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久之,天子下诏曰:“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

大将军光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上亦欲用之。安世闻之,惧不敢当。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怜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太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与通。有郎功高不调,自言于安,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已而郎果迁。莫府长史迁,安世问以过失。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

(选自《汉书·张安世传》)

[注] ①休沐:休息沐浴,即古代官员的例行休假。②弋绨:黑色粗厚的丝织物。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B.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C.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D.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安世工作尽责。供职尚书时,工作尽心尽责,连例行节假日也没有外出过。担任光禄大夫后,大将军霍光很看重他,御史大夫魏相也对他评价很高。
B.张安世为人谦逊。皇帝想任用他为大将军,他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担此重任,坚持推辞但没有成功。
C.张安世对家人要求严格。他认为自己和儿子地位都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向皇帝请求让他的儿子张延寿离开京城去做北地太守。
D.张安世善于治家。他虽然有万户封地,但生活节俭,夫人亲自纺织,家奴都有手艺活做。张家凭勤劳节俭、善于经营而富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
(2)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04 04:01: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少好学问,有志行。哀帝立为太子,成帝选喜为太子庶子。哀帝初即位,以喜为卫尉,迁右将军。是时,王莽为大司马,乞骸骨,避帝外家。上既听莽退,众庶归望于喜。喜从弟孔乡侯晏亲与喜等,而女为皇后。帝舅阳安侯丁明,皆亲以外属封。喜执谦称疾。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上于是用左将军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赐喜黄金百斤、上将军印绶,以光禄大夫养病。
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皆上书言:“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忠臣,社稷之卫。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喜立于朝,陛下之光辉。”上亦自重之。明年正月,乃徙师丹为大司空,而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后数月,遂策免喜曰:“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其上大司马印绶,就第。”傅太后又自诏丞相、御史曰:“高武侯喜无功而封,内怀不忠,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亏损德化。罪恶虽在赦前,不宜奉朝请,其遣就。”后又欲夺喜侯,上不听。
喜在国三岁余,哀帝崩,平帝即位,王莽用事,免傅氏官爵归故郡。莽白太后下诏曰:“高武侯喜姿性端悫,论议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其还喜长安,以故高安侯莫府赐喜,位特进,奉朝请。”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莽赐谥曰贞侯。
(选自《汉书》,有删节)
(注)①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②端悫:正直诚谨。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以寝病寝  病:卧病
B.其上大司马印绶,就第 就第:任职
C.汉散万金以亚父   疏:疏离
D.附下上  罔:欺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双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家亦称外戚,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与皇族宗亲没有丝毫关系。外戚一般要远离朝政,以消猜忌。
B.从弟,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后也将同族比自己稍小的亲兄弟以外的平辈兄弟称为从弟。
C.国,古代既可指京城,又可指国家或是享有独立的政治行使职权、经济自主权的王侯封地,文中则是指京城。
D.用事,指执掌权力、主持政事。与其同义的词语还有“当事”“当国”“当政”“掌政”“主政”“在位”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喜深受成帝和哀帝赏识、亲近,大司马王莽以年老为由辞官后,百姓把希望都寄托在担任太子庶子的傅喜身上。
B.在堂弟傅晏的女儿成为太后后,傅喜多次劝止她不要干预朝政。但傅太后施弄手段,导致傅喜身受虚衔,远离朝政。
C.傅喜劝谏不避亲,反对傅太后称尊做法。皇帝推重傅喜,试图用免去师丹官职的做法来触动他,但傅喜没有顺从。
D.王莽执政后,免去了傅氏家族的官职爵位,遣返傅氏回郡,却肯定了傅喜的忠诚正直,赏赐府第,令他留守长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
(2)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

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B.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C.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D.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崩,又叫驾崩,古代专指皇帝死亡。
B.祭酒:古代祭祀时,必先推年高有德者举酒以祭。后即称年高有德者为“祭酒”。
C.神爵,是皇帝所用年号,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年号来纪年。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D.单于,是汉人对少数民族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回国后,虽然他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捕,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B.因为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所以宣帝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
C.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苏武的这两点长处,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
D.苏武年老了,他的儿子以前被处死,皇帝怜悯他,就让苏武在匈奴生的儿子通国回到汉朝后做了郎官,又让苏武弟弟的儿子做了右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
(2)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徙杜陵。翁归少孤,与季父居。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能。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为市吏,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馈,百贾畏

后去吏居家。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敖不逊,延年曰“何伤?”遂召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史,便从归府。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徙督邮。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闳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举廉为缑氏尉,历守郡中,所居治理,迁补都内令,举廉为弘农都尉。

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坐后堂待见。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翁归治东海明察,郡中吏民贤不肖,及奸邪罪名尽知之,县县各有记籍。自听其政,有急名则少缓之,吏民小解,辄披籍,县县收取黠吏豪民,致其罪,高至于死。收取人必于秋冬吏大会中,及出行县,不以无事时。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东海大豪郯许仲孙为奸猾,乱吏治,郡中苦之。二千石欲捕者,辄以力势变诈自解,终莫能制。翁归至,论弃仲孙市,一郡怖栗,莫敢犯禁,东海大治

(节选自《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莫能   当:相抵,相当
B.徒餐邮   署:代理
C.致其罪   案:调查,考查
D.收取人必于秋冬吏大会中    课:征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及翁归市吏/今日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B.百贾畏/填然鼓,兵刃既接
C.自听政/则或咎欲出者
D.一警百/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B.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C.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D.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
(2)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3)翁归至,论弃仲孙市,一郡怖栗,莫敢犯禁,东海大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去病死后,光出入禁闼二十余年,甚见亲信。后元二年,上病笃,光弟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上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少主。明日,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于是诈令人上书言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称跸疑有非常当与渚大臣共执退光。明旦,上问:“大将军安在?”左将军桀对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

昭帝崩,亡嗣。承皇太后诏,迎昌邑王贺。贺者,武帝孙。既至,即位,行淫乱。光忧懑,独以问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光曰:“今欲如是,于古尝有此否?”延年曰:“伊尹相般,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将军若能行此,亦汉之伊尹也,”光即与群臣俱见白太后,县陈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庙状。皇太后诏曰:“可。”王西面拜,曰:“愚戆不任汉事。”起就乘舆副车。大将军光送至昌邑邸,光谢曰:“王行自绝于天,臣等弩怯,不能杀身报德。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

近亲有卫太子孙号皇曾孙在民间,成称述焉。光遣宗正刘德至曾孙家尚冠里,洗沐赐御衣,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而光奉上皇帝玺绶,谒于高庙,是为孝宣皇帝。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于是诈令人上书/言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称跸/疑有非常/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
B.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于是/诈令人上书/言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称跸/疑有非常/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
C.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于是诈令人上书/言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称跸/疑有非常/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
D.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于是诈令人上书/言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称跸/疑有非常/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皇帝称号有尊号、谥号、庙号、年号。
B.副车在文中指皇帝的从车。有时指皇帝的女婿,清代指称乡试的副榜贡生。
C.宗庙是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通常天子七庙,诸侯四庙,大夫三庙。
D.曾孙是亲属称谓,是指儿子的孙子,或称孙子的儿子,也就是三世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霍光受到重用,奉诏辅佐。在武帝病危之际,他被任命为大司马大将军,接受遗诏辅佐少主,帮助八岁的昭帝,处理所有政务。
B.霍光受人忌恨,免于受责。燕王对霍光心怀怨恨,派人陷害霍光,霍光闻之后不敢入宫,昭帝却明断是非,对霍光进行安慰。
C.霍光大胆谏言,更立国君。霍光见刘贺行为荒淫,不能够担任天子,于是和群臣向太后陈述刘贺的不端并推荐新帝,得到其允诺。
D.霍光权势过盛,累及家族。霍光效力三代皇帝,位高权重,虽然深得武帝昭帝信任,但却被宣帝猜忌,因此霍光身死后,一族被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
(2)光即与群臣俱见白太后,具陈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庙状。

同类题5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为太傅。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上甚欢悦,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

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其年笃老,皆许之。

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具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冀及君时颇立产业基址,今日饮食费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以寿终。

(节选自《汉书·疏广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广为少傅,数月,为太傅。 徙:调职。
B.广兄子受,好礼恭谨,而有辞 敏:聪明,机智。
C.宣帝幸太子宫,受迎应对。 谒:进见。
D.岁余  居 :居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顷,拜受为少傅。  久,能以足音辨人。
B.广上疏乞骸骨 于是怀石,自投汨罗而死
C.上其年笃老,皆许之。 因为长句,歌赠之
D.今日饮食费尽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疏广自幼勤奋好学,深明《春秋》,远方之人也来向他问学。其兄之子疏受谦恭谨慎而有口才。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
B.皇太子初学有成后,疏广心怀知足常乐、功成身退的想法,要求归老故乡,虽然中途曾经后悔,但最终还是提交了辞呈,并获得皇上的应允。
C.疏广认为自己的金钱为朝廷所赐,应当.自己用来颐养天年,因而回归故里之后,并未打算要将钱财留给子孙,每日均请亲朋故友宴饮娱乐。
D.疏广的子孙见饮食费用甚巨,就请人劝疏广多置田宅。疏广表示财产只能使子孙怠惰罢了,应当让他们自食其力,过与平常人相同的生活。
【小题4】读懂古文,除了翻译疏通字句之外,关键在于筛选关键信息,请结合全文,筛选出三条表明疏广对子孙教化有方的信息,用原文回答。(信息筛选)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具。
(2)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3)文言翻译时,要注意特殊句式,请说明文言句式分类,并举例说明。(易混易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