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抄
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或有告朗欲逃亡者,执以诣卓,卓谓朗曰:“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朗因曰:“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威德以隆,功业以著,而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于邑也。”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荧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一,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
建安二十二年,遇疾卒,时年四十七。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节选自《三国志· 司马朗传》)
【注】①抄:掠夺。②阳九之会:指灾难之年或厄运。③宗:宗族,宗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B.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C.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D.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代察举专设童子科,规定儿童年龄在12岁至16岁之间,能博通经典可以入选,孝廉试经者拜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察举童子是一种奖励天才儿童的方法。
B.关东,俗称东北,位于山海关以东,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三市一盟。关东地区是中国北方一个比较完整而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风土人情,深厚的文化内涵。
C.“邑”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城邦。先秦民众聚居地,包括城市或村镇及其附属田地。陶渊明《桃花源记》亦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一月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三月。这个时期的东汉朝廷的政治大权主要由董卓所掌握。这一时期的文学家有“三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朗小时候就善于应答,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少年的敏捷与机智,这种才能在被董卓诘问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B.司马朗对冀州刺史李邵移家避难的做法很不赞成,一是因为移家于温不能真正避开灾难,二是因为李邵的离开会引起当地居民的骚乱,但他的劝阻并未起作用。
C.司马朗认为,如果董卓能够清除众多的恶人,广泛推举贤能的人才,仔细考虑,就能取得盖世的功业,董卓被他的忠心和诚意打动,最终放了他。
D.司马朗回到家乡,认为家乡也不是可以安居的地方,于是建议乡亲们跟他一起举家迁到黎阳去,但父老们留恋故土,只有赵咨及家人跟着司马朗迁走。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或有告朗欲逃亡者,执以诣卓,卓谓朗曰:“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
(2)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
(3)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07 04:01: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顷之,征为尚书。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今虽有十二州,至于民数,不过汉时一大郡。二贼未诛宿兵边陲且耕且战怨旷积年宗庙宫室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今其所急,唯当息耗百姓,不至甚弊。傥有水旱,百万之众,不为国用。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摘编自《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
【小题1】下列对划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贼未诛宿兵/边陲且耕/且战怨旷积年/宗庙宫室/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
B.二贼未诛/宿兵边陲/且耕且战/怨旷积年/宗庙宫室/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
C.二贼未诛宿兵/边陲且耕且战/怨旷积年/宗庙宫室/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
D.二贼未诛/宿兵边陲/且耕且战/怨旷积年/宗庙宫室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战国至秦朝时期郡守的尊称,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隋朝之后不再是正式的官名,只成为州刺史或知府的别称。
B.践阼,也作践祚,本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主持祭祀,所以代指帝王即位,也可以指临时代行王政。
C.尚书,秦朝时为低级官员,在殿中负责发布文书。汉朝以后地位逐渐提高,隋朝以后为六部长官,是古代中央政府部级长官。
D.奏议是中国古代一种公文文体,是古代臣下上奏帝王文书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诰、表、制、书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济擅用计谋。当孙权带兵围攻合肥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无法派重兵支援;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从而保全了合肥。
B.蒋济刚直敢言。魏明帝即位之初给予中书监、中书令等近臣大权,不与民休息,虚耗民力,他都能上疏对皇帝进行劝谏。
C.蒋济为人谦逊。他因跟随太傅诛杀专权的曹爽等人有功,被加封都乡侯,但他坚决推辞,至死也没有接受皇帝的封赏。
D.蒋济忠诚能干。从东汉到曹魏,他曾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提出恳切的建议,深受人主的器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⑵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蜀先主率大众东伐吴,吴将陆逊拒之。蜀主从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金帛爵赏诱动诸夷,先遣将吴班以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攻,攻之纵下,犹难尽,若有不利,损我必大。今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观其变。”备知其计不行,乃伏兵八千人,从谷中出。

逊曰:“ 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贼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乃攻一营,不利。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令各持一把茅,火攻之。备因夜遁。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
(1)难可攻(__________________)
(2)犹难尽(__________________)
(3)乃伏兵八千人(__________________)
(4)以火攻之(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出“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金帛爵赏诱动诸夷B.欲挑战
C.广施方略,观其变D.乃令各持一把茅,火攻
【小题3】下列加点词与“蜀先主率大众东伐吴”中的“东”用法相同的一项为( )
A.以金帛爵赏诱诸夷B.且乘高守
C.难可卒攻,攻之纵D.备因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2)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令各持一把茅,以火攻。
【小题5】根据文意,分析文中叙写“诸将”的作用。

同类题3

   忍辱负重

陈寿

初,孙桓别讨备前锋于夷道,为备所围,求救于逊。逊曰:“未可。”诸将曰:“孙安东公族,围已困,奈何不救?”逊曰:“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及方略大施,备果奔遗。桓后见逊曰:“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

当御备时,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持,不相听从。逊案剑曰:“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诸君并荷国恩,当相辑睦,共此虏,上报所受。而不相顺,非所谓也。仆虽书生,受命主上。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各在其事,岂复得辞!军令有常,不可矣。”及至破备,计多出逊,诸将乃服。权闻之,曰:“君何以初不启诸将违节度者邪?”逊曰:“受恩深重,任过其才。又此诸将或任腹心,或堪爪牙,或是功臣,皆国家所当与共克定大事者。臣虽驽儒,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权大笑称善,加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即改封江陵侯。

(选自《三国志·陆逊传》)

(简注)
①孙桓:其父孙河,本姓俞,孙策赐姓为孙,列入属籍,所以后面称孙桓为“公族”,当时任安东中郎将。②寇恂:东汉初颖川太守,执金吾贾复时在汝南,他的部将被寇恂捕杀,贾复记恨,扬言见到寇恂要杀了他。寇恂躲避,不与相见,光武帝知后替他俩和解。
(阅读指要)
本文主要写陆逊为抵抗刘备而发生的两件事:第一件事表现陆逊的调度有方;第二件事写他不计较诸将的矜持,忍辱负重,终于大计得施,击败刘备,得到众将的佩服。文章通过语言描写,生动地塑造了陆逊忍辱负重、境界高尚的形象。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围已困(______)   
(2)共此虏(______)
(3)军令有常,不可矣(______) 
(4)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______)
【小题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知调度自有方耳   ③仆有尺寸可称
②诸将服 ④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济国事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小题3】下列与文中“(孙桓)为备所围”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求救于逊。B.孙安东公族,见围已困。
C.(孙权)加拜辅国将军。D.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
【小题4】从陆逊与孙权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陆逊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
(2)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
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子曰:“无也。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也,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则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选自《孔子家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厄于陈蔡   厄:穷困,灾难。
B.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 赍:携带。
C.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  悦:高兴。
D.其未得也,患弗得之 患:担忧,忧虑。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B.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C.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D.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回在做饭的时候,见到灰尘落入饭中,便把粘着灰尘的米粒捡出来吃了。
B.子贡嫉妒颜回的贤能,便把颜回偷吃米饭的事报告给孔子,并讲了颜回的坏话。
C.孔子不偏信子贡的一面之词,用巧妙的方法做了调查研究,弄清了事情的真相。
D.颜回实事求是地向孔子做了汇报,孔子对颜回更加信任,孔子的弟子们对颜回更加敬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
(2)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
(3)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也,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