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庭中有奇树①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②。
攀条折其荣③,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
[注]①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②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滋,当“繁”解释。③荣:犹“花”。
【小题1】“馨香盈怀袖”是最值得赞赏的佳句,请鉴赏“盈”字的表达效果。
【小题2】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奇树”的象征意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4-15 12:24: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世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故,以为适遭暴乱,得奋其剑,游说之士至比天下于逐鹿,幸捷而得之,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也。悲夫!此世所以多乱臣贼子者也。若然者,岂徒暗于天道哉?又不睹之于人事矣!

夫饿谨流隶,饥寒道路,思有植褐之衰,傍石之畜,所愿不过一金,然终于转死沟壑。何则?贫穷亦有命也。况乎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处哉?故虽遭罹厄会,窃其权柄,勇如信、布,强如梁、籍,成如王养,然卒润镬伏质,亨醢分裂;又况幺幺,尚不及数子,而欲暗奸天位者乎!是故驽䞿之乘气不骋千里之途;燕雀之,不奋六翮之用 ;楶棁之材不荷栋梁之任;斗筲之子,不秉帝王之重。《易》曰:“鼎折足,覆公餗。”不胜其任也

当秦之末豪杰共推陈婴而王之婴母止之曰自吾为子家妇而世贫贱今卒富贵不祥不如以兵属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祸有所归。婴从其言,而陈氏以宁。王陵之母,亦见项氏之必亡,而刘氏之将兴也。是时陵为汉将,而母获于楚。有汉使来,陵母见之,谓曰:“愿告吾子,汉王长者,必得天下,子谨事之,无有二心!”遂对汉使伏剑而死,固勉陵。其后果定于汉,陵为宰相封侯。夫以匹妇之明,犹能推事理之致,探祸福之机,而全宗祀于无穷,垂策书于春秋,而况大丈夫之事乎!是故穷达有命,吉凶由人,婴母知废,陵母知兴。审此四者,帝王分决矣。

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苗裔,二曰体貌多奇异 ,三曰神武有征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加之以信诚好谋,达于听受,见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从谏如顺流,时如响赴。当食吐哺,纳子房之策;拔足挥洗,揖哪生之说。悟戍卒之言,断怀土之情;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 。举韩信于行阵,收陈平于亡命 。英雄陈力,群策毕举,此高祖之大略,所以成帝业也。

历古今之得失,验行事之成败,帝王之世运 ,考五者之所谓。取舍不厌斯位 ,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失天年之寿 ,遇折足之凶,伏鈇钺之诛。英雄诚知觉寤,畏若祸戒,超然远览,渊然深识,收陵、婴之明分,绝信、布之凯觑,距逐鹿之替说,审神器之有授,毋贪不可冀,二母之所笑,则福祚流于子孙,天禄其永终矣。

(选自班彪《王命论》,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以智力求也 智力:智谋力量
B.燕雀之不奋六翮之用  畴:同类
C.时如响赴    趣:急促
D.帝王之世运  稽:考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达故 其皆出于此乎
B.固勉陵 作《师说》以贻之
C.帝王分决矣  项公乃夜驰之沛公军
D.二母之所笑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汉高祖刘邦的兴起不光得益于秦末的时势,更得益于他的五个特点和雄才大略。而世俗之人大多归功前者,这都是不谙天道和不睹人事的结果。
B.作者以韩信、英布、项梁、项羽、王莽为例,并以《易经》卜辞加以佐证,推出以上数人失败的缘由是才不胜位,贪图天位。
C.作者认为在秦末乱世中陈婴之母和王陵之母作出的选择值得肯定。她们知晓兴废,使两家子孙由凶转吉,是明于事理之人。
D.作者认为在汉代刘氏世运仍在之时,英雄豪杰应该学习陈、王二人,安于本分,不要有所觊觎,如此方可福延子孙,流露出强烈的正统观念。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当 秦 之 末 豪 桀 共 推 陈 婴 而 王 之 婴 母 止 之 曰 自 吾 为 子 家 妇 而 世 贫 贱 卒 富 贵 不 祥 不 如 以 兵 属 人 事 成 少 受 其 利 不 成 祸 有 所 归
【小题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则?贫穷亦有命也。况乎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处哉?
(2)夫以匹妇之明,犹能推事理之致,探祸福之机,而全宗祀于无穷,垂策书于春秋,而况大丈夫之事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①。
忧愁不能寐②,揽衣起徘徊③。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④。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⑤,泪下沾衣裳。
【注释】①罗床帏:罗帐。 ②寐:入睡。 ③揽衣:犹言“披衣”,“穿衣”。揽,取。 ④旋归;回归,归家。旋,转。 ⑤引领:伸颈,“抬头远望”的意思。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两句,描写夜深人静、月光皎洁的景象,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意境,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两句,塑造了一位夜不能寐、披衣徘徊的人物形象,“忧愁”一词点出了其不能寐的原因。
C.“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两句意思是说,在外的日子虽然物质生活优裕,但精神生活却不如家中那样让人舒心。
D.“出户”“引领”“还入房”几个动词,通过对几个具体动作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内心难以平复的相思之愁。
E. 通观全诗,诗人巧妙地通过由意识而诱发的行动来表现人物心理,把人物心理和情感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抒情含蓄蕴藉。
【小题2】对诗中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游子,有人认为是思妇。你怎么看?请说说你的观点,并分点列出你的理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1)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2)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3)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了铺陈、排比手法,写兰芝临行时的“严妆”,装束之精美,衣饰之华丽,体现了她的美丽、倔强与坚强。
B.刘兰芝上堂拜别阿母,态度从容,言辞不卑不亢,体现了兰芝柔中带刚,有礼有节有自尊,进一步体现了兰芝的教养。
C.兰芝辞别小姑,倾诉衷肠,满腹依恋化为泪水,两次落泪,加强了悲剧气氛,体现了兰芝的善良友爱。
D.“隐隐”“甸甸”,以沉闷的车声衬托分离时刻的心情,烘托了悲剧气氛,预示了故事的悲剧结尾。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新妇起严妆 严妆:
(2)受母钱帛多 钱帛:
(3)感君区区怀 区区:
(4)君既若录 见:
(5)以煎我怀 逆:
(6)举手长劳劳 劳劳:
【小题3】将文段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2)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3)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