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顷之,征为尚书。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今虽有十二州,至于民数,不过汉时一大郡。二贼未诛宿兵边陲且耕且战怨旷积年宗庙宫室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今其所急,唯当息耗百姓,不至甚弊。傥有水旱,百万之众,不为国用。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摘编自《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
【小题1】下列对划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贼未诛宿兵/边陲且耕/且战怨旷积年/宗庙宫室/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
B.二贼未诛/宿兵边陲/且耕且战/怨旷积年/宗庙宫室/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
C.二贼未诛宿兵/边陲且耕且战/怨旷积年/宗庙宫室/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
D.二贼未诛/宿兵边陲/且耕且战/怨旷积年/宗庙宫室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战国至秦朝时期郡守的尊称,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隋朝之后不再是正式的官名,只成为州刺史或知府的别称。
B.践阼,也作践祚,本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主持祭祀,所以代指帝王即位,也可以指临时代行王政。
C.尚书,秦朝时为低级官员,在殿中负责发布文书。汉朝以后地位逐渐提高,隋朝以后为六部长官,是古代中央政府部级长官。
D.奏议是中国古代一种公文文体,是古代臣下上奏帝王文书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诰、表、制、书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济擅用计谋。当孙权带兵围攻合肥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无法派重兵支援;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从而保全了合肥。
B.蒋济刚直敢言。魏明帝即位之初给予中书监、中书令等近臣大权,不与民休息,虚耗民力,他都能上疏对皇帝进行劝谏。
C.蒋济为人谦逊。他因跟随太傅诛杀专权的曹爽等人有功,被加封都乡侯,但他坚决推辞,至死也没有接受皇帝的封赏。
D.蒋济忠诚能干。从东汉到曹魏,他曾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提出恳切的建议,深受人主的器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⑵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6-02 12:17: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论盛孝章书①

孔 融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

《春秋》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民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

(据中华书局影印四部丛刊本《六臣注文选》)

(注)①这是孔融写给曹操请求援救其友盛孝章的一封信。盛孝章汉末为吴郡太守。为人器量高雅宏伟,而又爱重士人。孙策平吴会后,因为妒忌盛孝章的名望,把他囚禁起来。孔融和盛孝章交谊深厚,写了这封论盛孝章的信给曹操,希望曹操驰书于吴,以救盛孝章。但是曹操的信还没有寄出,盛孝章已为孙权所杀。
【小题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禁/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B.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禁/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C.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禁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D.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禁/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稽,古地名,绍兴的别称,故吴越地。《滕王阁序》“目吴会于云间”一说“会”读kuài ,秦汉时会稽郡的郡治在吴县(即今苏州),郡、县相连,称为吴会。
B.传,一类是以记述详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一类属文学范围,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另一类是替经书作注的著作,一般由他人记述。文中指的是第一类。
C.筑台,即建造游观之台。文中燕昭王筑台是招贤之意。
D.表,指给皇帝上的奏章,如《出师表》《陈情表》。不悉,旧时书信结尾处的套语,犹言不尽。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起笔感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接着描述了盛孝章内外交困、岌岌可危的艰难处境。
B.第二段开头作者援引齐桓公的典故,是想以曹操比齐桓公,勉励曹操招纳贤才,匡复汉室。
C.第三段列举了许多历史典故,目的是想让曹操知道,营救盛孝章可以让天下人才归依曹操。
D.本文叙述紧凑,文字凝练,从交友之道和得贤之重来打动对方,措辞得体,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
(2)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一队而敌之,必也地千里,搴旗执聝,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二国之患,唯赐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哉。”

颜回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子路抗手对曰:“夫子何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选自《孔子家语·致思》)

(注)①聝:古代战争中割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②漭瀁:广大无涯际的样子。③薰:香草。莸:臭草。④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一队而敌之 当:率领
B.必也地千里 攘:夺取
C.挺刃交     兵:兵器
D.夫子曰:“哉” 辩:通“辨”,区别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类异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
B.则由无所施勇 吾还也
C.子路抗手对曰 涂有饿莩不知发
D.夫子何选    盘盘,囷囷焉,蜂房水涡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
B.孔子赞赏子路的“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
C.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
D.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体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2)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二国之患。
(3)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彭渊材初见范文正画像,惊喜再拜。前磬折称:“新昌布衣彭几,幸获拜谒。” 既罢,熟视曰:“有奇德者,必有奇形。”乃引镜自照,又捋其须曰:“大略似之矣,但只无耳毫数茎耳。年大,当十相具足也。”又至庐山太平观,见狄梁公像,眉目入鬓。又前再拜,赞曰:“有宋进士彭几谨拜谒。”又熟视久之,呼刀镊者,使剃其眉毛,令作卓枝入鬓之状。

家人辈望见惊笑。渊材怒曰:“何笑!吾前见范文正公,恨无耳毫;今见狄梁公,不敢不剃眉;何笑之乎?耳毫未至,天也。剃眉,人也。君子修人事以应天,奈何儿女子以为笑乎?吾每欲行古道,而不见知于人。所谓伤古人之不见,嗟吾道之难行也。”

(注)①范文正公:且¨范仲淹。②鹅折:形容毕恭毕敬。③狄梁公:即狄仁杰。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视曰(    ) (2)乃镜自照(    )
(3)当十相足也(    )  (4)奈何儿女子以为笑乎(  )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奇德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君子修人事应天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当南日
C.而不见知人 夫祸患常积忽微
D.所谓伤古人不见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呼刀镊者,使剃其眉毛。
(2)吾每欲行古道,而不见知于人。
【小题4】彭渊材“剃眉”,是因为    
【小题5】用两个成语概括彭渊材的性格特点:  ,

同类题4

   忍辱负重

陈寿

初,孙桓别讨备前锋于夷道,为备所围,求救于逊。逊曰:“未可。”诸将曰:“孙安东公族,围已困,奈何不救?”逊曰:“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及方略大施,备果奔遗。桓后见逊曰:“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

当御备时,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持,不相听从。逊案剑曰:“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诸君并荷国恩,当相辑睦,共此虏,上报所受。而不相顺,非所谓也。仆虽书生,受命主上。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各在其事,岂复得辞!军令有常,不可矣。”及至破备,计多出逊,诸将乃服。权闻之,曰:“君何以初不启诸将违节度者邪?”逊曰:“受恩深重,任过其才。又此诸将或任腹心,或堪爪牙,或是功臣,皆国家所当与共克定大事者。臣虽驽儒,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权大笑称善,加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即改封江陵侯。

(选自《三国志·陆逊传》)

(简注)
①孙桓:其父孙河,本姓俞,孙策赐姓为孙,列入属籍,所以后面称孙桓为“公族”,当时任安东中郎将。②寇恂:东汉初颖川太守,执金吾贾复时在汝南,他的部将被寇恂捕杀,贾复记恨,扬言见到寇恂要杀了他。寇恂躲避,不与相见,光武帝知后替他俩和解。
(阅读指要)
本文主要写陆逊为抵抗刘备而发生的两件事:第一件事表现陆逊的调度有方;第二件事写他不计较诸将的矜持,忍辱负重,终于大计得施,击败刘备,得到众将的佩服。文章通过语言描写,生动地塑造了陆逊忍辱负重、境界高尚的形象。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围已困(______)   
(2)共此虏(______)
(3)军令有常,不可矣(______) 
(4)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______)
【小题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知调度自有方耳   ③仆有尺寸可称
②诸将服 ④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济国事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小题3】下列与文中“(孙桓)为备所围”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求救于逊。B.孙安东公族,见围已困。
C.(孙权)加拜辅国将军。D.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
【小题4】从陆逊与孙权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陆逊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
(2)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蜀先主率大众东伐吴,吴将陆逊拒之。蜀主从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金帛爵赏诱动诸夷,先遣将吴班以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攻,攻之纵下,犹难尽,若有不利,损我必大。今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观其变。”备知其计不行,乃伏兵八千人,从谷中出。

逊曰:“ 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贼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乃攻一营,不利。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令各持一把茅,火攻之。备因夜遁。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
(1)难可攻(__________________)
(2)犹难尽(__________________)
(3)乃伏兵八千人(__________________)
(4)以火攻之(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出“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金帛爵赏诱动诸夷B.欲挑战
C.广施方略,观其变D.乃令各持一把茅,火攻
【小题3】下列加点词与“蜀先主率大众东伐吴”中的“东”用法相同的一项为( )
A.以金帛爵赏诱诸夷B.且乘高守
C.难可卒攻,攻之纵D.备因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2)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令各持一把茅,以火攻。
【小题5】根据文意,分析文中叙写“诸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