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咏贫士(其一)

陶渊明 万族(1)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迟迟出林翮(2),未夕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注)(1)万族:万物。族,品类(2)翮(hé河):鸟的翅膀,代指孤鸟。
【小题1】下列对诗句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万族各有托”呈现一幅秋日黄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各得其所的画面。
B.“众鸟相与飞”写的是百鸟在霞光云天中翻飞,与《饮酒》诗中“飞鸟相与还”意义相同。
C.“量力守故辙”表明作者对“故辙”坚守是量力而为,表达诗人孤独无依的处境和命运。
D.“已矣何所悲”是说知音如果不存在,万事皆休何必悲。表面上是说无所悲,实则是悲慨满怀。
【小题2】本诗善于运用“比”的手法,试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2-02 11:37: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书《归去来辞》赠契顺
苏轼
谪居惠州,子由在高安,各以一子自随,余分寓许昌、宜兴,岭海隔绝。诸子不闻余,忧愁无聊。苏州定慧院学佛者卓契顺谓迈曰:“子何忧之甚,惠州不在天上,行即到耳,当为子将书问之。”
绍圣三年三月二日,契顺涉江度岭,徒行露宿,僵仆瘴雾,黧面茧足以至惠州,得书径还。余问其所求,答曰:“契顺惟无所求而后来惠州;若有所求,当走都下矣。”苦问不已,乃曰:“昔蔡明远鄱阳一校耳,颜鲁公绝粮江淮之间,明远载米以周之。鲁公怜其意,遗以尺书,天下至今知有明远也。今契顺虽无米与公,然区区万里之勤,傥可以援明远例,得数字乎?”余欣然许之。独愧名节之重,字画之好,不逮鲁公,故为书渊明《归去来辞》以遗之,庶几契顺托此文以不朽也。
(乙)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解释加点字。
(1)诸子不闻余
(2)悟已往之不
(3)三径
(4)植杖而耘耔
【小题2】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黧面茧足以至惠州
B.明远载米以周之
C.遗以尺书
D.故为书渊明《归去来辞》以遗之
【小题3】下列选项中,句式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各以一子自随(《书<归去来辞>赠契顺》)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D.宋人有得玉者(《<新序>二则》)
【小题4】翻译句子。
(1)今契顺虽无米与公,然区区万里之勤,傥可以援明远例,得数字乎?
(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小题5】从(甲)文看,契顺是一个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质的人。
【小题6】结合(甲)文和(乙)文,试分析苏轼为契顺书《归去来兮辞》的用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
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前六句表达了辞官归隐的渴望,呈现出一种矛盾心态:既“爱丘山”,又将归隐后的世俗看作“尘网”,自己本无适应的禀性。
B.诗人归隐后的生活,不单单有方宅、草屋、远村、炊烟的幽静,还有狗吠、鸡鸣的喧闹。以幽静抒写诗人的惬意,以喧闹突出了诗人的欢乐。
C.诗人深感自己没有能力在官场生活下去,只能“守拙归园田”;归隐之后,又不得不面对乡居生活的清贫:草屋、虚室。
D.结尾一句中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末两句与诗歌开头呼应,揭示出作品的主旨。
【小题2】下列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所运用的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B.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C.仰首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D.海阔凭鱼跃,天髙任鸟飞。
【小题3】这首诗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在艺术上呈现出“似浅实深,似淡实浓”的突出特征。请你从语言、形象和情感等角度,结合诗句做具体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