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短歌行》,完成题目。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革。我有嘉宾,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有杜康    杜康:这里代指酒
B.青青子    衿:古式的衣领
C.瑟吹笙    鼓:弹奏
D.山不高    厌:厌恶
【小题2】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起首四句,以朝露易干为喻,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人生短暂,年华易逝而功业无成,因而产生一种时间的紧迫感。
B.“呦呦鹿鸣”四句,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描写宾主欢饮、融洽相处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
C.“月明星稀”四句使用典故,写诗人因贤才难求而孤独寂寞,形象生动,感人至深,韵味隽永。
D.全诗全用四言,四句一韵,句式整齐,音调和谐,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给读者一种美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小题3】诗中多次出现“忧”,这种“忧”是否意味着诗人对人生持一种消极悲观的态度呢?
【小题4】“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在《三国演义》中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你觉得用“何”好还是用“无”好?为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2-01 09:52: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试题。
短 歌 行
曹 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小题1】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小题2】“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在《三国演义》中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你觉得是选“何”好还是“无”好?为什么?

同类题5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日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计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荆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①,过于三世矣。
注:①子桓兄弟:指曹丕、曹植等;曹丕字子桓。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B.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C.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D.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若获戾——戾:凶暴
B.兴举义兵——举:发动
C.妄相付度——度:猜测
D.昔乐毅走赵——走:投奔
【小题3】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叙述自己起初只想做一个好郡守;世道混乱,便想隐居乡下,读书射猎;后兴兵讨伐董卓,并且得到了很多兵马。
B.在文中曹操历数自己的功绩,历陈古人行事,并以周公自况,申明自己功业虽大,但无代汉自立之心。
C.在文中,作者提到每次阅读有关乐毅和蒙恬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很真切地表明了自己忠于汉室的决心。
D.文章用质朴、坦率、沉着的语言直剖胸襟,毫不矫情作态,故读来亲切感人。充分显示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及军事家的过人胆识和非凡气概。
【小题4】翻译文中横画线的句子。
(1)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2)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