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世江东大族。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表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遗逊及亲成还吴,进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孙权为将军,始仕幕府。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丹杨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扇动山栈,为作内应,权遗逊讨栈。栈支党多而主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黄龙元年,权东巡建业,征逊辅太子,时建昌候虑于堂前作斗鸭栏,进正色曰:“君侯宜勤览经典以自新益,用此何为?”虑即时毁彻之。射声校尉松于公子中最亲,戏兵不整,逊对之其职吏,南阳谢景善刘虞先刑后礼之论,逊呵景曰:“礼之长于刑久矣、廙以细辩而诡先圣之教,皆非也。君今侍东宫,宜遵仁义以彰德音、若彼之谈,不须讲也。”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若其不佳,终为取祸。且闻二宫势敌,必有彼此,此古人之厚忌也,琮子寄,果阿附鲁王,轻为交构,逊书与琮曰:“卿宿留阿寄。终为足下门户致祸矣。”琮既不纳,更以致隙,及太子有不安之议,逊上疏陈:“太子正统,宜有盘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谨叩头流血以闻,”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適庶之分,以匡得失。既不听许,而逊外生顾谭,顾承、姚信,开以亲附太于,枉见流徙。太子太傳吾粲坐数与逊交书,下狱死。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志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余财。

(节选自《三国志·陆逊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宣私出以要荣利
B.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
C.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
D.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东,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
B.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也借指官爵。
C.髡,古代一种刑罚,指剃掉头顶周围的头发,是对人的侮辱性的惩罚。
D.藩臣,无论宗室外姓,有封国的亲王郡王都可称藩王,藩王的臣子称为藩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总结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逊少负才干,为政体恤百姓、他少年时因年长堂叔几岁便能帮助堂祖治家;兼任海昌县令期间,开仓放粮,救济旱灾贫民,勉励并督促耕织生产,百姓得利。
B.陆逊智勇兼备,刚正不避权贵。讨伐费栈,因敌设计,他多树旗鼓,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终使匪兵溃散;孙松治军不严,他当看孙松的面对其职吏处以髡刑。
C.陆逊耿直务实,为人坦荡真诚。建昌侯孙虑在住所堂前修造斗鸭栏,他直言斥责,孙虑即刻撤除;全寄阿附鲁王,他写信劝全琮不要纵容儿子,全琮全不在意。
D.陆逊正谏不讳,为臣结局凄凉,他认为太子与藩王势均力敌是国家大忌,两者恩宠地位有差别方能相安无事:终因受太子太傅的牵连招致孙权的斥责愤恨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礼之长于刑久矣、廙以细辩而诡先圣之教,皆非也。
(2)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適庶之分,以匡得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07 05:02: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胡质字文德,楚国寿春人也。少与蒋济、朱绩俱知名于江、淮间,仕州郡。蒋济为别驾,使见太祖。蒋济任别驾,被派遣去见曹操。太祖问曰:“胡通达,长者也,宁有子孙不?”济曰:“有子曰质,规模大略不及于父,至于精良综事过之。”太祖即召质为顿丘令。县民郭政通于从妹,杀其夫程他,郡吏马谅系狱为证。政与妹皆耐掠隐抵, 谅不胜痛,自诬,当反其罪。质至官,察其情色,更详其事,检验具服。

②入为丞相东曹议令史,州请为治中。将军张辽与其护军武周有隙。辽见刺史温恢求请质,质辞以疾。辽出谓质曰:“仆委意于君,何以相辜如此?”质曰: “古人之交也,取多知其不贪,奔北知其不怯,闻流言而不信,故可终也。武伯南身为雅士,往者将军称之不容于口,今以睚眦之恨,乃成嫌隙。况质才薄,岂能终好?辽感言,复与周平。

③太祖为丞相属。黄初中,徙吏部郎,为常山太守,迁任东莞。士卢显为人所杀。质曰:此士无仇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每军功赏赐, 皆散之于众,无入家者。在郡几年,交民便安,将士用命。

④迁荆州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吴大将朱然围樊城,质轻军赴之。议者皆以为贼盛不可迫。质曰: “樊城卑下,兵少,故当进军为之外援。不然,危矣。”遂勒兵临围,城中乃安。迁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置东征台,且佃且守。又通渠诸郡,利舟楫,严设备以待敌,海边无事。

⑤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思。嘉平二年薨,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军师以闻, 追进封阳陵亭侯,邑百户,谥曰贞侯。

(《三国志·魏书·胡质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士无仇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
B.此士无仇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
C.此士无仇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
D.此士无仇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这里指曹操,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为创基立业者,多用于称呼开国皇帝。
B.辟,指征辟,是中国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C.爵,指爵位,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D.薨,在古代指国君或诸侯死去,也用于皇帝的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的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质“精良综事”的特点在为郡吏马谅脱罪一事上体现明显,相关人等认罪伏法。
B.胡质拒绝了张辽请求并陈述了理由,胡质一番话实际上起到了化解张辽和武周矛盾的作用。
C.胡质断案,推断符合逻辑,有智慧,为官清廉,在其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士兵愿效死力。
D.胡质任荆州刺史期间,有勇有谋,化解了樊城之围,并且积蓄粮谷,还设置东征台。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子曰质,规模大略不及于父,至于精良综事过之。
(2)古人之交也,取多知其不贪,奔北知其不怯,闻流言而不信,故可终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余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兵矢尽,乃令壁中男女,聚治石如杵斗者置四隅。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乃出阵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余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
太祖徇①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②。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从讨袁于官渡。时常从事③徐他等谋为逆,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从围邺,力战有功,赐爵关内侯。从讨韩遂、马超于潼关。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贼来多,今兵渡已尽,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棹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褚身斩首级,迁武卫中郎将。武卫之号,自此始也。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是以超问虎侯,至今天下称焉,皆谓其姓名也。
《三国志魏书许褚传》
注:①徇:巡视 ②宿卫:宫禁中值宿警卫 ③时常从事:时常随从在左右的人
【小题1】下列各句中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容貌雄毅,勇力绝人 绝:超过
B.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 将:将要
C.微褚几危 微:没有
D.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  阴:暗地里
【小题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间接表现许褚勇力绝人的一组是
①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②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③闻皆畏惮之④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⑤入帐见褚,大惊愕⑥左手举马鞍蔽太祖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④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许褚军中没有粮食了,他便与盗匪讲和,用牛与他们交换粮食。盗匪前来取牛,牛却纷纷奔跑回来。
B.太祖巡视淮水、汝南郡一带,许褚带领部队投奔太祖。太祖当天就任命他为都尉,那些跟从许褚的侠客,都被任命为虎士。
C.太祖与马超、韩遂单马对话,左右的人都不敢跟从,只带了许褚。
D.军中因许褚力大如虎而又憨痴,所以称他为“虎痴”,马超也因此用虎侯这个称呼来询问跟从太祖的人是否是许褚。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
②褚白太祖,贼来多,今兵渡已尽,宜去,乃扶太祖上船。

同类题3

国渊传

陈寿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魏郡太守。

时有投书津谤者,大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渊请留其本,而不宣露。其书多引《二京赋》,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间者。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功曹差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之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收摄案问,具有情理。迁大守仆。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恭俭自守,卒官。

(选自《三国志·魏书》)

(简注)
①典:主管。②都辇:京城地区。③开解:聪明。
(阅读指要)
本文通过一些事例表现国渊为官廉洁而奉公,办事踏实有才干,一生保持着谦恭节俭的品德,因而受到上下嘉许。文章语言简洁,结构谨严,叙事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渊屡陈益(__________)   (2)太祖之(_________)
(3)太祖大悦,魏郡太守(__________) (4)渊请留其本(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常直言正色,退无私B.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
C.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D.收摄案问,具得情理
【小题3】国渊在为太祖推行屯田制一事上,是如何恪尽职守的?
【小题4】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国渊“恭俭自守”的一组是(   )。
①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②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③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④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⑤收摄案问,具得情理⑥居列卿位,布衣蔬食
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小题5】第二段中涉及《二京赋》有什么作用?
【小题6】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2)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刺史陶谦举茂才,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

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魏黄初二年,遣使者邢贞拜权为吴王。贞入门,不下车。昭谓贞曰:"夫礼无不敬,故法无不行。而君敢自尊大,岂以江南寡弱,无方寸之刃故乎!"贞即遽下车。

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后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昭避席谢,权跪止之。昭坐定,仰曰:"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使泯没之后,有可称述。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权辞谢焉。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曰文侯。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张昭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B.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C.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D.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还比较年少,所以称“弱”。此外,表示年龄的特定称谓还有总角(幼年)、髫年(男孩7岁)、龆年(女孩8岁)、金钗之年(女孩12岁)、及笄之年(女孩15岁)、不惑(40岁)、耄耋(八九十岁)等等。
B.举茂才,即推举为秀才。茂者,美也,茂才者,有美才之人也。西汉时,举茂才只是特举而非常科。东汉光武帝下诏茂才由特举变成了岁举常科,成为了仅次于孝廉的一种察举科目。
C.田猎是一种围猎的形式,人类进行田猎的起因是为了生存,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田猎逐步演变成了由官府或皇家举办的具有军事意义的活动。周礼规定,田猎不捕幼兽,不杀有孕之兽,不伤未长成的小兽,不破坏鸟巢,要围而不合,留有余地,不能一网打尽。
D.谥,是对死去的帝王或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昭先后辅佐孙策、孙权兄弟开创并巩固了东吴政权。他少而好学,博览群书,长而有谋,才冠当世。
B.张昭忠心护主。孙策死后,张昭率领其他官员拥立孙权为君并辅佐他,亲自扶孙权上马,率兵出战,从此以后大家都有了归属感。
C.张昭性情直爽,敢于犯颜谏诤,从不偷容取合。孙权好田猎,常冒险射虎,张昭谏言,认为作为君主不应驰逐于田野,和猛兽比较武勇,而应驾驭英雄,驱使群贤。
D.蜀国使者到访,群臣没有人能对付,孙权派人慰问,请求拜见张昭,张昭不愿改变志向逢迎使者,坚持离席,孙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他道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
(2)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登待接察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惠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去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敌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年三十三卒。临终,上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鹭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登曰宣太子。

(节选自《三国志孙登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B.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C.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D.初/登所生底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是古代的一种爵位,古代通常有五种爵位,依次为公、侯、伯、子、男。“万户侯”,指食邑万户以上,后泛指高爵显位,如“粪土当年万户侯”。
B.“疏”,又称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臣僚上“疏”可以报告工作、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进谏等。
C.“尊号”,“尊”为尊敬。“尊号”是对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还指即帝位,文中“权称尊号”指孙权称帝、从唐起,皇帝及朝廷官员往往在生前就有尊号。
D.“谥”,古代君主、诸侯、大臣、著名文士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生前行迹,给予褒贬善恶的称号。分为官谥和私谥,如陶渊明私谥“靖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登体恤百姓,宽以待人。他出外狩猎时,常绕远路避开良田,不践踏百姓的庄稼。休息时,也是选择空闲之处。对犯了错误的人,不忍处罚,还不许身边的人再提此事。
B.孙登孝顺养母,有感恩之心。徐氏对孙登有养育之恩,虽遭废,但徐氏派人送来的衣服,孙登必定沐浴后才穿上。而步氏赐予的东西则不敢接受而委婉拒绝。
C.孙登关心国事,忧国忧民。他临终上疏颇有见地,提出国家的政令应与时俱进,博采众议:认为有些地方应该宽缓刑法,减轻赋税,调整或停止一些劳役,顺应民心。
D.孙登身份高贵,懂得进退。魏王授予他东中郎将,赐封万户候,他没有接受。他是孙权的长子,孙权称帝之后自然立他为皇太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登待接案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
(2)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赛在公,有匪躬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