实质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章开篇明确指出了评赏对于辨明人情、匡正事理有重要意义。
B.第二段指出,鲁哀公等三人在辨识人才方面,都存在贵古贱今的问题。
C.第四段运用类比论证,意在批评世人盲目追随潮流的变化,喜新厌旧。
D.作者认为由于美恶混糅,真伪难分,所以能赏文识人的知音千载难遇。
【小题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子之圣,非不光于稷、契。
②今以心察锱铢之重,则莫之能识。
【小题5】要避免鉴赏品评时失实、失真,应遵循哪两个原则?请根据文意,分条概括。
【小题6】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将下面《论语》中的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
②《论语》这句话与本文结尾“不以名实眩惑”对“名”的态度是否一致?请简要说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也。祖赳,晋隆安末,避乱徙居。欢年二十余,从豫章雷次宗谘玄儒诸义。母亡,水浆不入口六七日,庐于墓次,遂隐遁不仕。于剡天台山开馆聚徒,受业者常近百人。欢早孤,每读《诗》至“哀哀父母”,辄执书恸泣,学者由是废《蓼莪篇》不复讲。
太祖辅政,悦欢风教,征为杨州主簿,遣中使迎欢。及践阼,乃至。欢称“山谷臣顾欢”,上表曰:“臣闻举网提纲,振裘持领,纲领既理,毛目自张。然则道德纲也物势目也上理其纲则万机时序下张其目则庶官不旷是以汤武得势师道则祚延秦项忽道任势则身戮伏愿稽古百王,斟酌时用,不以刍荛弃言,不以人微废道,则率土之赐也,微臣之幸也。臣志尽幽深,无与荣势,自足云霞,不须禄养。陛下既远见寻求,敢不尽言。言既尽矣,请从此退。”上诏曰:“朕思弘治道,伫梦岩滨,旰食萦怀。吴郡顾欢,至自丘园,能献书金门,荐辞凤阙,辨章治体,有协朕心。今出其表,外可详择所宜,以时敷奏。”欢东归.上赐麈尾、素琴。永明元年,诏征欢为太学博士,不就征。佛道二家,立教既异,学者互相非毁。欢论之曰:“器既殊用,教亦异施。佛是破恶之方,道是兴善之术。兴善则自然为高,破恶则勇猛为贵。佛迹光大,宜以化物;道迹密微,利用为己。优劣之分,大略在兹。”
欢晚节服食,不与人通。每旦出户,山鸟集其掌取食。初元嘉末,出都寄住东府,自知将终,赋诗言志云:“精气因天行,游魂随物化。”卒于剡山,时年六十四。还葬旧塞,木连理出墓侧。
(节选自《南齐书·顾欢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则道德/纲也/物势/目也/上理其纲/则万机时序/下张其目/则庶官不旷/是以汤武得势师道则祚延/秦项忽道任势则身戮/
B.然则道德纲也/物势目也/上理其纲则/万机时序/下张其目则/庶官不旷/是以汤武得势师道则祚延/秦项忽道任势则身戮/
C.然则道德纲也/物势目也/上理其纲/则万机时序/下张其目/则庶官不旷/是以汤武得势师/道则祚延/秦项忽道任/势则身戮/
D.然则道德纲也/物势目也/上理其纲/则万机时序/下张其目/则庶官不旷/是以汤武得势师道/则祚延秦项/忽道任势/则身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簿,古官名,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B.践阼,原指登上宗庙东面的台阶(主人站立的台阶)主祭,后指代皇帝主持政务。
C.凤阙,原本是汉代宫阙名,即建章宫,有凤在上,故名凤阙,后代指朝廷、皇宫。
D.博士,秦汉时为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欢深受儒家孝道思想的影响,对父母怀有深深的感情,每当给学生讲授《诗经·寥莪》时,就会想起已故的父母,悲伤得不能自已。
B.顾欢受玄学影响,不喜做官,也不慕名利,齐太祖召他为官,他在上奏了应该效法先王治好国家的建议后,要求齐太祖放他重回自然。
C.顾欢崇尚道教,贬斥佛教。他认为道教能弘扬善道,崇尚肖然,严密细致,而佛教崇尚勇猛,是为恶之道,二者优劣,一看便知。
D.顾欢晚年完全归隐自然。他不再与尘世的人交往,却与鸟类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临终前,表达了自己要将灵魂融入大自然中的愿望。
【小题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母亡,水浆不入口六七日,庐于墓次,遂隐遁不仕。
(2)不以刍荛弃言,不以人微废道,则率土之赐也,微臣之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