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少善文  属,连缀B.常从容淡静 从容,沉着
C.连公府不就  辟,召D.大将军邓骘其才 奇,以……为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才高世 长
B.无骄尚之情   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C.因讽谏 徒吾两人在也
D.十年成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有所不得已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游于三辅”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徒见欺B.为击破沛公军
C.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小题4】下列不是文段记叙的内容的一项是( )
A.张衡博览群书,谦虚谨慎。
B.张衡写作上“精思傅会”,科学上孜孜不倦,贡献卓越。
C.张衡具有不慕世俗虚荣的高贵品格。
D.张衡关心时事,忧国忧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04 06:11: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景丹字孙卿,冯翊栎阳人也。少学长安。王莽时举四科,丹以言语为固德侯相,有干事称,迁朔调连率副貳。更始立,遣使者徇上谷,丹与连率耿况降,复为上谷长史。王郎起,丹与况共谋拒之。况使丹与子奔及寇恂等将兵南归世祖,世祖引见丹等,笑曰:“邯郸将帅数言我发渔阳、上谷兵,吾聊应言然,何意二郡良为吾来!方与士大夫共此功名耳。”拜丹为偏将军号奉义侯从击王郎将兒宏等于南樊向郎兵迎战汉军退却丹等纵突骑击大破之追奔十余里死伤者丛横。丹还,世祖谓曰:“吾闻突骑天下精兵,今乃见其战,乐可言邪?”遂从征河北。世祖即位,以谶文用平狄将军孙威行大司马,众咸不悦。诏举可为大司马者,群臣所推唯吴汉及丹。帝曰:“景将军北州大将,是其人也。然吴将军有建大策之勋,又诛苗幽州、谢尚书,其功大。旧制驃骑将军官与大司马相兼也。”乃以吴汉为大司马,而拜丹为驃骑大将军。建武二年,定封丹栎阳侯。帝谓丹曰:“今关东故王国,虽数县,不过栎阳万户邑,夫‘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故以封卿耳,”丹顿首谢,秋,与吴汉、建威大将军耿弇等击破五校于羛阳,降其众五万人。会陕贼苏况攻破弘农,生获郡守。丹时病,帝以其旧将,欲令强起领郡事,乃夜召入,谓曰:“贼迫近京师,但得将军威重,卧以镇之足矣。”丹不敢辞,乃力疾拜命,将营到郡,十余日薨。子尚嗣,徙封余吾侯。尚卒,子苞嗣。苞卒,子临嗣,无子,国绝。永初七年,邓太后绍封苞弟遽为监亭侯。
(选自《后汉书·景丹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拜丹为偏将/军号奉义侯/从击王郎将兒宏等于南樊/郎兵迎战/汉军退却/丹等纵突骑击/大破之/追奔十余里/死伤者从横
B.拜丹为偏将/军号奉义侯/从击王郎将兒宏等于南樊/郎兵迎战汉军/退却丹等/纵突骑击/大破之/追奔十余里/死伤者从横
C.拜丹为偏将军/号奉义侯/从击王郎将兒宏等于南樊/郎兵迎战汉军/退却丹等/纵突骑击/大破之/追奔十余里/死伤者从横
D.拜丹为偏将军/号奉义侯/从击王郎将兒宏等于南樊/郎兵迎战/汉军退却/丹等纵突骑击/大破之/追奔十余里/死伤者从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科:指言语、德行、政事、文学四科科举考试,如后文提及的“言语”科。
B.拜,表示授予官职,任命;文中“欲令强起领郡事”的“领”,指兼任较低职务。
C.谶文:有预示性质的图箓或文字,“谶”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
D.薨:古代对不同阶层人的死亡有不同的称谓,“薨”指诸侯或大官死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丹审时度势。景丹同连率耿况投奔了来上谷巡视的更始皇帝,后来又同耿况的儿子耿弇以及寇恂等率兵
南归世祖。
B.景丹晓勇善战。景丹派精兵攻击,大破王郎军队,获世祖赞赏并随之征讨河北,后来又与吴汉等在羛阳打败五校,招降五万敌众。
C.景丹备受推重。世祖皇帝下诏书要求群臣推举大司马的人选,景丹与吴汉一同受到群臣的推举,后景丹被封为骠骑大将军。
D.景丹恩荫子孙。景丹去世后,他的子孙后代深受其荫庇,他的儿子景尚继承父位,被封为余吾侯;在封国断绝后,景苞的弟弟被续封为监亭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邯郸将帅数言我发渔阳、上谷兵,吾聊应言然,何意二郡良为吾来!
(2)乃夜召入,谓曰:“贼迫近京师但得将军威重,卧以镇之足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为诸生,学于长安,明《诗》《易》《春秋》,显名太学。
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时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乱江南者皆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如董子仪、严子陵等,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志不降辱。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吏白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都尉埽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延辞让再三,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
建武初,延上书愿乞骸骨,归拜王庭。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延乃移书属县,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其贫无礼娉,令长吏以下各省奉禄以赈助之。是岁风雨顺节,谷稼丰衍。其产子者,始知种姓。咸曰:“使我有是子者,任君也。”多名子为“任”。于是徼外蛮夷夜郎等慕义保塞,延遂止罢侦候戍卒。
延视事四年,拜武威太守。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令将杂种胡骑休屠黄石屯据要害,其有警急,逆击追讨。虏恒多残伤,遂绝不敢出。
后坐擅诛羌,左转召陵令。永平二年,征会辟雍,因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B.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C.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D.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等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B.中土,古指中原地区,是华夏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意为国之中、天地之中。
C.“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官职的合称,不同朝代所指官职也不同。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D.中国古代官吏的退休养老称为乞骸骨、致仕或下车,意思是交还官职,“还禄位于君”,西周时已有致仕养老的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延自幼聪慧,年轻有为。他十二岁时就成了太学的学生,扬名太学;十九岁时被任命为会稽都尉,以致来迎接他的官员见他如此年轻感到很吃惊。
B.任延礼待贤才,重视孝道。担任会稽都尉时,他聘请品行高洁之士,礼待不愿出仕的龙丘苌;巡视属县时,派人慰问孝顺的人,并招待他们吃饭。
C.任延关注民生,体恤民情。他指导九真之民射猎农耕,开垦荒地,由贫穷变为富足;他帮助少数民族百姓适龄匹配,婚嫁聘娶,深得他们信任感激。
D.任延有勇有谋,除暴安民。在武威任职,镇压凶暴为害的田绀父子,面对危害百姓的少数民族,他严厉治军、占据要隘,大败贼寇,使之不敢来犯。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林少好学沈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初为郡吏。王莽败,盗贼起,林与弟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将细弱俱客河西。道逢贼数千人,遂掠取财装,褫夺衣服,拔刃向林等将欲杀之。冀仰曰:“愿一言而死。将军知天神乎?赤眉兵众百万,所向无前,而残贼不道,卒至破败。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

隗嚣素闻林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后因疾告去,辞还禄食。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乃出令曰:“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林虽拘于嚣,而终不屈节。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嚣乃听林持丧东归。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杨贤于陇坻遮杀之。贤见林身推鹿车,载致弟丧,乃叹曰:“当今之世,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因亡去。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佥同,帝亦然之。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定从林议。

后代王良为大司徒司直。林荐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及陇西牛邯等,皆被擢用,士多归之。十一年,司直官罢,以林代郭宪为光禄勋。内奉宿卫,外总三署,周密敬慎,选举称平。郎有好学者,辄见诱进,朝夕满堂。

后皇太子彊求乞自退,封东海王,故重选官属,以林为王傅。从驾南巡狩。时诸王傅数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应诏;唯林守慎,有召必至。余人虽不见谴,而林特受赏赐,又辞不敢受,帝益重之。二十二年,复为光禄勋。顷之,代朱浮为大司空。明年,帝亲自临丧送葬,除子乔为郎。

(节选自《后汉书·杜林传》,有删改)

(注)①隗(kuí)嚣:天水成纪人,出身陇右大族,西汉末年割据一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
A.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B.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C.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D.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细弱,在古代,因女子和孩子细小柔弱,所以常常用“细弱”来借指妻子儿女,泛指家属。
B.物故,即事故,《汉书·苏武传》中“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中的“物故”即为此意。
C.巡狩,亦作“巡守”,即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古时皇帝五年一巡狩,以视察诸侯所守的地方。
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为“薨”。本文中杜林贵为大司空,所以称他的死为“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林沉稳好学,博学多闻。他家里藏书丰富,加上受学于喜好文采的张竦,学识广博,被当时的人称为“通儒”。
B.杜林志节高尚,受人尊崇。他为隗嚣所拘,终不失节归附,他亲自推弟弟的灵柩车,令刺客也感动于他的道义,不忍行刺。
C.杜林举贤荐能,奖掖后进。先后向朝廷推荐了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和陇西的牛邯等人,对郎官中喜好学问的人经常加以指点。
D.杜林恪尽职守,深受器重。他随从皇帝南巡,只有他有召必到。其他王傅被批评,唯独杜林受到赏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
(2)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嵩少有文武志介,好《诗》《书》,习弓马。初举孝廉、茂才。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连辟,并不到。灵帝公车征为议郎,迁北地太守。初,钜鹿张角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余年闲,众徒数十万。中平元年,大方马元义等先收荆、杨数万人,期会发于邺。未及作乱,而角弟子上书告之。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来诸方,一时俱起。杀人以祠天。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闲,天下向应,京师震动。召群臣会议。嵩以为宜解党禁,益出中藏钱、西园厩马,以班军士。帝从之。于是发天下精兵,博选将帅,以嵩为左中郎将,持节,与右中郎将朱俊,共讨之。嵩既破黄巾,威震天下,而朝政日乱,海内虚困。故信都令汉阳阎忠干说嵩曰:“今将军遭难得之运,蹈易骇之机,而践运不抚,临机不发,将何以保大名乎?”嵩曰:“何谓也?”忠曰:“今将军受钺于暮春,收功于末冬。威德震本朝,风声驰海外,虽汤武之举,未有高将军者也。今身建不赏之功,体兼高人之德,而北面庸主,何以求安乎?”嵩曰:“夙夜在公,心不忘忠,何故不安?”会边章、韩遂作乱陇右,明年春,诏嵩回镇长安。章等遂复入寇三辅,使嵩因讨之。初嵩讨张角路由邺见中常侍赵忠舍宅逾制乃奏没入之又中常侍张让私求钱五千万嵩不与二人由此为憾奏嵩连战无功所费者多其秋征还,收左车骑将军印绶,削户六千,更封都乡侯,二千户。五年,凉州贼王国围陈仓,复拜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二万人拒之。卓欲速进赴陈仓,嵩不听。王国围陈仓,自冬迄春,八十余日,城坚守固,竟不能拔。贼众疲敝,果自解去。嵩进兵击之。卓曰:“不可。兵法,穷寇勿追,归众勿迫。”嵩曰:“不然。前吾不击,避其锐也。今而击之,待其衰也。”遂独进击之,使卓为后拒。连战大破之,国走而死。卓大惭恨,由是忌嵩。及卓被诛,以嵩为征西将军。其年秋,拜太尉,冬,以流星策免。复拜光禄大夫。寻李傕作乱,嵩亦病卒,赠骠骑将军印绶。

(节选自《后汉书•皇甫嵩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嵩讨张角/路由邺见中常侍赵忠舍宅逾制/乃奏没入之/又中常侍张让私求钱五千万/嵩不与二人/由此为憾/奏嵩连战无功/所费者多
B.初/嵩讨张角/路由邺/见中常侍赵忠舍宅逾制/乃奏没入之/又中常侍张让私求钱五千万/嵩不与/二人由此为憾/奏嵩连战无功/所费者多。
C.初/嵩讨张角/路由邺见中常侍赵忠舍宅逾制/乃奏没入之/又中常侍张让私求钱五千万/嵩不与/二人由此为憾/奏嵩连战无功/所费者多
D.初/嵩讨张角/路由邺/见中常侍赵忠舍宅逾制/乃奏没入之/又中常侍张让私求钱五千万/嵩不与二人/由此为憾/奏嵩连战无功/所费者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茂才,即秀才,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称之,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B.公车,汉代官署名,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也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C.三辅,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D.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亦借指官爵;“解印绶”,指解下印绶,与“解褐”意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甫嵩少有大志,文武兼备。他少年时代便志存高远,喜读《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娴习弓马射猎,被推举为孝廉、茂才。
B.皇甫嵩有勇有谋,频立伟功。张角起义时,他提出合理建议,并率军成功平定;凉州王国包围陈仓时,他分析形势,伺机而动,顺利攻破。
C.皇甫嵩忠心为主,气节过人。在平定黄巾起义军之后,朝政日渐荒芜,国内空虚困难,汉阳阎忠劝其趁机政变,皇甫嵩未予采纳。
D.皇甫嵩深受重用,居官显赫。他生前从被公车征召为议郎开始,一路迁升,官至光禄大夫。病逝后,亦获赠骠骑大将军称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嵩以为宜解党禁,益出中藏钱、西园厩马,以班军士。
(2)今身建不赏之功,体兼高人之德,而北面庸主,何以求安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