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也。父滂,为汉司徒。当时诸公子多越法度,而涣清静,举动必以礼。郡命为功曹,郡中奸吏皆自引去。后辟公府,举高第,迁侍御史。
除谯令,不就。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顷之,吕布击术于阜陵,涣往从之,遂复为布所拘留。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
布诛,涣得归太祖。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涣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太祖从之,百姓大悦。迁为梁相。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后征为谏议大夫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曒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魏国初建,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涣言于太祖曰:“今天下大难已除,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以为可大收篇籍,明先圣之教,以易民视听,使海内斐然向风,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德来之。”太祖善其言。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居官数年卒,太祖为之流涕,赐谷二千斛。文帝闻涣昔拒吕布之事,问涣从弟敏:“涣勇怯何如?”敏对曰:“涣貌似和柔,然其临大节,处危难,虽贲育不过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后/征为谏议大夫/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曒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B.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后征为谏议大夫/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曒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C.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后征为谏议大夫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曒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D.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后征为谏议大夫/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曒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称,三公之一,主管民事,为正一品官员。
B.“茂才”汉代指优秀人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
C.“屯田”是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D.文中的“辟”指被征召,“举”指授予官职,“除”“迁”则指官职的任命和调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涣出身世家,无纨绔气。袁涣的父亲袁滂做过汉朝的司徒,当时各家公子大多违越法律制度,而袁涣清雅宁静,举动必定符合礼节。
B.袁涣正道直行,不屈淫威。在被袁术咨询时。常有严正的议论,袁术不能违抗;面对吕布威胁,他坚持认为刘备是有德之人,骂之不当。
C.袁涣深请民意,建言恰当。归附太祖,百姓不乐意屯田而逃亡,袁涣对太祖说民众安于故土,应顺从他们的心意,不想做的就不要勉强。
D.袁涣外表和柔,内心坚强。其堂弟袁敏说他貌似平和柔顺,但在大节面前,处于危难当中时,即使是古代的勇士孟贲、夏育也比不过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
(2)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6-01 12:37: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颐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且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其姓名,间行东归。
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荈州牧韩馥、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辅之。
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将迎天子。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初应袁术,又附孙坚。二月,太祖进军讨破之,斩辟、邵等,仪及其众皆降。天子拜太祖建德将军,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天子假太祖节钺.录尚书事,后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吕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顾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十三年春,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g六月,以公为丞相。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何进集绍谋/诛宦官后/不听/进乃召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B.大将军何进集绍谋/诛宦官/后不听进/乃召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C.大将军何进集绍谋诛宦官/后不听/进乃召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D.大将军何进集绍谋诛宦官/后不听进/乃召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军哮的一项是
A.三公: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它职的合称,周代己有此词。西汉时一般指司马、司徒、司空。
B.节銊:符节与斧钺。古代朝廷授与食员或翻T,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授予符节、节钺的过裡仪式常被称为“假节”,被授予符节的大由被称为“持节"。
C.孝廉:在汉代察举常科中,孝廉是最重要的一科,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一种写法,符合古时候对历史人物的名字避开不直接称谓的习惯。
D.讳:指给历史人物写传记的—的习惯。
【小题3】下列对原文名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东平毕谌为亲人被挟持而离开曹操,也没回到曹操身边,后来曹操打败吕布生擒毕谌,又任命毕谌担任鲁国相。
B.曹操在乱世之中被反对董卓的盟军举荐为副盟主,以奋武将军的名号率军讨伐。
C.曹操为官有方,而又不贪恋官职。在济南职位上,全郡治理肃然;而董卓擅权之后,想要重用曹操,曹操却改名换姓暗中离去。
D.操年少之时不被人们所重视,主要是因为他尚义任侠、放荡不羁,但是梁国桥玄、南阳何顒二人却认为当时曹操非同常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且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2)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顾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后封都亭侯。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材,固辞不受。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进封都乡侯。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於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蜀相诸葛亮卒,权垂心西州,遣仪使蜀申固盟好。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仪嫌二宫相近切,乃上疏曰:“臣窃以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宜宜镇四方为国藩辅宣扬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 但臣言辞鄙野,不能究尽其意。愚以二宫宜有降杀,正上下之序,明教化之本。”书三四上。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窃以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宜/宜镇四方/为国藩/辅宣扬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
B.臣窃以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宜/宜镇四方/为国藩/辅宣扬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
C.臣窃以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宜/宜镇四方/为国藩辅/宣扬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
D.臣窃以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宜/宜镇四方/为国藩辅/宣扬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业,伟大的功业,这里指帝业。“孙权承摄大业”指孙权在兄长孙策去世后掌管江东。
B.拜,授予某种官职。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还有辟、除、选等,表示提拔可以用擢。
C.侯,古代的一种爵位。古代爵位一般有公、侯、伯、子、男五等,都亭侯是侯爵中较低的一种。
D.素棺,指白色的棺材。古人下葬时都使用棺椁,是仪遗言用素棺,表明了他的节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仪很有自知之明。孙权对他很器重,想要让他做带兵的将领,可是仪拒绝了,因为他认为自己不是带兵的人才。
B.是仪为人实事求是。当吕壹污蔑刁嘉诽谤国家政事的时候,在座的人因为害怕吕壹都附和吕壹,只有是仪据实回答询问。
C.是仪很有外交才能。诸葛亮死后,孙权挂心西州的事务,派遣是仪出使蜀国,是仪成功让蜀国派遣使臣来修订盟约。
D.是仪生活比较俭朴。孙权出行,看见一座大宅子,随从说是是仪家的,孙权表示是仪生活俭朴,不可能修建这么大的宅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
(2)愚以二宫宜有降杀,正上下之序,明教化之本。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小题
权以公孙渊称藩,遣张弥、许晏至辽东拜渊为燕王,昭谏曰:“渊背魏惧讨,远来求援,非本志也。若渊改图,欲自明于魏,两使不反,不亦取笑于天下乎?”权与相反复,昭意弥切。权不能堪,案刀而怒曰“吴国士人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于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昭熟视权曰:“臣虽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诚以太后临崩,呼老臣于床下,遣诏顾命之言故在耳。”因涕泣横流。权掷刀致地,与昭对泣。然卒遣弥、晏往。昭忿言之不用,称疾不朝。权恨之,土塞其门,昭又于内以土封之。渊果杀弥、晏。权数慰谢昭,昭固不起,权因出过其门呼昭,昭辞疾笃。权烧其门,欲以恐之,昭更闭户。权使人灭火,住门良久,昭诸子共扶昭起,权载以还宫,深自克责。昭不得已,然后朝会。
──《三国志•吴书五》
【小题1】《三国志》是中国二十四史前四史之一,请写出其他三部史书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张昭进谏的意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渊背魏,吴派去大将,将使魏忌恨吴,这不是万全之策。
B.公孙渊声称是吴国属地,不是本心。如果他改变主意,又与魏国和好,吴国不是被天下耻笑吗?
C.公孙渊向吴国求援,不是出自真心,如果魏国拉拢他,他又会反过来反对吴国。
D.公孙渊假意投降吴国,过些时候他又会向魏国告密,有损于吴国的利益。 答:( )
【小题3】张昭这个人物在我们学过的《____________》中出现过,当时魏军兵临长江,他是当时吴国的___________派。
【小题4】对以下加黑字词解释错误一项
A.权以(因为) 藩(藩镇割据)
B.拜(授给官职) 相(代词,代他)
C.顾命(临终之命)   恨:不满意
D.谢(道歉) 笃(病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登待接察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年三十三卒。临终,上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塞塞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登曰宣太子。

(选自《三国志·卷五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B.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C.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D.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是古代的一种爵位,古代通常有五种爵位,依次为公、侯、伯、子、男。“万户侯”,此处是指食邑万户以上。
B.“黄初”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文帝曹丕的年号。古代纪年法常用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等,现在一般用公元纪年。
C.“疏”又称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臣僚上“疏”可以报告工作、提出治国建议等。
D.“谥”,谥号,古代官员特有的称号,即朝廷为了激励官员生前为官清廉公正,待他们死后都要以谥号给予善恶评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登人品出众,才干超人。孙登是孙权的长子,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孙权对他极为赞赏,授予他东中郎将,册立为太子。
B.孙登体恤百姓,宽以待人。他出外狩猎时,常绕远路不践踏百姓的庄稼;他不忍处罚犯了错误的人,还不许身边的人再提此事。
C.孙登为人孝顺,知恩图报。他不忘徐氏养育之恩,徐氏遭废,孙登仍敬重有加。立他为太子时,他坚决要求先立徐氏为皇后。
D.孙登关心国事,忧国忧民。他临终时还上疏,建议国家的政令应与时俱进,要宽缓刑法,减轻赋税劳役,以顺应百姓心愿。
【小题4】把下列课文中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过秦论》)
(2)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张衡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人也。燮少游学京师,事颍川刘子奇,治《左氏春秋》。察孝廉,补尚书郎,公事免官。父赐丧阕后,茂才,除巫令,迁交阯太守。
燮体器宽厚,谦虚下士,中国士人往依避难者以百数。耽玩《春秋》,为之注解。陈国袁徽与尚书令荀彧书曰:“交阯士府君既学问优博,又达于从政,处大乱之中,保全一郡,二十余年疆场无事,民不失业,羁旅之徒,皆蒙其庆,虽窦融保河西,曷以加之?官事小阕,辄玩习书传,《春秋左氏传》尤简练精微,吾数以咨问《传》中诸疑,皆有师说,意思甚密。又《尚书》兼通古今,大义详备。闻京师古今之学,是非分争,今欲条《左氏》《尚书》长义上之。”其见称如此。
燮兄弟并为列郡,雄长一州,偏在万里,威尊无上。出入鸣钟磬,备具威仪,笳箫鼓吹,车骑满道,胡人夹毂焚烧香者常有数十。妻妾乘辎軿,子弟从兵骑,当时贵重,震服百蛮,尉他不足逾也。
朱符死后,汉遣张津为交州刺史,津后又为其将区景所杀,而荆州牧刘表遣零陵赖恭代津。是时苍梧太守史璜死,表又遣吴巨代之,与恭俱至。汉闻张津死,赐燮玺书曰:“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后燮遣吏张旻奉贡诣京都,是时天下丧乱,道路断绝,而燮不废贡职。特复下诏拜安远将军,龙度亭侯。
后巨与恭相失,举兵逐恭,恭走还零陵。建安十五年,孙权遣步骘为交州刺史。骘到,燮率兄弟奉承节度。而吴巨怀异心,骘斩之。权加燮为左将军。建安末年,燮遣子廞入质,权以为武昌太守,燮、壹诸子在南者,皆拜中郎将。燮又诱导益州豪姓雍闿等,率郡人民使遥东附,权益嘉之,迁卫将军,封龙编侯,弟壹偏将军,都乡侯。燮每遣使诣权,致杂香细葛,辄以千数,明珠、大贝、流离、翡翠、瑇瑁、犀、象之珍,奇物异果,蕉、邪、龙眼之属,无岁不至。壹时贡马凡数百匹。权辄为书,厚加宠赐,以答慰之。燮在郡四十余岁,黄武五年,年九十卒。
(节选自《三国志·士燮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
B.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
C.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
D.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古代推荐、荐举有才能的人,如“举孝廉不行”“举国上下”,这与下文“除巫令”的“除”意义不同。
B.书传,古时候一般指典籍、著作等,有时也专门指有关《尚书》经义的传述解释;传,则多指解释经义的文字。
C.古今之学,“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不但是指经学研究时所持底本字体的不同,更主要的是对于经典内容阐释方面的差异而言的。
D.封,我国古时候帝王把土地或爵位赐予亲属或臣僚,这与文中的“拜安远将军”中的“拜”意义是不相同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燮钟爱传统文化,学识渊博。士燮从少年时就研究《左氏春秋》,为官闲暇研习经传,兼通《春秋》《尚书》的古文、今文。
B.士燮器量宽容厚道,礼贤下士。士燮升任交阯太守后,中原地区的士人有数百前往他那里避难或依附,都能蒙受他的恩惠。
C.士燮通晓为官之道,政绩突出。袁徽在给荀彧的信中极力称赞士燮的治理才能,称赞他在大乱之中能使百姓们安居乐业。
D.士燮威望尊贵无比,威望显赫。士燮兄弟们同时担任郡守期间,出入鸣钟响磬,礼仪完备齐全,车辆马匹等挤满了道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十余年疆场无事,民不失业,羁旅之徒,皆蒙其庆,虽窦融保河西,曷以加之?
(2)吾数以咨问《传》中诸疑,皆有师说,意思甚密。又《尚书》兼通古今,大义详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