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也,赵将廉颇之后也。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曾祖父褒,成、哀间为右将军;祖父丹,王莽时为大司马庸部牧,皆有名前世。范父遭丧乱,客死于蜀汉,范遂流寓西州。西州平,归乡里。年十五,辞母西迎父丧。蜀郡太守张穆,丹之故吏,乃重资送范,范无所受,与客步负丧归葭萌。载船触石破没,范抱持棺柩,遂俱沉溺,众伤其义,钩求得之,疗救仅免于死。穆闻,复驰遣使持前资物追范,范又固辞。归葬服竟,诣京师受业,事博士薛汉。永平初,陇西太守邓融备礼谒范为功曹,会融为州所举案,范知事谴难解,欲以权相济,乃托病求去,融不达其意,大恨之。范于是东至洛阳,变名姓,求代廷尉狱卒。居无几,融果征下狱,范遂得卫侍左右,尽心勤劳。融怪其貌类范而殊不意,乃谓曰:“卿何似我故功曹邪?”范诃之曰:“君困厄瞀乱邪!”语遂绝。融系出因病,范随而养视,及死,竟不言,身自将车送丧致南阳,葬毕乃去。
后辟公府,会薛汉坐楚王事诛,故人门生莫敢视,范独往收敛之。吏以闻,显宗大怒,召范入,诘责曰:“薛汉与楚王同谋,交乱天下,范公府掾,不与朝廷同心,而反收敛罪人,何也?”范叩头曰:“臣无状愚戆,以为汉等皆已伏诛,不胜师资之情,罪当万坐。”帝怒稍解,因贳之。由是显名。
举茂才,数月,再迁为云中太守。会匈奴大入塞,烽火日通。故事,虏入过五千人,移书傍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肃宗崩,范奔赴敬陵。时庐江郡掾严麟奉章吊国,俱会于路。麟乘小车,涂深马死,不能自进,范见而愍然,命从骑下马与之。不告而去。麟事毕,不知马所归,乃缘踪访之。或谓麟曰:“故蜀郡太守廉叔度,好周人穷急,今奔国丧,独单是耳。”麟亦素闻范名,以为然,即牵马造门,谢而归之。世伏其好义。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廉范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
B.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
C.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
D.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 西安古称,汉朝以后对都城辖域的称谓,所辖范围相当于都城及其附近地区。
B.服竟: 指服丧期满。旧制,长辈或平辈亲属死去后,要在一定时期内守孝表示哀悼。
C.廷尉: 古代官职名,掌管全国的军事、战争。王莽篡权时改称士﹐东汉时复称廷尉。
D.匈奴: 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也称胡,战国时游牧于燕、赵、秦以北的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范少有孝行,远赴西州迎丧。其父客死他乡,十五岁时,在运回父亲灵柩途中,发生了船触石沉没的意外,如果没有人及时相救,他就淹死水中。
B.廉范不忘师恩,冒死安葬薛汉。他的老师薛汉因楚王的事情而株连被杀,薛汉的故旧门生没有人敢去探看,只有廉范不顾危险,安葬了老师的尸体。
C.廉范不畏强敌,军事才能很高。他在担任云中太守时,突遇匈奴进犯,他没有退缩也没有按惯例求援,巧妙迷惑敌人,最终获取了这次战斗的胜利。
D.廉范周人穷急,获得一致好评。他曾经在奔赴肃宗国丧的路上,把自己骑行的马匹送给一位不相识的官员,连姓名也不曾留下,时人对他评价很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融怪其貌类范而殊不意,乃谓曰:“卿何似我故功曹邪?”
(2)麟亦素闻范名,以为然,即牵马造门,谢而归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5 02:03: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纡字文通,下邳徐人也。为人刻削少恩,好韩非之术。永平中,补南行唐长。到官,晓吏人曰:“朝廷不以纡不肖,使牧黎民,而性仇猾吏,志除豪贼,且勿相试!”遂杀县中尤无状者数十人,吏人大震。迁博平令。收考奸臧,无出狱者。以威名迁齐相,亦颇严酷,专任刑法,而善为辞案条教,为州内所则。后坐杀无辜,复左转博平令。
建初中,为勃海太守。每赦令到郡,辄隐闭不出,先遣使属县尽决刑罪,乃出诏书。坐征诣廷尉,免归。
纡廉洁无资,常筑墼①以自给。肃宗闻而怜之,复以为郎,再迁召陵侯相。廷掾惮纡严明,欲损其威,乃晨取死人断手足,立寺②门。纡闻。便往至死人边,若与死人共语状。阴察视口眼有稻芒,乃密问守门人曰:“悉谁载藁入城者?”门者对:“唯有廷掾耳。”又问铃下③:“外颇有疑令与死人语者不?”对曰:“廷掾疑君。”乃收廷掾考问,具服“不杀人,取道边死人”。后人莫敢欺者。
征拜洛阳令。下车,先问大姓名主,吏数闾里豪强以对。纡厉声怒曰:“本问贵戚若马、窦等辈,岂能知此卖菜佣乎?”于是部吏望风旨,争以激切为事。贵威跼蹐④,京师肃清。
和帝即位,太傅邓彪奏纡在任过酷,不宜典司京辇。免归田里。后窦氏贵盛,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纡自谓无全,乃柴门自守,以待其祸。然笃等以纡公正,而怨隙有素,遂不敢害。
永元五年,复征为御史中丞。诸窦虽诛,而夏阳侯瑰犹尚在朝。纡疾之,乃上疏曰:“臣闻臧文仲之事君也,见有礼于君者,事之如孝子之养父母,见无礼于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案夏阳侯瑰,本出轻薄,志在邪僻,学无经术,而妄构讲舍,外招儒徒,实会奸桀。轻忽天威,侮慢王室,当伏诛戮。”
六年夏,旱,车驾自幸洛阳录囚徒,二人被掠生虫,坐左转骑都尉。七年,迁将作大匠。九年,卒于官。
(选自《后汉书·酷吏列传第六十七》,有删改)
【注】 ①墼(jī):没有烧过的砖坯。②寺:官署。③铃下:指属下。④跼蹐:(jújí):行动小心,十分慌恐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州内所则  则:准则
B.后坐杀无辜  坐:因犯……罪
C.案夏阳侯瑰  案:同“按”,按照
D.车驾自幸洛阳录囚徒  幸:幸运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说明周纡“刻削少恩”的一组是(  )
①遂杀县中尤无状者数十人 ②收考奸臧,无出狱者 ③先遣使属县尽决刑罪,乃出诏书 ④便往至死人边,若与死人共语状 ⑤二人被掠生虫 ⑥纡自谓无全,乃柴门自守
A.①③④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纡年轻时就喜欢韩非子的法治方式,任南行唐长,一上任,就杀了县内几十个特别凶暴的人,官吏百姓大为震惊。
B.周纡担任勃海太守时,廷掾想煞其威风,弄尸体立于官署门前;周纡通过观察问讯,很快破案,自此再无人敢欺骗周纡了。
C.周纡担任洛阳令时,手下官吏比着做激烈严酷的事;那些显贵的皇亲国戚都小心翼翼,京师一派太平。
D.周纡因其“严酷,专任刑法”而多次被免官;但因其“廉洁”“公正”,不但未被仇人加害,而且朝廷多用之。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不以纡不肖,使牧黎民,而性仇猾吏,志除豪贼,且勿相试!
(2)后窦氏贵盛,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人也。出于单微。自为儿童,虽在戏弄,为等类所归。有志好学,坐立诵读。县令邓邵试与语,奇之,听受业太学。后令复召为吏,乃避隐阳城山中。时有杀人者,同县杨吏以疑寔,县遂逮系,考掠无实,而后得出。乃为督邮,乃密托许令,礼召杨吏。远近闻者,咸叹服之。

时中常侍侯览托太守高伦用吏,伦教署为文学。寔知非其人,怀檄请见。言曰:“此人不宜用,而侯常侍不可违。寔乞从外署,不足以尘明德。”伦从之。于是乡论怪其非举,寔终无所言。伦后被征为尚书,郡中士大夫送至轮氏传舍。伦谓众人言曰:“吾前为侯常侍用吏,陈君密持教还,而于外白署。比闻议者以此少之,此咎由故人畏惮强御,陈君可谓善则称君,过则称己者也。”寔固自引愆,闻者方叹息,由是天下服其德

及后逮捕党人事亦连寔余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狱众无所恃乃请囚焉。遇赦得出。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让父死,归葬颍川,虽一郡毕至,而名士无往者,让甚耻之,寔乃独吊焉。及后复诛党人,让感寔,故多所全宥。

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中平四年,年八十四,卒于家。大将军何进遣使吊祭,海内赴者三万余人,制衰麻者以百数。共刊石立碑,谥为文范先生。

(选自《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后逮捕党人/事亦连寔/余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狱/众无所恃/乃请囚焉。
B.及后逮捕党人/事亦连寔/余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狱众无所恃/乃请囚焉。
C.及后逮捕党人/事亦连寔/余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狱/众无所恃/乃请囚焉。
D.及后逮捕党人/事亦连寔/余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狱众无所恃/乃请囚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古代的大学。汉代在京师设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相当于今天的国立大学。
B.“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指古代官府中副官或属员的通称,文中指掌管教化方面的副官。
C.“传舍”原为战国时贵族供门下食客食宿的地方,后来泛指古代供传递情报、文书的人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D.“稽颡”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两膝屈拜于地,两手拱至地,以额触地,居丧、请罪、投降时行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寔待人宽容有度量。陈寔曾被同县的杨吏疑为杀人凶手,遭逮捕囚系,拷打审讯。等到陈寔当了督邮,还暗中嘱托许昌县令,以礼召见杨吏。
B.陈寔目光长远有预见性。陈寔受党锢之祸的牵连,因此在权臣张让的父亲死后独自一人去吊唁。后来又诛杀党人的时候,好多人得到张让的宽赦,保全了身家性命。
C.陈寔大度仁慈善教化。陈寔暗中发现了潜入家里的小偷,于是他巧借训诫子孙,感化了小偷,给了小偷改过自新的机会。
D.陈寔德行高尚名重于世。陈寔遇到好事推到别人身上,有过错则揽到自己身上,深得人们的敬重佩服;去世后吊唁送葬的人特别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寔固自引愆,闻者方叹息,由是天下服其德。
(2)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风雅
C.妙尽璇机之正   正:道理
D.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疾:憎恨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人京师,观太学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精思傅会,十牵乃成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五部经书;“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B.“因以讽谏”中“讽谏”指封建时代下对上,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规劝,使其改正错误。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C.“永元”“阳嘉”“永和”全是年号。年号发起于中国古代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新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起一个新的年号。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中“视事”指官吏到职工作;“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老了请求辞职,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去结交庸俗之人,也无意出世为官。
B.张衡精于机械方面的巧思,致力于天文、气象的研算,因此被皇帝征召,于是他更精心于钻研这方面的学问。
C.张衡研制成浑天仪后,又研制成了候风地动仪,根据里面设置的机关,可以测定地震的发生及方位。
D.永和初年,张衡出京做河间相前,预先打听到河间的奸邪豪右,上任前将他们一举收擒,河间从此安宁了。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蓊译成现代汉语。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邰,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邰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县召署幕门侯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邰候舍。时夏夕露坐,邰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邰犹为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时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郡亦遣使。邰进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固遣之,邰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邰遂所在留迟,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自杀,支党悉伏其诛。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邰岁中举孝廉,五迁尚书令,又拜太常。元初四年,代袁敞为司空,数陈得失,有忠臣节。在位四年,坐请托事免。安帝,北乡侯立,复为司徒。及北乡侯病,邰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将作大匠翟酺上郃“潜图大计,以安社稷”,于是录阴谋之功,封邰涉都侯,辞让不受。年八十余,卒于家。门人上党冯胄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之。

(节选自《后汉书·李邰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B.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C.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D.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是汉代官职,官属祭酒,主教育。掌教育弟子,国有疑问,掌承问对。
B.“五经”指的是《诗》《书》《易》《礼》《春秋》,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C.“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D.崩,指帝王或王室成员之死。古代中国不同阶层的人去世的说法不同,除“崩”以外,还有“卒”“不禄”“薨”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邰通晓“五经”,擅长占卜之术。李邰根据夏夜天上星星的移动推算出,在他负责的馆舍里住宿的两个人,就是朝廷派来找自己的人。
B.李邰审时度势,机智应变。李邰劝太守远离专权骄横的窦宪,建议未被采纳后又自请同行送贺礼,故意延误行程,使太守免遭免官之难。
C.李邰吏能卓著,有忠义气节。元初四年,李郃代替袁敞做司空,多次陈述政事得失,有忠臣的气节,但因受人请托的事被罢免了官职。
D.李邰行事功成不居,淡泊名利。李邰暗中筹谋拥立顺帝,因孙程等人事先成功而功名不显,后经翟酺上书被封为涉都侯,辞让不受。
【小题4】分别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
(2)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女,完成小题。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遗之曰:“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亦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自顷征聘之士,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时连有灾异,琼上疏顺帝曰:“陛下宜开石室,案《河》、《洛》,外命史官,悉条上永建以前至汉初灾异,与永建以后讫于今日,孰为多少。又使近臣儒者参考政事,数见公卿,察问得失。诸无功德者,宜皆斥黜。伏见处士巴郡黄错、汉阳任裳,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①。宜更见引致,助崇大化。”于是有诏公车征错等。

三年,大旱。琼复上疏曰:“昔鲁僖遇羊,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 以易民听。尚方御府,息除烦费。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示以好恶。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若改敝从善,择用嘉谋,则灾消福至矣。”书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

(节选自《后汉书》,有刪改)

(注)①作者七人:语出《论语》,指七位避世的隐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乃以书遗之曰  逆:迎接
B. 先生弘此远谟  愿:希望
C. 争议朝堂,莫能抗 夺:争夺
D. 如有不,示以好恶 移:改悔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固写信给黄琼,批评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认为有志之士应当积极参政,救助百姓,施展自己的才智。
B. 李固认为,从近来国家召请的人士看,他们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称道的,所以一般人就认为所谓处士纯粹是一帮欺世盗名之徒。
C. 黄琼跟随父亲在官府时,了解官府办公的准则与惯例,一上任便对官府运作驾轻就熟,议政时无人能够驳倒他。
D. 永建三年大旱,黄琼上书条陈政见,用鲁僖公的事例,劝皇上检査政事得失,改正不足之处,好让世人耳目一新。
【小题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②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
【小题4】文章第一段中,李固是从哪几个方面劝说黄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