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好读书,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光武署异为主簿,从只洛阳。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于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建武三年春,遣使者拜异为征西大将军。会邓禹率车骑将军邓弘等引归,禹、弘要异共攻赤眉。异曰:“可稍以恩信倾诱,难卒用兵破也。”禹、弘不从。弘遂大战移日,弘军溃乱。异与禹合兵救之,赤眉小却。禹复战,大为所败。异弃马步走上回溪阪,与麾下数人归营。复坚壁,招集诸营保数万人,与贼约期会战。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 追击,大破于崤底,降男女八万人。余众尚十余万,东走宜阳降。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时赤眉虽降,众寇犹盛,各称将军,拥兵多者万余,少者数千人,转相攻击。异且战且行,屯军上林苑中。时百姓饥饿,人相食,黄金一斤易豆五升。道路断隔,委输不至,军士委以果实为粮。诏拜南阳赵匡为右扶风,将兵助异,并送缣谷,军中皆称万岁。异兵食渐盛,乃稍诛击豪杰不从令者,褒赏降附有功劳者,悉遣其渠帅诣京师,散其众归本业。威行关中。怀来百姓,申理枉结,出入三岁,上林成都。后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斩长安令,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帝使以章示异。异惶惧,上书谢。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明年夏,与诸将攻落门,未拔,病发,薨于军,谥曰节侯。
(节选自《后汉书•冯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
B.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
C.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
D.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簿,官名。汉代仅中央设置,其职责为主管文书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
B.玺书,古代原指用泥封固加盖印章后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C.桑榆,此处喻指事情的后面阶段,现在常用“收之桑榆”表示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D.薨,对死亡的指称,周代专称诸侯的死。后世也可指有封爵的高官之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异谦恭礼让,治军井井有条。他出行遇见其他将领,总是主动让路;他治理军队井然有序,得到将士认可,等到汉军攻下邯郸,士兵们都愿意归他统率。
B.冯异顾全大局,作战善用谋略。他虽不赞同强攻赤眉军,但当邓弘进攻赤眉溃败,他积极与邓禹合兵救援;兵败之后,他又集聚兵力,设下奇谋,最终打败赤眉。
C.冯异平暴止乱,稳定关中局势。赤眉被平定后,仍有不少寇贼拥兵作乱,他边走边平定,驻军上林苑;当时关中地区粮食匮乏,他又稳定农业生产,并使百姓果腹。
D.冯异为民谋利,得到皇帝肯定。他屯兵关中,关心民生,平反冤狱,三年左右使上林成为都邑;有人上疏暗示他有不臣之心,皇帝反而将奏折转给冯异,以示信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2)乃稍诛击豪杰不以令者,褒赏降附有功劳者,悉遣其渠帅诣京师,散其众归本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1 04:05: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刘虞,字伯安。虞初举孝廉,稍迁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鲜卑、乌桓、夫余之辈,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公事去官。中平初,黄巾作乱,攻破冀州诸郡。朝廷拜虞甘陵相绥抚荒余以疏俭率下。

②后车骑将军张温讨贼边章等,发幽州乌桓三千突骑,而牢禀逋悬,皆叛还本国。前中山相张纯私谓前太山太守张举曰:“今乌桓既畔,皆愿为乱,凉州贼起,朝廷不能禁。又洛阳人妻生子两头,此汉祚衰尽,天下有两主之征也。子若与吾共率乌桓之众以起兵,庶几可定大业。”举因然之。四年,纯等遂与乌桓大人共连盟,攻蓟下,燔烧城郭,虏略百姓。举称“天子”,纯称“弥天将军安定王”。移书州郡,云举当代汉,告天子避位,敕公卿奉迎。纯又使乌桓峭王等步骑五万,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杀害吏民。朝廷以虞威信素著,明年,复拜幽州牧。虞到蓟,罢省屯兵,务广恩信。遣使告峭王等以朝恩宽弘,开许善路。又设赏购举、纯。举、纯走出塞,余皆降散。纯为其门客王政所杀,送首诣虞。灵帝遣使者就拜太尉,封容丘侯。

③及董卓秉政,遣使者授虞大司马,进封襄贲侯。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两亿有余,以给足之。时处处断绝,委输不至,而虞务存宽政。虞劝督农植,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皆收视温恤,为安立生业,流民皆忘其迁徙。虞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

注  ①牢禀逋悬:军粮拖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虞初孝廉 (__________)  (2)公事官(___________)
(3)庶几可定大业(__________)  (4)督农植(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举然之 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
B.自鲜卑、乌桓、夫余辈   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虞务存宽政     吾恂恂
D.民夷感德化     皆出于此乎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以虞威信素著,明年,复拜幽州牧。
(2)纯为其门客王政所杀,送首诣虞。
【小题4】用“/”给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
朝 廷 拜 虞 甘 陵 相 绥 抚 荒 余 以 疏 俭 率 下
【小题5】刘虞战胜张纯、张举的直接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联系全文,概括刘虞“德化”之政感召的对象。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舍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成怪其无。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问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少善文     连缀
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 征兆
C.安帝闻衡善术学 素常
D.宦官惧其毁己,皆共之 使眼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嘉:汉顺帝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的品行端芷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孝廉”。
C.六艺:古代时,官家学校要求在校学生掌握的六种知识和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D.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即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小题3】下面对文中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个方面的成就,重点详写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这样安排详略得当,使文章重点突出。
B.本文作为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叙述线索非常清楚。在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同时兼用了说明。
C.张衡性格从容淡静,不喜欢与俗人交往,通过仿照班固的《两都》创作了《二京赋》,对当时社会上过度奢侈的风气,进行了无情的讽刺。
D.张衡精于天文,擅长机械,也洞察当时的社会世情。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和高明的政治手腕,但在政治漩涡中也有祸福难料的苦闷。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3)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息夫躬之阴

息夫躬,字子微,河内河阳人也。少为博士弟子,受《春秋》,通览 记书。容貌壮丽,为众所异。

哀帝初即位,皇后父特进孔乡侯傅晏与躬同郡相友善躬繇是以为援交游日广先是长安孙宠亦以游说显名免汝南太守与躬相结俱上书召待诏。是时哀帝被疾,始即位,而人有告中山孝王太后祝诅上,太后及弟宜乡侯冯参皆自杀,其罪不明。是后无盐危山有石自立,开道。躬与宠谋曰:“上亡继嗣,体久不平,关东诸侯,心争阴谋。今无盐有大石自立,闻邪臣托往事,以为大山石立而先帝龙兴。东平王云以故与其后日夜祠祭祝诅上, 欲求非望。而后舅伍宏反因方术以医技得幸,出入禁门。霍显之谋将行于杯杓,荆轲之变必起于帷幄。事势若此,告之必成;发国奸,诛主雠,取封侯之计也。”躬、宠乃与中郎右师谭,共因中常侍宋弘上变事告焉。上恶之,下有司案验,东平王云、云后谒及伍宏等皆坐诛。上擢宠为南阳太守,谭颍川都尉,弘、躬皆光禄大夫、左曹、给亊中。是时,侍中董贤爱幸,上欲侯之,遂下诏云:“躬、宠因贤以闻,封贤为高安侯,宠为方阳侯,躬为宜陵侯,食邑各千户。赐谭爵关内侯,食邑。”丞相王嘉内疑东平狱事,争不欲侯贤等。嘉固言董贤泰盛,宠、躬皆倾覆有佞邪材,恐必挠乱国家,不可任用。嘉以此得罪矣。

躬既亲近,数进见言事,论议亡所避。众畏其口,见之仄目。躬上疏历诋公卿大臣。

董贤贵幸日盛,孔乡侯晏与躬谋,欲求居位辅政。后数日,收晏卫将军印缓,而丞相御史奏躬罪过。上繇是恶躬等,下诏曰:“左曹光禄大夫宜陵侯躬,虚造许谖之策,欲以诖误朝廷。皆交游贵戚,趋权门,为名。其免躬、宠官,遣就国。”

躬归国,未有第宅,寄居丘亭。人有上书言躬怀怨恨,候星宿,视天子吉凶,与巫同祝诅。上遣侍御史、廷尉监逮躬,系雒阳诏狱。欲掠问,躬仰天大呼,因僵仆。吏就问,云咽已绝,血从鼻耳出。食顷,死。

(《后汉书·卷四十五》)

(注)霍显之谋,霍显是霍光之妻。霍显一直想让她的小女儿霍成君成为皇后,便买通御医淳于衍,在汉宣帝即位三年之后毒死了已经怀孕的许皇 后,由此被宣帝记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皇后父特进孔乡侯傅晏与躬同郡/相友善/躬繇是以为援/交游日广/先是/长安孙宠亦以游说显名/免汝南太守/与躬相结/俱上书/召待诏/
B.皇后父特进孔乡侯傅晏/与躬同郡相友善/躬繇是以为援/交游日广/先是长安孙宠亦以游说显名/免汝南太守/与躬相结/俱上书/召待诏/
C.皇后父特进孔乡侯傅晏/与躬同郡/相友善/躬繇是以为援/交游日广/先是长安孙宠亦以游说显名/免汝南太守/与躬相结/俱上书/召待诏/
D.皇后父特进孔乡侯傅晏与躬同郡/相友善/躬繇是以为援/交游日广/先是长安孙宠亦以游说显名/免汝南太守/与躬相结俱/上书/召待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古代以黄河以北为“河内”,这个地方因位于黄河凹处北岸以东,且位于殷商畿内,故称“河内”。
B.光禄大夫,是指汉代掌管宫廷宿卫及侍从的长官。魏、晋以后有其名而无其职。唐、宋以后成为官阶的称号。
C.食邑,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采邑、釆地。
D.诏狱,就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高官案件,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如唐代的刑部、明代的锦衣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息夫躬年轻时博览群书,仪表堂堂,因为与皇后父亲的关系,交游范围越来越大。
B.息夫躬和被免职的孙宠谋划获取封侯的妙计,通过宋弘向朝廷密告东平王谋反,致东平王被杀。
C.丞相王嘉怀疑东平王的案子不实,上书争论,不想封董贤等人为侯,因此而获罪。
D.息夫躬免官后心怀怨恨,观察星象以预测天子的吉凶,与巫师一起诅咒皇帝。最后被拷打得血从鼻、耳流出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平王云以故与其后日夜祠祭祝诅上, 欲求非望。
(2)上恶之,下有司案验,东平王云、云后谒及伍宏等皆坐诛。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鲍)昱字文泉。少传父学,客授于东平。建武初,太行山中有剧贼,太守戴涉闻昱鲍永子,有智略,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昱应之,遂讨击群贼,诛其渠帅,道路开通,由是知名。后为沘阳长,政化仁爱,境内清净。
荆州刺史表上之,再迁,中元元年,拜司隶校尉。诏昱诣尚书,使封胡降檄。 光武遣小黄门问昱有所怪不?对曰:“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着姓,又当司徒露布,怪使司隶下书而着姓也。”帝报曰:“吾故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 昱在职,奉法守正,有父风。永平五年,坐救火迟,免。
后拜汝南太守。郡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常三千余万。昱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十七年,代王敏为司徒,赐钱帛什器帷帐,除子德为郎。
建初元年,大旱,谷贵。肃宗召昱问曰:“旱既大甚,将何以消复灾眚?”对曰:“臣闻圣人理国,三年有成。今陛下始践天位,刑政未着,如有失得,何能致异?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一人呼嗟,王政为亏。宜一切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帝纳其言。
四年,代牟融为太尉。
六年,薨,年七十余。
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在职九年,征拜大司农,卒于官。
子昂,字叔雅,有孝义节行。初,德被病数年,昂俯伏左右,衣不缓带;及处丧,毁瘠三年,抱负乃行;服阕,遂潜于墓次,不关时务。举孝廉,辟公府,连征不至,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
【小题1】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救火迟,免     坐:因……获罪
B.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    穰:庄稼丰收
C.备俎豆黻冕 俎:祭器
D.辟公府,连征不至 辟:通“避”,躲避
【小题2】下面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遂讨击群贼,诛其渠帅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荆州刺史表上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D.毁瘠三年,抱负乃行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3】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B.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C.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D.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小题4】下列语句中均能直接表现鲍氏一族“仁爱百姓”美德的一组是(  )
①诛其渠帅,道路开通  ②政化仁爱,境内清净  ③ 昱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④旱既大甚,将何以消复灾眚?⑤宜一切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⑥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⑤
【小题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昱不断升迁,始终不忘百姓利益。任汝南太守时,辖区池塘年年被冲决毁坏,花费巨大,他上奏朝廷,兴修水利工程,使水量充足,更多农田得到灌溉,人民生活富足。
B.鲍昱善理狱讼,依法公平处理案件。建初元年,遇大旱,皇帝问他如何消灾,他便乘机进言,说这是冤狱不平所致,要求释放无辜被囚禁的人,章帝同意了他的建议。
C.鲍昱谨守职责,从不越权谋私。他在做司隶校尉时,光武帝下诏让他在招降胡人的露布上加封自己的印章,签注姓氏。但鲍昱认为这是违反旧例的怪事。
D.鲍昱之子鲍德、鲍昂均重名节。鲍德修建校舍,大兴礼乐,受人爱戴,被称为神父。鲍昂有孝义节行,侍亲至孝,居丧至礼,不过问时政,受到官府的多次征召而不就。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
(2)帝报曰:“吾故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
(3)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