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节选自《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1-02 10:44: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植与诸侯并就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其年改封鄄城侯。三年,立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邑三千五百户。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属文 属:撰写,写作
B.汝倩人邪     倩:含笑的样子,引申为“有才”
C.植既以才见异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D.幸冀试用     幸:希望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曹植“才华出众”和“任性而为”的一组是(    )
A.植援笔立成,可观/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B.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
C.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植醉不能受命
D.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醉酒悖慢,劫胁使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植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显现才华,而且性情随和,所驾的车马和自己平日的着装也不刻意追求华丽,受到父亲的宠爱。
B.曹植曾受到曹操的勉励,一方面因为有出众的才华,另一方面又得到丁仪、丁廙、杨修等人辅佐,好几次差一点被立为嗣。
C.曹植率性而为,举止旷达,不知道砥砺言行,他曾因醉酒而没有能接受曹操让他救曹仁的命令,曹植虽然后来后悔了但是还是没有能够出征。
D.曹植受到冷落和排挤后,常常自怨怀瑾握瑜,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几经努力,终无所用,后来在郁郁寡欢中抱病而死,终年四十一岁。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
(2)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同类题2

    董昭,字公仁。绍逆公孙瓒于界桥,钜鹿太守李邵及郡冠盖,以瓒兵强,皆欲属瓒。绍闻之,使昭领钜鹿。问:"御以何术?”对曰:“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时郡右姓孙伉等数十人专为谋主,惊动吏民。昭至郡,伪作绍檄告郡云:“得贼安平张吉辞,当攻钜鹿,贼故孝廉孙伉等为应,檄到收行军法,恶止其身,妻子勿坐。”昭案檄告令,皆即斩之。一郡惶恐,乃以次安慰,遂皆平集。事讫白绍,绍称善。会魏郡太守栗攀为兵所害,绍以昭领魏郡太守。时郡界大乱,贼以万数,遣使往来,交易市买。昭厚待之,因用为间,乘虚掩讨,辄大克破。二日之中,羽檄三至。昭弟访,在张邈军中。邈与绍有隙,绍受谗将致罪于昭。昭欲诣汉献帝,至河内,为张杨所留。时太祖领兖州,遣使诣杨,欲令假涂西至长安,杨不听,昭说杨曰:“袁、曹虽为一家,势不久群。曹今虽弱,然实天下之英雄也,当故结之。”杨于是通太祖上事,表荐太祖。建安元年,太祖定黄巾于许,遣使诣河东。会天子还洛阳,韩暹、杨奉、董承及杨各违戾不和。昭以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作太祖书与奉曰:“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奉得书喜悦,遂共表太祖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三年,昭迁河南尹。时张杨为其将杨丑所杀,河内太守缪尚城守待绍救。太祖令昭单身入城,告喻洪、尚等,即日举众降。昭年八十一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三国志·董昭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B.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C.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D.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代成年男子在本名之外另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称呼别人的字,一般表示尊敬。
B.秦汉时期,太守是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自行任免掾史。
C.檄是古代用于官方的文书,如果在其上插鸟羽,则表示十分紧急,欲其急行如飞,称之为“羽书”或“羽檄”。
D.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被用来指开国之君,也有不是帝王而被后人追授的,文中的曹操就是这种情况。
【小题3】请简要概括董昭“弃袁投曹”的原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郡惶恐,乃以次安慰,遂皆平集。事讫白绍,绍称善。
(2)邈与绍有隙,绍受谗将致罪于昭。昭欲诣汉献帝,至河内,为张杨所留。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本名议,世江东大族。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
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军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督朱然、潘璋等五万人拒之。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其后,逊上疏欲击备,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破其四十馀营。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备因夜遁,驿人断后,仅得入白帝城。
初,孙桓别讨备前锋于夷道,为备所围,求救于逊。逊曰:“未可。”诸将曰:“孙安东公族,见围已困,奈何不救?”逊曰:“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 东自解。”及方略大施,备果奔溃。桓后见逊曰:“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 加拜逊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即改封江陵侯。
(节选自《三国志•陆逊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B.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C.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D.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仕幕府,指在文武官署中担任一定官职,做军政大吏的佐助人员。
B.“出”,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出”一般指贬官,有时也指平调。古人一般以出任京官为荣。
C.“诣都”,是到京城,到朝廷的意思,和它同义的词还有“诣阙”、“谒阙”。“诣阙上书”指越级上书中央司法机关申冤。
D.“领”即加封、兼任,是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或官职较高的官员兼任级别较低的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逊少年不幸,年轻有为。陆逊年少时失去父亲,跟随堂祖父陆康长大,二十一岁就到孙权的幕府中做官,历任东西曹令史。
B.陆逊一心为国,不计私仇。会稽太守淳于式上奏章揭发陆逊非法掠夺百姓,而后来陆逊却在孙权面前称赞他是好官。因为陆逊认为淳于式是为民着想,且互相诋毁的风气不可助长。
C.陆逊胸有谋略,坚持己见。刘备派吴班带人挑战。吴将都想要迎击刘备,陆逊认为必定有诈,没有出战,使刘备的计策失败。等时机成熟,才火烧了刘备四十余营,大获全胜。
D.陆逊用兵奇巧,调度有方。在与刘备的作战中,在对方军队疲惫,士气沮丧时才寻找战机出战;在孙桓被围求救时,陆逊观测到孙桓得人心,城牢粮足,不需要去救,就能解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 
(2)初,孙桓别讨备前锋于夷道,为备所围,求救于逊。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贾诩传

⑴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甥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⑵袁绍围太祖于官渡,太祖粮方尽,问诩计焉出,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决其机,须臾可定也。”太祖曰:“善。”乃并兵出围击绍三十余里营破之

⑶太祖领冀州牧,徙诩为太中大夫。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

⑷太祖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

⑸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嫌,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汧(qiān):千河的古称,源出甘肃省。②袁本初(袁绍)与刘景升(刘表)都因为废长立幼而导致灭亡。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决其机     ②若旧楚之饶
③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④退无私交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
②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
【小题3】第⑵段画曲线处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小题4】第⑷段“太祖大笑”,是因为  
【小题5】文章叙述了贾诩自保之“智计”,请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繇字正礼,东莱牟平人也。繇年十九,从父韪为贼所劫质,繇篡取以归,由是显名。举孝廉,为郎中,下邑长。时郡守以贵戚托之,遂弃官去。州辟部济南,济南相中常侍子,贪秽不循,繇奏免之。平原陶丘洪荐繇,欲令举茂才。刺吏曰:“前年举公山,奈何复举正礼乎?”洪曰:“若明使君用公山于前,擢正礼于后,所谓御二龙于长涂,骋骐骥于千里,不亦可乎!”会辟司空,除侍御史,不就。避乱淮浦,诏书以为扬州刺史。时袁术在淮南,繇畏惮,不敢之州。欲南渡江,吴景、孙贲迎置曲阿。术图为僭逆,攻没诸郡县。繇遣樊能、张英屯江边以拒之,以景、贲术所授用,乃迫逐使去。于是术乃自置扬州刺史,与景、贲并力攻英、能等,岁余不下。汉命加繇为牧,振武将军,众数万人。孙策东渡,破英、能等。繇奔丹徒,遂溯冮南保豫章,驻彭泽。笮融先至,杀太守朱晧,入居郡中。繇进讨融,为融所破,更复招合属县,攻破融。融败走入山,为民所杀。繇寻病卒,时年四十二。后策西伐江夏,还过豫章,收载繇丧,善遇其家。繇长子基,字敬舆,年十四,居繇丧尽礼,故吏馈饷,皆无所受。姿容美好,孙权爱敬之。权为骠骑将军,辟东曹掾,拜辅义校尉、建忠中郎将。权为吴王,迁基大农。权尝宴饮,骑都尉虞翻醉酒犯忤,权欲杀之,威怒甚盛,由基谏争,翻以得免。权大暑时尝于船中宴饮于船楼上值雷雨权以盖自覆又命覆基余人不得也其见待如此

(选自《三国志吴志·刘繇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权大暑时尝/厅于船中宴饮/于船楼上值雷雨/权以盖自覆/又命覆基/佘人不得也/其见待如此/
B.权大暑时/尝于船中宴饮/于船楼上值/雷雨权以盖自覆/又命覆基/余人不得也/其见待如此/
C.权大暑时/尝于船中宴饮/于船楼上值雷雨/权以盖自覆/又命覆基/余人不得也/其见待如此/
D.权大暑时尝/于船中宴饮/于船楼上值/雷雨权以盖自覆/又命覆基/余人不得也/其见待如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下邑长”中的“除”是授予官职、任命官职之意,这和李密《陈情表》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中的“除”意思完全一样。
B.“欲令举茂才”中的“茂才”又作茂材,是汉代的另一种察举常科,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
C.“骋骐骥于千里”中的“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常用于比喻天生志向远大的人才,如荀子《劝学》中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D.“会辟司空掾”中的“掾”通“椽”,是指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此处用来比喻位高权重的官员,和“如椽巨笔”的“椽”意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繇年少无畏,胆识过人。譬如他的本家叔叔被强盗抓去了,他竟然敢去强盗那里把叔叔再抢回来。
B.刘繇料事周到,防患未然。吴景、孙贲对他假意恭维,貌合神离。他们本是袁术手下的人,为绝后患,刘繇驱逐他们离开。
C.刘繇时而勇敢,时而怯懦。如他敢于深入匪窝抢人,揭露权贵贪婪污秽;却又因害怕袁术,不敢到扬州去上任。
D.刘繇家族荣宠,深受器重。刘繇父子深得君王的赏识,尤其他的长子刘基,有主见,有个性,又一表人才,深受孙权器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袁术在淮南,繇畏惮,不敢之州。欲南渡江,吴景、孙贲迎置曲阿。
(2)繇进讨融,为融所破,更复招合属县,攻破融。
(3)后策西伐江夏,还过豫章,收载繇丧,善遇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