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用(/)给下面文段断句。
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而形体者所禀于地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背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选自《淮南子·精神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23 05:10: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闽越王郢兴兵击南越边邑,南越王守天子约,不敢擅兴兵,使人上书告天子。于是天子多南越义,大为发兵,遣大行令王恢出豫章,大农令韩安国出会稽,击闽越。淮南王安上书谏曰:“陛下临天下,布德施惠,天下摄然,人其生,自以没身不见兵革。今闻有司举兵将诛越,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越,方外之地,剪发文身之民也,不可以冠带之国法度理也。自三代之盛,胡、越不与受正朔,非强勿能服,威弗能制也;以为不居之地,不牧之民,不足以烦中国也。自汉初定以来七十二年,越人相攻击者不可胜数,然天子未尝举兵而入其地也。臣闻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险。中国之人不知其势阻而入其地,虽百不当其一。得其地,不可郡县也,攻之,不可取也。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寸数,间独数百千里,险阻、林丛弗能尽著,视之若易,行之甚难。天下赖宗庙之灵,方内大宁,戴白之老不见兵革,民得夫妇相守,父子相保,陛下之德也。越人各为藩臣,贡酎(zhòu)之奉不输大内,一卒之奉不给上事,自相攻击,陛下发兵救之,是反以中国而劳蛮夷也!且越人愚戆轻薄,负约反复,其不用天子法度,非一日之积也。壹不奉诏,举兵诛,臣恐后兵革无时得息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十七卷》

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礼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百川异源,而皆归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节选自《淮南子·汜论训》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摄然,人其生 安:使……安定
B.攻之,不可取也 暴:残暴
C.政教有,而令行为上   经:常法
D.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 王:称王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闻有司举兵将诛越   地图察其山川要塞
B.间独数百千里 陛下发兵救之
C.其不用天子法度 壹不奉诏,举兵诛
D.而不制礼乐   百川异源,而皆归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闽越王的进攻,南越王向汉武帝上书告急。汉武帝很赞赏南越王的忠义,准备发兵援救南越。
B.在淮南王看来,夏商周三代王朝认为越人的土地无法居住,越人野蛮无法统治,不值得烦劳中原王朝。
C.淮南王从地理环境和国家当前形势等角度规劝武帝不要出兵,否则战争就没有停止的时候。
D.选文二告诉我们,改变古法不对,因循守旧也不值得赞赏,法令制度要适合当时的情况。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小题5】淮南王劝阻武帝发兵的理由印证了选文二的哪一句话?为什么?请结合选文一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6】听了淮南王刘安的话后,你认为汉武帝该不该出兵?引用《论语》中的句子阐释你的理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甲)为尚书令,(乙)光禄大夫。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明年,昭帝(丙),宣帝即位,褒赏大臣,(丁)万六百户,功次大将军光。
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奏曰:“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夙夜不怠,与大将军定策,天下受其福,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毋令领光禄勋事,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惟得失。”上亦欲用之。安世闻指,惧不敢当。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耳妄闻,言之为先事,不言情不达,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财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泰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后数日,竟拜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有郎功高不调,自言,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莫府长史迁,辞去之官,安世问以过失。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
(《汉书·张汤传》)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第一段括号里甲乙丙丁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拜   升   薨  赐B.擢   迁   崩   封
C.除   徙   卒  奖D.迁   擢   崩   谥
【小题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奇其材 奇:认为……奇特B.将军为明主股肱 股肱:喻得力大臣
C.贤不肖较然   较:明显D.心密于光焉 密:亲密
【小题3】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用括号里的短语替换,意思最接近的一组是
①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夙夜不怠(夙兴夜寐)    ②忧念天下,思惟得失(患得患失)
③安世闻指,惧不敢当(当仁不让) ④言之为先事,不言情不达(不言而喻)
⑤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自不量力),继大将军后   ⑥君言泰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非你莫属)
A.①⑥B.②④C.③⑤D.①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安世之所以能够担任尚书令,主要是因为他找回了皇上驾临河东时丢失的三箱书,且无一遗漏,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
B.御史大夫魏相在霍光去世几个月后向皇上极力推荐张安世担任大将军,让他集中精力,心忧天下,但张安世坚决推辞还是未能如愿。
C.张安世在举荐人才方面不是很积极,即使有所推荐,也不求私谢,表现出隐匿名迹、远离权势的作风,很多人对他不主动推举人才颇有微词。
D.张安世地位尊崇,食邑万户,但他不坐吃山空,夫人家童都有手艺,家产不断增殖,比大将军霍光还富裕,皇帝很亲近他。
【小题5】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1)用“/”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薄 朕 忘 故 非 所 望 也 愿 将 军 强 餐 食 近 医 药 专 精 神 以 辅 天 年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