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却东西门行
曹操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全诗没有华丽的词句,也少有愁苦类的主观色彩的词语,但朴实之语,也收到了动人心魄的效果。
B.“鸿雁”万里远征,形单影只,不管是“食南稻”还是“复北翔”,都只能依从节令的变化。
C.“转蓬”即飞蓬,诗中的“转蓬”经历“万岁”却不能归于故土,其时间的漫长感非常强烈。
D.“戎马”两句写出了征人马不解鞍,甲不离身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之情。
E. 诗歌虽充满悲凉的情调,但悲凉中不会显得过于柔绵,“故乡安可忘”回荡着沉郁刚健之气。
【小题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7-05 12:27: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遭值董卓之难,兴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大事小也。昔乐毅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子桓兄弟:指曹丕、曹植等;曹丕字子桓。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若获   戾:凶暴B.兴义兵 举:发动
C.妄相忖   度:猜测D.昔乐毅赵   走:投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胡亥杀蒙恬也 鹏徙于南冥也
B.恐海内人之所见凡愚   身死国灭,天下人笑
C.夫能大事小也 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D.遭值董卓之难 青,取于之蓝青于蓝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曹操的志向高洁的一组是 ( )
①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   ②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   ③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   ④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⑤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⑥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A.①④⑥B.③④⑤C.②④⑤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曹操叙述自己起初只想做一个好郡守;世道混乱,便想隐居乡下,读书射猎;后兴兵讨伐董卓,并且得到了很多兵马。
B.在文中曹操历数自己的功绩,历陈古人行事,并以周公自况,申明自己功业虽大,但无代汉自立之心。
C.在文中,作者提到每次阅读有关乐毅和蒙恬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很真切地表明了自己忠于汉室的决心。
D.文章用质朴、坦率、沉着的语言直剖胸襟,毫不矫情作态,故读来亲切感人。充分显示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及军事家的过人胆识和非凡气概。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2) 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苦寒行

曹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注①《苦寒行):原为乐府旧题,曹操借此旧题,抒发艰苦军旅生涯中的悲壮情怀。②诘(jié)屈:迂回曲折。③怫(fú)郁:忧伤不乐。④《东山》:《诗经·豳风》篇名,写远征军人返乡的情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一开篇就写出太行“巍巍”高耸的苍莽之景,接着用粗放的笔触,勾勒太行山凛冽、萧条的冬景,衬托行军的艰苦。
B.“巍巍”叠用,展示出太行山的高耸入云;坂日“羊肠”,写出山道狭窄迂回:“车轮为之摧”,写出山道之艰险。写山写道,都是从正面落笔。
C.第十一到第十四句抒写了诗人羁身于艰险的军旅生活,面对着荒寂的太行山野,思乡之情涌上了心头。
D.这首诗不仅以写景取胜,而且以抒情见长。不论是“叹息”,还是“怫郁”;不论是“思东归”,还是“悲《东山》”,都真切动人。
【小题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