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久之,天子下诏曰:“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

大将军光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上亦欲用之。安世闻之,惧不敢当。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怜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太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与通。有郎功高不调,自言于安,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已而郎果迁。莫府长史迁,安世问以过失。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

(选自《汉书·张安世传》)

[注] ①休沐:休息沐浴,即古代官员的例行休假。②弋绨:黑色粗厚的丝织物。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B.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C.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D.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安世工作尽责。供职尚书时,工作尽心尽责,连例行节假日也没有外出过。担任光禄大夫后,大将军霍光很看重他,御史大夫魏相也对他评价很高。
B.张安世为人谦逊。皇帝想任用他为大将军,他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担此重任,坚持推辞但没有成功。
C.张安世对家人要求严格。他认为自己和儿子地位都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向皇帝请求让他的儿子张延寿离开京城去做北地太守。
D.张安世善于治家。他虽然有万户封地,但生活节俭,夫人亲自纺织,家奴都有手艺活做。张家凭勤劳节俭、善于经营而富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
(2)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04 04:01: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日:“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日:“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已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几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节选《汉书·李广苏建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者大喜,如惠语以单于   让:责备
B.拜为典属国,中二千石 秩:有条理
C.霍光其奏,免武官 寝:搁置不理
D.以武著节老臣,令朔望,   朝:入朝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足下还归,扬名匈奴 青,取之于蓝,而青
B.陵泣下数行,与武决 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C.不降,还,乃为典属国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D.武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    而蔺相如徒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日:“武等实在。”
B.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
C.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
D.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
【小题4】下列对文段中人物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在匈奴和汉达成和议后,汉廷寻求苏武等人,还撒谎说苏武已死,直到汉使者使用计谋说收到大雁传书,才承认并道歉,可见单于的狡诈。
B.李陵得知苏武将回汉,安排酒筵向苏武祝贺,起舞泪别的一番话,说明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投降匈奴也深感羞愧,体现了他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
C.大将军霍光明知苏武的儿子参与了谋反,他属下主管刑狱的长史官又上书请求逮捕苏武,却置若罔闻,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可见他对苏武的敬重。
D.苏武“强壮出”,出使时正当壮年,及同归故国时已是“须发尽白”,可见他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确实令人敬佩。
【小题5】请把下面课文中的文言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子卿。天汉元年,武帝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会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归汉。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张胜许之。其一人夜亡,告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驰召医。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皮常,欲因此时降武。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羝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旄尽落。武使匈奴,明年,陵降,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武曰:“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来归明年,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宣帝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甚优宠之。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武素与桀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B.武素与桀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C.武素与桀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D.武素与桀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代男子20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
B.“斥候”,古代的侦察兵,据传起源于汉代。分骑兵和步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是一个重要的兵种。
C.“节”,文中指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耗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之为凭证。
D.“望”,我国古代每月第一天叫“望”。如《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每月的最后一天叫“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面对卫律的逼降,他义正词严。使卫律哑口无言,只得“复举剑拟之”。
B.苏武出使匈奴,表现出不屈的民族气节。苏武到匈奴后,因突发变故,被扣幽禁,他两次自杀,只为捍卫国家尊严。
C.苏武为了完成使命,历经磨难而不屈。单于想让苏武投降,就把他关在一个大地窖中,苏武不屈服,用绝食来反抗。
D.苏武节操显著,他晚年得到优厚对待。他历经磨难,终于回到了汉朝;汉昭帝死后,汉宣帝让他做了右曹典属国,优待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2)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山,颍川人也。祖父祛,故魏王时博士弟子也。山受学祛,所言涉猎书记,不能为醇儒。孝文时,言治乱之道,借秦为谕,名曰《至言》。其辞曰:昔者,秦政力并万国,富有天下,破六国以为郡县,筑长城以为关塞。秦地之固,大小之势,其与一家之富,一夫之强,胡可胜计也!然而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何也?秦王贪狼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昔者周盖千八百国以九州之民养千八百国之君用民之力不过岁三日什一而籍君有余财民有余力而颂声作秦皇帝以千八百国之民自养,力罢不能胜其役,财尽不能胜其求。一君之身耳,所以自养者驰骋弋猎之娱,天下弗能供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秦皇帝身在之时,天下已坏矣,而弗自知也。秦皇帝东巡狩,至会稽、琅邪,刻石著其功,自以为过尧、舜统;县石铸钟虡,筛土筑阿房之宫,自以为万世有天下也。古者圣王作谥,三四十世耳,虽尧、舜、禹、汤、文、武累世广德以为子孙基业,无过二三十世者也。秦皇帝曰死而以谥法,是父子名号有时相袭也,以一至万,则世世不相复也,故死而号曰始皇帝,其次曰二世皇帝者,欲以一至万也。秦皇帝计其功德,度其后嗣,世世无穷,然身死才数月耳,天下四面而攻之,宗庙灭绝矣。秦皇帝居灭绝之中而不自知者何也?天下莫敢告也。其所以莫敢告者何也?亡辅弼之臣,亡进谏之士,纵恣行诛,退诽谤之人,杀直谏之士,是以道谀偷合苟容,比其德则贤于尧、舜,课其功则贤于汤、武,天下已溃而莫之告也。”

(节选自《汉书·贾山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前是(   )
A.秦王贪狼/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昔者周盖千八百国/以九州之民养千八百国之君/用民之力不过岁三日/什一而籍/君有余财/民有余力/而颂声作/
B.秦王贪狼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昔者周盖千八百国/以九州之民养千八百国之君/用民之力不过岁三日/什一而籍/君有余财/民有余力/而颂声作/
C.秦王贪狼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昔者周盖千八百国/以九州之民养千八百国之君/用民之力不过岁/三日什一而籍/君有余财/民有余力/而颂声作/
D.秦王贪狼/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昔者周盖千八百国/以九州之民养千八百国/之君用民之力不过岁/三日什一而籍/君有余财/民有余力/而颂声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巡狩”指天子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本文指秦皇帝东巡有自我炫耀之意。
B.“刻石”就是在石头上雕刻文字,以泰山刻石为著,其内容多是为皇帝歌功颂德之言。
C.“始皇帝”是秦嬴政的谥号,是后人取“三皇五帝”中的“皇”、“帝”给他的尊称。
D.“宗庙”是古代人们供奉祖先亡灵的处所,帝王设七座宗庙供奉,故称作“七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山是西汉人士,他的学识来自他的祖父,他的言论涉及各家的学说,并不是专门精通儒家;汉文帝时,他以秦为例,谈论治乱之道,取名《至言》。
B.贾山在文中指出,虽然秦朝建立后,国库充裕,对外防御严密,但内部却民怨沸腾,秦皇帝活着的时候国家其实已经败坏了,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而已。
C.贾山列举了古代圣贤的帝王即便是广布恩德,也不过延续传承个二三十代的事例,是为了反衬秦阜帝自以为能够千秋万代统治下去的想法是多么荒谬。
D.贾山在结尾处给出了秦帝国灭亡的原因是朝廷缺失辅谏之臣,皇帝恣意安为,乱行杀伐,身边充斥的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辈,对秦皇极尽夸饰之能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地之固,大小之势,其与一家之富,一夫之强,胡可胜计也!
(2)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杜陵。翁归少孤,与季父居。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能当。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后去吏居家。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遂召上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史,便从归府。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署督邮。

征拜东海太守,拜廷尉于定国。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坐后堂待见。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翁归东海明察,郡中吏民贤不肖,及奸邪罪名尽知之,县县各有记。自听其政,有急令则少缓之,吏民小懈,辄披名。县县收取黠吏豪民,案致其罪,高至于死。收取人必于秋冬课吏大会中,及出行县,不以无事时。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东海大豪郯许仲孙为奸猾,乱吏治,郡中苦之。二千石欲捕者,辄以力势变诈自解,终莫能制。翁归至,论弃仲孙市,一郡怖栗,莫敢犯禁。东海大

翁归为政虽任刑,其在公卿之间清洁自守,语不及私,然温良谦退,不以行能骄人,甚得名誉于朝廷。视事数岁,元康四年病卒。家无余财,天子贤之。

(节选自《汉书·尹翁归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B.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C.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D.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杜陵 署督邮
B.遂召上问   拜廷尉于定国
C.翁归东海明察 东海大
D.县县各有记 辄披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翁归文武兼备,既通晓法律,又喜欢击剑,以致霍氏家奴门客不敢犯法作乱。
B.尹翁归不卑不亢,在受到河东太守田延年接见时,表现出众,赢得田延年好感。
C.尹翁归不畏强权,东海大豪绅,为人奸猾,扰乱吏治,郡中苦之,翁归判其死刑。
D.尹翁归清廉无私,温良谦让,不以自己的才能而傲视他人,在朝廷中颇有声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2)二千石欲捕者,辄以力势变诈自解,终莫能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褒字子渊,蜀人也,宣帝时修武帝故事,讲论六艺群书,博尽奇异之好,征能为《楚辞》九江被公,召见诵读,益召高材刘向、张于侨、华龙、柳装等待诏金马门。神爵、五凤之间,天下殷富,数有嘉应。上颇作歌诗,欲兴协律之事,丞相魏相奏言知音善鼓雅琴者渤海赵定、梁国龚德,皆召见侍召。于是益州刺史王襄欲宣风化于众庶,闻王褒有俊材,请与相见,使褒作《中和》《乐职》《宣布诗》,选好事者令依《鹿鸣》之声习而歌之,时汜乡候何武为僮子,选在歌中,久之,武等学长安,歌太学下,转而上闻.宣帝召见武等观之,皆赐帛,谓曰:“此盛德之事,吾何足以当之!”褒既为刺史作颂,又作其传,益州刺史因奏褒有轶材,上乃征褒,既至,诏褒为圣主得贤臣颂其意。褒对曰:“夫荷旃被毳者,难与道纯绵之丽密;羹藜含糗者,不足与论太牢之滋味。今臣辟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指虽然,敢不略陈愚而抒情素!夫贤者,国家之器用也。所任贤,则趋舍省而功施普;器用利,则用力少而就效众,故工人之用钝器也,劳筋苦骨,终日矻矻……”其后太子体不安,苦忽忽善忘,不乐。诏使褒等皆之太子宫虞侍太子,朝夕诵读奇文及所自造作。疾平复,乃归。太子喜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令后宫贵人左右管诵读之。后方士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可祭祀致也,宣帝使褒往祀焉。褒于道病死,上闵惜之。

(节选自《汉书·王褒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臣辟/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指/
B.今臣辟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指/
C.今臣辟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指/
D.今臣辟/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说法有两种。一种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另一种指六部儒家经典。
B.《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因其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故名《楚辞》。
C.太牢,天子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率,只有羊、豕,没有牛。
D.太子,指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由于立嫡立长,皇帝的嫡长子一般自动获得太子身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褒初露锋芒,文才声名远播。他讲论六艺群书,广泛而详尽地搜罗奇异的玩好,征召九江人被公诵读《楚辞》。
B.王褒擅长写作,多次受到征召。益州刺史王襄曾召他作《中和》《乐职》《宣布诗》,皇上也曾召他作颂。
C.王褒善诵奇文,巧为太子治病。太子身体不适时,王褒奉诏进宫侍奉太子,他早晚用诵读奇文的方法为太子治病。
D.王褒为人谦卑,应召陈词委婉。当他接受为圣明君主得到贤臣而作赋颂的任务时,他态度谦逊,抒发衷情,作了赋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神爵、五凤之间,天下殷富,数有嘉应。
(2)于是益州刺史王襄欲宜风化于众庶,闻王褒有俊材,请与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