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全文,完成下列小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述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悟已往之不谏  谏:劝止、挽回。
B.恨晨光之熹微  恨:怨恨、怅恨。
C.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道。
D.善方物之得时  善:喜好、羡慕。
【小题2】下面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觉今是而昨非 怀帝阍而不见
B.木欣欣以向荣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C.感吾生之行休 鹏之很于南冥电
D.既自以以心为形役  奚以之九万里面南为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平淡门然,保留了辞赋文体音韵和谐的特点,精心选择双声词和叠韵词,如“惆怅”"窈窕”等,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韵律协调。
B.这篇抒情之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宜言。通过描写具体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诗人的人生理想。
C.作者回归田园,热爱自然,崇尚质朴真实、率性而为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心为形役”的生活和官场对人性的扣曲,追求高沾自守的关好情操。
D.作者在对家中、园、交往和出游的描写中表现弃官归隐之乐,毫无消沉失落之意,心灵的淳朴自由外化于景物之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小题4】将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引壶觞以门酌,眄庭柯以恰颜。 
(2)景翳翳以将人,抚孤松而盘恒。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6 09:47: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    役:役使。
B.知来者之可追 追:追赶。
C.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
D.聊乘化以归尽 聊:姑且。
【小题2】下列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①觉今是而昨非 ②门虽设而常关
C.①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②或植杖而耘耔
D.①乐琴书以消忧 ②木欣欣以向荣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归去来兮”一声浩叹开始,表达了作者厌恶仕宦生活、决心弃官归家的愿望,并把这个愿望变成一种行动。
B.第2段写作者到家之后,看到家人热烈欢迎的场面和庭院内优美宁静的情景,明白了田园生活的乐趣。
C.第3段是第2段内容的拓展,继续写田园之乐,不过这段文字从上段的庭院乐趣写到了田间耕作和纵情山水的乐趣。
D.文章最后一段以一叹三问开始,最后发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感慨,表现了乐天安命、委心乘化的思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②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同类题2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门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其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起舍俨然(___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
(3)便还家(______________)
(4)便扶路(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小题3】以下有关选文的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虽是一篇虚构作品,却让人读来有一种真实感。因为文中进出桃源的路径真切具体,展现的也是人间太平盛世的情景,而且首尾设计的渔人、刘子骥两个人物也真实可信。
B.在进入桃源之前,作者通过描写桃花林的美景,让读者对桃花源有了期待。溪水蜿蜒曲折,曲径通幽,桃花落英缤纷,美不胜收,吸引渔人最终进入了桃花源。
C.作者用想象描绘了一个自由安乐、清净自然、美好和谐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也表达了这种理想在当时无法实现的无可奈何之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其中“黄发”指小孩,“垂髫”指老人。
【小题4】陶渊明创造的这幅“世外桃源”图景,给予了后世文学极大的滋养和影响,许多文人都写过相关的作品。其中王维的《桃源行》一诗所获评价最高。这首诗和《桃花源记》在描绘使花源中景象的时候,均采用了一些相同的写作手法,试找出两种,结合诗、文内容加以分析。
(链接材料)

《桃源行》(节选)

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相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凌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竟引还家问都邑。

注释①:隈隩(wēi  yù)弯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