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凶,横道杀伤  凶:凶险
B.闾里未尝让 让:责备
C.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讽:背诵
D.游必择友,不好苟交 苟:草率,随便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B.或以书丑得鞭   勉以行操为基
C.处逸乐而欲不放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俗材因其微过   其孰能讥之乎
【小题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
①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②礼敬具备,矜庄寂寥
③以笔著文,亦如此焉
④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⑤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⑥行苟离俗
A.①②④B.①②⑥
C.③④⑤D.③⑤⑥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B.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C.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D.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充极少说别人的短处,而愿意说别人的长处。他为人清高自重,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
B.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
C.王充做官时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和官位的高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
D.文章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事,多采用对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鲜明,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
(2)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3)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11 11:01: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一首汉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风辞
刘彻①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①:刘彻即汉武帝,公元113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
【小题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篇二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四个意象点明了季节时令特点,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勾勒出了一个清旷幽远、萧瑟凄凉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五、六、七句铺写诗人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泛、济、横、扬、鸣、发”等动作一一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
C.起句“秋风起兮白云飞”,字面义上近似于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但综合全诗来看,两者境界、情韵不一样,前者清新流丽,后者苍莽雄放。
D.最后收笔两句情感陡转,发出“变徵之音”,乐极生悲,曲折而又含蓄地抒发了一代帝王对生命易逝盛年难再的悲慨。
E. 全诗因景而生情,以情来串景,语言清丽明快,构思巧妙严谨,情感丰富深沉。
【小题2】清代诗人沈德潜读此诗时批“《离骚》遗响”,请结合此评价简要赏析“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