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朱家者,与高祖同时。鲁人皆以儒教,
而朱家用侠闻。所藏活豪士
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然终不
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构牛。专趋人
之急,甚己之私。
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自
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
——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
勾践十五年,谋伐吴。谓大夫种曰:“孤用夫子
之策,免于天虐之诛,还归于国。吾诚已说于国人,国人喜悦。而子昔日云有
天气即来陈之,今岂有应乎?”种曰:“吴之所以强者,为有子胥。今伍子胥忠诛而死,是天气前见,亡国之证也。愿君
悉心尽意,以说国人。”
越王说于国人:“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以大国报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诚更其术。于是乃葬死问伤,
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迎来,除民所害,然后卑事夫差,往宦士三百人于吴。七年不收国,民家有三年之畜。国之父兄复请曰:“诚四封之 内,尽吾君子,子报父仇,臣复君隙,
其敢有不尽力者乎?臣请复战,以除君王之宿仇。”越王悦而
许之。
——节选自《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
荆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
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
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 击柯,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
而笑,箕踞以骂曰:“事
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 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
——节选自《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终不伐其能 伐:夸耀 |
B.吊有忧,贺有喜 吊:慰问 |
C.越王悦而许之 许:赞许 |
D.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所藏活豪士以百数 以故荆轲逐秦王 |
B.专趋人之急 孤用夫子之策 |
C.而朱家用侠闻 倚柱而笑 |
D.其敢有不尽力者乎 尽失其度 |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 |
B.而子昔日云有天气即来陈之 |
C.愿君悉心尽意,以说国人 |
D.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
【小题4】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汉代侠客朱家扶危济困,好义乐施,但是接受过他帮助的人,往往不愿意再见他。 |
B.越王勾践在谋划攻打吴国的过程中,信赖大夫文种,不信伍子胥,于是借机杀掉了他。 |
C.勾践伐吴前,历经了纳谏存种,等待时机,改变内政,积蓄国力,聚拢民心的艰难历程。 |
D.秦王庭御医夏无且是荆轲的内应,他和荆轲联手追击秦王,致使秦王在逃避中负伤。 |
【小题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儒教,与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尊孔子为先师。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
B.《史记》居二十四史之首,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由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和8书组成。 |
C.图穷匕见,是荆轲刺杀秦王高潮的开端。荆轲,战国末期卫国人,是著名刺客,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为燕太子丹所用,试图刺杀秦王。 |
D.《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以谋臣策士为中心,记载了战国初年至秦灭六国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为西汉刘向编订。 |
【小题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
(2)荆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小题7】用“//”为下面的语段断句。
洛 阳 之 俗 大 抵 好 花 春 时 城 中 无 贵 贱 皆 插 花 虽 负 担 者 亦 然 花 开 时 士 庶 竞 为 游 遨 往 往 于 古 寺 废 宅 有 池 台 处 为 市 井 张 幄 帟 笙 歌 之 声 相 闻 至 花 落 乃 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